王勁鬆老師對陳誠高規格的誇獎,仿佛一道驚雷,在表演係大一班的教室裡久久回蕩,也徹底奠定了陳誠在這群心高氣傲的未來之星中,那近乎“學神”般的地位。
下課鈴聲響起,王勁鬆抱著設備剛離開教室,陳誠立刻就被一群熱情的同學裡三層外三層地圍住了。剛才在課堂上,他們被陳誠那番鞭辟入裡、視角新穎的分析深深折服,此刻都迫不及待地想從他這裡汲取更多“養分”。
“班長!班長!你再給我們細說說唄!”朱亞文仗著室友的身份,擠在最前麵,摟著陳誠的肩膀,“你剛才說的那個‘代入感’、‘情感錨點’太神了!我們學表演的,到底該怎麼往這個方向使勁啊?”
“對啊陳誠,”周揚也一臉求知若渴,“你說《英雄》裡人物有點‘符號化’,那我們平時塑造角色,該怎麼避免這種情況?是該用那種完全投入的‘體驗派’方法,還是更注重外部技巧的‘表現派’?或者還有彆的門道?”
李丹妮也擠過來,眼神發亮:“還有還有,你提到‘強化個人欲望與理念的掙紮’,這在排練時具體該怎麼操作?有沒有什麼實用的練習方法?”
同學們七嘴八舌,問題一個接一個,仿佛陳誠不是他們的同學,而是一位來校講座的表演大師。就連一些平時和他交流不多的同學,此刻也圍在旁邊,認真地聽著。
麵對同學們的熱情和信任,陳誠沒有藏私,他也樂於與這些未來的同行交流,共同進步。他站在人群中央,思路清晰,結合自己前世的理論積累和今生的實踐思考,耐心地解答起來:
“大家彆急,一個個來。關於表演方法,我認為不必拘泥於某一種固定的‘派彆’。”陳誠首先定下基調,“斯坦尼的‘體驗’要求我們真聽真看真感受,從內心出發,這絕對是根基,能保證表演的真實和感染力。但同時,我們也不能完全排斥外部技巧和設計,尤其是麵對一些距離我們生活較遠的角色,或者需要強烈形式感的戲時,適當的設計和‘表現’能幫助我們更快地捕捉到角色的神韻。”
他舉例說明:“比如我們要演《情滿四合院》裡的‘傻柱’,我們當然要去體驗他那種北京爺們兒的混不吝和心底的善良,但也要設計他走路的姿態、說話的語氣、甚至剔牙的小動作,這些外部特征能瞬間把人物立起來。關鍵是,外部的設計要服務於內心的體驗,最終達到內外統一,形神兼備。”
“至於避免‘符號化’,”陳誠繼續深入,“核心在於尋找人物的‘私欲’和‘瑕疵’。再偉大的人物,也有普通人的一麵,有他的小算盤、他的恐懼、他的弱點。我們在塑造角色時,不能隻想著演他的‘英雄’時刻,更要琢磨他在無人處的猶豫、他的自私念頭、他麵對誘惑時的動搖。把這些‘人’的東西找到了、演透了,角色就活了,就不再是扁平的符號了。”
“關於‘欲望與掙紮’的練習,”陳誠看向提問的李丹妮,“我們可以多做一種叫‘動機層次挖掘’的練習。比如,劇本規定情境是‘角色想要得到某樣東西’。我們不要隻停留在表層動機,要一層層往下挖:他表麵想要a,深層可能是為了b,而最底層,可能連他自己都沒意識到,是為了滿足c比如安全感、被認可、愛)。把這種複雜的、甚至矛盾的動機層次理清了,表演時的掙紮感和選擇時的痛苦,自然就出來了。”
他侃侃而談,將後世一些成熟的表演訓練方法和理論概念,用淺顯易懂的語言娓娓道來,聽得同學們時而恍然大悟,時而低頭沉思,隻覺得眼前打開了一扇新的窗戶,看到了表演藝術更廣闊的天地。
“班長,你懂得也太多了吧!”一個女生忍不住驚歎。
“老陳,以後你得常給我們開小灶!”羅晉起哄道,引來一片附和。
陳誠笑著擺手:“互相學習,共同進步。大家平時多觀察生活,多拉片分析好演員的表演,慢慢積累,肯定都能找到自己的路子。”
他頓了一下,想起了自己的項目,適時地給大家畫了個“餅”:“對了,咱們自己的那個《情滿四合院》,劉家成導演正在緊鑼密鼓地籌備。裡麵街坊鄰居、大小配角龍套可不少。到時候劇組成立了,需要人的時候,隻要角色合適,我肯定優先跟導演和製片推薦咱們自己同學,讓大家都有機會進去實踐實踐,把咱們今天討論的這些理論,用到真正的拍攝現場去!”
這話一出,同學們更是歡聲雷動,氣氛熱烈到了頂點。這比任何空頭支票都實在,是真真切切的機會!
就這樣,在同學們意猶未儘的討論和對未來的憧憬中,一行人簇擁著陳誠,直到宿舍樓下才漸漸散去。
這般在學術上被追捧、並悄然為自己項目鋪路的日子沒過幾天,一個意料之外的邀約,通過王紅衛老師,遞到了陳誠麵前。
這天,王紅衛一個電話把陳誠叫到了導演係辦公室,臉上帶著一種頗為玩味的表情。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陳誠,有個事,你自己掂量一下。”王紅衛開門見山,“陳凱歌導演那邊,不知道通過什麼渠道,看到了《英雄》拉片課上的……嗯,一些反響,對你很感興趣。他正在籌備的新片《無極》,想邀請你過去,不是客串,是給一個有一定分量的角色,算是實習,也是合作。”
陳誠聞言,心中猛地一跳!《無極》!陳凱歌!
這個名字和這部電影,在他前世的記憶裡,可是承載了太多的爭議和複雜的符號意義。一部野心極大,彙聚了亞洲頂級明星,試圖構建東方魔幻史詩,最終卻在口碑上遭遇滑鐵盧,甚至成為網絡文化一個獨特現象的電影。
王紅衛看著陳誠瞬間變幻的臉色,以為他是被這突如其來的“大餡餅”砸暈了,便補充道:“你也知道,你現在在外麵是‘跑單幫’,沒簽公司。凱歌導演大概是覺得你是個可造之材,想法也獨特,想直接跟你接觸。這可是個大機會,多少人擠破頭都得不到。”
陳誠迅速冷靜下來。機會?這或許是彆人眼中的機會,但對他而言,卻更像是一個充滿誘惑的陷阱。他深知《無極》最終的走向,那個角色,那個故事,即便他加入,以他一人之力,恐怕也難以扭轉其內在敘事上的根本性困境。更重要的是,他現在的核心是《情滿四合院》!他是這個項目的編劇和投資人,但絕非導演或主演。他對這部劇抱有巨大期待,首要目的是打造一部未來的經典,驗證自己的眼光和能力,並為自己和同學們搭建一個優質的實踐平台,其次才是商業回報。將大量寶貴的時間投入到一個他明知前景堪憂的《無極》中,無疑會嚴重影響他對《情滿四合院》劇本的後續跟進、與導演製片團隊的溝通,以及為同學們爭取和安排角色的精力,這絕對是因小失大。
他幾乎瞬間就做出了決定。但拒絕陳凱歌,不能莽撞,需要極高的情商和技巧。
“王導,非常感謝陳凱歌導演的看重,也謝謝您從中傳話。”陳誠組織著語言,態度極其恭敬,“能參與陳導的電影,對任何演員來說都是夢寐以求的學習機會。但是……我目前還是大一學生,學業壓力很重,王勁鬆老師也一再強調要打好基礎。而且,我自己的那個《情滿四合院》項目,也已經啟動了,作為編劇和投資人,有很多前期工作需要跟進和把關,實在是分身乏術,怕耽誤了陳導《無極》的進度,也辜負了他的期望。”
他給出的理由合情合理,重心放在“學業”和“對已有項目的責任”上,既表達了尊重,也婉轉地表明了無法接受的苦衷,尤其強調了“編劇和投資人”的身份,顯得更有擔當。
王紅衛聽了,若有所思地點點頭,他也能理解陳誠的考量:“嗯,學業和誠信確實重要,對自己項目的責任心更是難得。行,你的意思我明白了,我會幫你委婉地回複凱歌導演。”
幾乎就在陳凱歌邀約消息不脛而走的同時,陳誠這棵“獨秀於林”的幼苗,也引來了更多經紀公司的覬覦。之前隻是商家找他代言,現在,則是手握資源的經紀大佬們,想要將他這隻能下金蛋的鳳凰,納入自己的麾下。
這其中,最為執著、也最具分量的,當屬有著“內地第一經紀人”之稱的王京花。
王京花親自來到了北電,通過校方聯係,在一個小會客室裡見到了陳誠。她作風乾練,眼光毒辣,開門見山:
“陳誠,我很欣賞你。不僅僅是你的音樂才華和現在的名氣,更欣賞你在專業上的思考和遠見。《情滿四合院》這個項目,我也聽說了,很有想法。一個人單打獨鬥,資源和人脈終究有限。來我這裡,我能給你最好的團隊,最頂級的資源傾斜,無論是音樂、影視還是商業代言,都能幫你規劃到最優路徑,讓你少走十年彎路。”
王京花的條件極具誘惑力,也顯示了她巨大的誠意和能量。
然而,陳誠依然微笑著,禮貌而堅定地拒絕了:“花姐,非常感謝您的賞識和厚愛。您的能力和資源,在圈內無人不知。但我目前還是想以學業為主,而且《情滿四合院》這個項目需要我投入大量精力,我習慣了自由創作和決策的狀態,暫時還沒有簽約公司的打算。希望您能理解。”
他拒絕得乾脆,但態度始終謙遜有禮,言語間給足了對方尊重,甚至還能就行業現狀和王京花聊上幾句頗有見地的看法,讓王京花雖然被拒,卻絲毫生不起氣來,反而對眼前這個年輕人的沉穩、老練和對自身規劃的清晰度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
“這小子,不簡單。”離開北電時,王京花對助理感歎,“人情世故通透,對自己要走的路清晰得可怕。不是池中之物啊。”
她很清楚,以陳誠目前展現出的才華、心智、財力能自己投資電視劇)以及在海外已經打開的局麵,根本無懼在國內被封殺或邊緣化。強行施壓或者糾纏,隻會徒增惡感,與其得罪一個未來不可限量的潛力股,不如結個善緣。
接連拒絕了陳凱歌的邀約和王京花的簽約意向,陳誠在北電乃至整個京圈內部,都引起了一陣不小的震動。所有人都意識到,這個年輕得過分的大一學生,不僅才華橫溢,更有著超越年齡的主見和定力。他清楚地知道自己要什麼,不要什麼,並且有足夠的底氣和能力,去走一條屬於自己的、特立獨行的路。
送走了王京花,陳誠獨自走在冬日的校園裡,心情平靜。這些外界的紛擾,並未打亂他的節奏。他抬頭看了看灰蒙蒙的天空,心裡惦記的,是南鑼鼓巷95號院的修複進度,是劉家成導演那邊籌備的進展,以及如何為朱亞文、羅晉他們,在《情滿四合院》裡找到最合適的、能讓他們嶄露頭角的角色。
喜歡華娛重生之完美人生請大家收藏:()華娛重生之完美人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