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鄉下那座沉澱了歲月與家族記憶的老宅裡住了一夜,聽著夜裡風吹過枇杷樹葉的沙沙聲,呼吸著清冽而純粹的空氣,陳誠感到一種久違的寧靜與踏實。第二天清晨,兄弟倆陪著爺爺奶奶吃了頓簡單的農家早飯——新熬的米粥,自家醃的鹹菜,還有奶奶特意給他們煎的荷包蛋。
飯後,陳誠看著精神矍鑠的爺爺和忙裡忙外不停歇的奶奶,試探著問道:“爺爺,奶奶,要不跟我們一起回市裡住幾天?家裡也暖和,方便。”
爺爺陳百順坐在他那把磨得發亮的舊藤椅上,擺了擺手,語氣不容置疑:“不去不去,市裡鬨哄哄的,關在樓房裡跟坐牢似的,哪有我這裡自在?空氣好,院子大,我想溜達就溜達,想曬太陽就曬太陽。”
奶奶馮冬梅也笑著幫腔:“就是,我們在這挺好,你們有空常回來看看就行。你爸那邊工作忙,你們回去多陪陪他。”
知道老兩口主意已定,陳誠和陳贇也不再勉強。兄弟倆把屋裡屋外又收拾了一遍,水缸挑滿,柴火碼齊,這才在爺爺奶奶依依不舍的目光中,騎著那輛借來的摩托車,突突地離開了寧靜的鄉村,返回喧囂的市區。
回到市裡,熟悉的人間煙火氣撲麵而來。陳誠並沒有立刻宅在家裡,他拿出手機,聯係了幾個從小玩到大的“鐵哥們”。這些朋友大多已經參加工作,或者在本地讀大學,聽聞陳誠這個“國際巨星”回來了,都興奮得不行。
晚上,一群人在一家常去的本地菜館碰頭。見到陳誠,大家先是起哄讓他這個“大明星”請客,隨後便是一如既往的插科打諢,並沒有因為陳誠身份的變化而產生隔閡。飯桌上,啤酒杯撞得哐哐響,回憶著小時候爬樹掏鳥窩、下河摸魚的糗事,笑聲幾乎能掀翻屋頂。
飯後,有人提議去唱k。這年頭,量販式ktv剛剛興起,成了年輕人最時髦的聚會方式。他們找了個包間,鬼哭狼嚎地唱了起來。朋友們自然不肯放過陳誠,非要他這位正牌歌手來一首。陳誠推脫不過,笑著點了一首當下流行的、不那麼“超時代”的歌曲,稍微收斂著唱了,即便如此,那專業的音準和氣息控製,也瞬間秒殺全場,引來陣陣怪叫和掌聲。
“我靠!誠子,你這水平,不去當歌星真是浪費了!”一個哥們兒摟著他的脖子嚷嚷。
“人家現在就是歌星!國際的!”另一個糾正道。
氣氛熱烈而純粹。陳誠很享受這種感覺,在真正的朋友麵前,他可以暫時卸下所有光環和謀劃,做回那個普通的青年。他們玩鬨,但都有分寸,知道陳誠現在的身份敏感,絕不去那些亂七八糟的場所,隻是單純地聚會,重溫友情。
接下來的日子,陳誠的生活節奏慢了下來。他大多時間都待在家裡,成了母親賀蘭英的“小跟班”。
賀蘭英經營的超市正處於擴張後的關鍵時期,事務繁雜。陳誠便時常跟著母親去店裡。他不像普通顧客那樣閒逛,而是帶著一種審視和思考的目光。他會留意貨架的擺放是否合理,動線設計是否順暢,觀察不同時間段的人流變化,甚至會和收銀員、理貨員聊上幾句,了解一線的運營情況和顧客反饋。
“媽,你看這個區域的燈光是不是有點暗?會影響顧客挑選商品的心情。”
“生鮮區離門口近是好事,但能不能把那些包裝精美的水果和有機蔬菜放在更顯眼的位置?我們要引導消費升級。”
“我觀察了一下,下午三四點人流量最小,是不是可以考慮在這個時段推出一些特定的折扣或者免費試吃活動,把人氣拉起來?”
他提出的建議往往角度刁鑽,卻又直指核心。賀蘭英起初隻是覺得兒子關心家裡生意,聽著好玩,但越聽越覺得有道理。她發現陳誠的眼光非常毒辣,總能發現一些她習以為常、卻實際影響效率和體驗的細節。母子倆常常在店裡一邊巡視,一邊低聲討論,一個虛心求教,一個傾囊相授,關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親密。陳誠也在這種陪伴和實踐中,將自己超越時代的商業理念,一點點灌輸給母親,為她未來執掌更龐大的“精品店”事業打下基礎。
與在母親身邊的話癆模式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陳誠與父親陳向生的交流,則呈現出另一種畫風。
陳向生作為在部隊大熔爐裡錘煉多年,又經曆過戰場生死考驗的老兵,性格內斂而沉穩,話語極少。他習慣用行動和觀察來表達情感。每天下班回家,他通常會坐在沙發上,泡上一杯濃茶,看看新聞聯播和軍事報道,偶爾會問陳誠一兩個關於國外見聞或者行業現狀的問題,但大多時候隻是靜靜地聽。
陳誠發現,父親雖然很少主動開口,但每次他和母親討論超市經營或者未來規劃時,父親看似在看報紙或電視,實則耳朵一直豎著。當陳誠說到某些關鍵點,比如強調“食品安全是底線”、“品牌信譽千金不換”、“管理團隊是企業筋骨”時,父親端著茶杯的手會微微停頓,或者不易察覺地點一下頭。這種沉默的認可,比任何誇讚都讓陳誠感到有價值。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有時,陳向生也會在極短的對話中,展現出他洞察本質的能力和那種屬於軍人的、略帶“臭毛病”的直接。
一次晚飯後,陳誠聊起即將注冊的影視公司,提到可能會遇到一些行業內的複雜關係和潛規則。陳向生安靜地聽完,隻是喝了一口茶,淡淡地說了一句:“不管外麵多複雜,守住本心。做事,就跟打仗一樣,目標要明確,底線要清晰,其他的,都是戰術問題。”一句話,仿佛撥雲見日,讓陳誠紛亂的思緒瞬間清晰。
還有一次,陳誠略帶得意地說起自己如何婉拒了陳凱歌和王京花,覺得自己處理得很成熟。陳向生抬起眼皮看了他一眼,語氣平淡卻有力:“樹大招風。你現在是棵好苗子,但還沒長成參天大樹。該低調時要低調,有些風頭,不出也罷。心裡有杆秤,知道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比會拒絕更重要。”
這些話,往往在不經意間說出,卻如同重錘,敲打在陳誠心上。他明白,這是父親用他特有的方式,在向他傳遞曆經風雨沉澱下來的人生智慧和處世哲學。這種交流,無需多言,卻深沉有力。
臨近年關,家裡也愈發忙碌起來。置辦年貨,打掃房屋,準備年夜飯。陳誠也擼起袖子幫忙,貼春聯,掛燈籠,感受著濃濃的年味。弟弟陳贇更是興奮得像隻猴子,屋裡屋外地竄。
除夕夜,一家人圍坐在豐盛的餐桌前,窗外是零星的鞭炮聲此時還未全麵禁放),電視裡播放著春節聯歡晚會的預熱節目。看著父母臉上滿足的笑容,聽著弟弟嘰嘰喳喳的吵鬨,陳誠心中充滿了平靜的幸福感。這平凡的、充滿煙火氣的日常,正是他前世奔波忙碌中最為渴望,今生拚力也要守護的溫暖。
他知道,這樣的寧靜是短暫的。過完年,他將重返北京,麵對《情滿四合院》的開機、《電鋸驚魂》的後期與發行、影視公司的注冊、以及與特朗普那邊更深入的合作……一場場硬仗在等著他。但此刻,浸潤在家的溫暖與親情中,他汲取著無儘的力量。他的根在這裡,無論未來飛得多高多遠,這裡永遠是他可以停靠和充電的港灣。
喜歡華娛重生之完美人生請大家收藏:()華娛重生之完美人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