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正月十五祭祖_華娛重生之完美人生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65章 正月十五祭祖(1 / 1)

初五那場盛大喧囂的宗族“迎新酒”,如同一場高潮迭起的交響樂,在杯盤狼藉的餘溫和歡聲笑語的回響中緩緩落下帷幕。但對陳誠來說,這個漫長而豐盈的春節遠未結束,隻是從熱鬨的宗族盛宴,切換到了更閒適、更浸滿煙火氣的走親模式——吉安鄉村的“迎新酒”從來不是一家一戶的獨角戲,而是親戚間輪番宴請、共享團圓的綿長習俗,各村各戶依著輩分和日子,把這份熱鬨延續得悠長。

從初六到初十,陳誠一家徹底進入了“趕場子”喝迎新酒的節奏。他們村的“出方酒”剛散,周邊沾親帶故的村莊便陸續拉開了自家迎新酒的序幕:今天是村東頭表舅家的迎新酒,明天是山那邊堂姑婆家的迎新酒,後天又是遠房叔公家孫子的迎新酒……行程排得滿滿當當,像一張寫滿人情的迎新酒宴請日曆,每一頁都透著熱鬨的期待。

最神奇的是,這幾天家裡幾乎不用開火。每天清晨,天剛蒙蒙亮,要麼有親戚打來電話:“誠娃,收拾好沒?晌午來家裡喝迎新酒!”要麼就有叔伯騎著摩托車直接上門來接,車把上還掛著一包剛炸好的米果。陳誠和父母隻需穿戴整齊,提著早已備好的、象征性的禮品——不是一包用紅紙包著的白糖,就是幾條油紙裹著的糯米糕,或是一瓶自家釀的米酒——便笑著應下,欣然赴宴。

每一天,都在不同的村莊、不同的院落裡喝著迎新酒。宴席的菜式大抵相同,都是吉安鄉下最紮實、最夠味的鄉土菜:大塊的紅燒肉泛著油光,肥而不膩;整隻燉雞蹲在粗瓷碗裡,雞湯飄著金黃的油花;河魚裹著麵粉炸得外酥裡嫩,咬開全是鮮美的肉;還有自家熏的臘肉、灌的香腸,切得厚薄均勻,蒸得噴香撲鼻……但每一家的迎新酒,都有獨屬於自己的心意:有的人家會提前醃好酸筍,炒著臘肉當開胃菜;有的人家擅長做豆腐,煎豆腐、煮豆腐、釀豆腐,一桌能擺出四五種吃法;還有的人家會在席間端上熱氣騰騰的米糕,是專門給孩子們準備的甜食。

氛圍更是各有各的熱鬨:有的親戚家院壩裡擺著七八桌,男人們端著酒碗猜拳行令,“五魁首”“六六順”的喊聲震得屋簷下的燈籠直晃,酒液灑在桌上也不在意;有的則清淨些,長輩們圍坐在堂屋的八仙桌旁,捧著溫熱的米酒,慢悠悠地說收成、聊兒女,女人們在廚房和飯桌間穿梭,笑著添菜、續酒:“多吃點,這是咱自家養的雞,香著呢!”

陳誠跟著父母,穿梭在這些或親近或疏遠的親戚之間。聽著他們用熟悉的鄉音嘮著家長裡短,看他們握著父母的手噓寒問暖,感受著酒杯碰撞間流淌的、不摻雜質的質樸情感。在這裡,他不再是那個被記者圍著、被粉絲追著的“明星陳誠”,更多時候,他是“陳向生家的大小子”“賀蘭英的大兒子”,是那個小時候總愛蹭著親戚家迎新酒、偷偷撿鞭炮玩的孩子。這種回歸本源的稱呼,配上席間溫熱的飯菜香,讓他心裡又暖又鬆快。

“重生回來,心境是真的不一樣了。”陳誠坐在表叔家喧鬨的院壩裡,手裡端著一碗米酒,看著遠處起伏的山巒——山頭上種滿了油茶樹,墨綠的葉子在陽光下泛著光,心中忍不住感慨。前世,他總覺得這樣的迎新酒宴請繁瑣又浪費時間,酒桌上的客套、重複的寒暄,都讓他想早點逃離,回到城市裡那種“高效”又“精彩”的生活裡。可如今,他學會了慢下來:坐在院壩裡曬曬太陽,就著花生喝兩口米酒,聽長輩講過去種油茶、辦迎新酒的事;跟著親戚去田埂上轉一轉,看地裡的油菜冒了新芽;甚至幫著剝剝豆子、燒燒火,感受著這種紮根在土地裡的、緩慢而紮實的節奏。他忽然覺得,這個被迎新酒浸潤的春節,是他重生後過得最有意義的一個春節——它不隻是團聚,更是一次對根的回望,一次被鄉土與煙火滋養的精神“充電”。

悠閒的日子總像指間的沙,抓不住也留不下。轉眼就到了正月十四,北京電影學院的報到日是正月十七,而他投資的《情滿四合院》定在正月十六開機,他必須提前返校。

正月十五,元宵節。清晨,薄霧像一層輕紗,輕輕蓋在村莊上空,連遠處的油茶林都變得朦朦朧朧。但老宅裡早已熱鬨起來,還透著幾分肅穆——今天上午,是陳氏宗族一年中最莊重的集體活動:全族男丁上山,給先祖掃墓當地叫“掛紙”)。

爺爺陳百順換上了那身藏藍色的舊軍裝,領口的紐扣扣得嚴嚴實實,雖有些褪色,卻依舊筆挺。他頭發梳得整整齊齊,神情莊重,手裡拄著一根棗木拐杖。父親、二叔、三叔,還有堂伯、堂叔們,都穿著深色的衣服;陳誠和陳贇、陳建這些小輩,也規規矩矩地站在院壩裡。女眷們則留在家裡,忙著洗菜、切肉,準備中午的全族宴——宴席上,自然少不了按迎新酒規矩備好的米酒和鄉土菜,那是敬長輩、待族人的必備之物。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很快,一支上百人的隊伍在院壩裡集合。族老走在最前麵,手裡捧著泛黃的族譜,另一位長輩拿著羅盤指引方向;後麵的人有的扛著鋤頭、柴刀,有的提著裝滿香燭、紙錢、三牲祭品的竹籃,還有的抱著一遝遝白色的“墳紙”。隊伍沉默而有序地向村後祖山進發,像一條逶迤的長龍,慢慢鑽進薄霧籠罩的山林。

山徑濕滑,露水打濕了褲腳,涼絲絲的。一路上,不斷有其他支係的族人從岔路彙入,隊伍越來越長,腳步聲、呼吸聲,還有偶爾的低語聲,在安靜的山林裡格外清晰。

最先抵達的是開基祖的合葬墓。墓塚用青石板砌著,上麵長滿了雜草,卻透著一股厚重的年代感。族老站在墓前,清了清嗓子,聲音洪亮:“除草,培土!”幾個青壯年立刻上前,拿著鋤頭小心翼翼地鏟掉雜草,又從竹籃裡捧出新土,輕輕添在墓塚上——這是給祖先“修繕屋宇”,是後輩的孝心。

“擺供,敬香!”族老接著喊。三牲雞、魚、豬肉)和水果被恭敬地擺在墓前的石桌上,香燭也點燃了。爺爺陳百順作為族裡輩分高、威望重的長輩,率先走上前,拿起三支香,對著墓碑深深三鞠躬,然後將香插進香爐。接著,按輩分長幼,父親一輩、陳誠一輩的孫輩,依次上前敬香。頃刻間,香煙繚繞,飄向山林深處,肅穆的氣氛像一層薄紗,裹住了所有人。

“掛紙,鳴炮!”最後一道儀式開始。大家拿出白色的墳紙,一張一張用石塊壓在墓頂和四周,遠遠望去,像給墓塚披了一層素縞,是對祖先的懷念,也是對家族延續的祈願。隨著族老一聲令下,萬響鞭炮“劈裡啪啦”地響了起來,聲音震得山穀回聲陣陣,驚飛了樹上的小鳥——這是告慰先祖,也是祈求家族人丁興旺、平安順遂。

之後,隊伍又依次祭掃了列祖列宗的墓地。每到一處墓前,族老都會站在墓碑旁,指著碑文講墓主的生平:“這是你太爺爺的弟弟,當年在村裡當會計,一輩子老實本分,每年辦迎新酒都要請全村的老人來喝……”“這是你三太爺爺,年輕時去部隊當過兵,回來後守著這片油茶林,種的茶籽榨的油,每年都給親戚們分……”這些故事,像一堂生動的家族史課,讓陳誠對自己的根有了更清晰的認知。當他站在太爺爺的墓前,看著爺爺彎腰添土時,花白的頭發在風中飄動,眼中滿是追思,他忽然懂了——爺爺對鄉土、對傳統的執著,正是從這一代代的傳承裡來的。這不是簡單的掃墓,是跨越時空的對話,是血脈的延續。

中午,全族在宗祠裡吃“團圓宴”——雖不是迎新酒,卻沿用了迎新酒的熱鬨規矩,幾十張桌子擺在宗祠的院子裡,大家圍著吃飯、聊天,酒杯碰撞的聲音、說笑的聲音,和著祠堂裡的香火味,格外溫暖。下午是家族內部的元宵團聚,晚上,家裡煮了香甜的湯圓,黑芝麻餡的、花生餡的,盛在白瓷碗裡,冒著熱氣。可團圓的甜意裡,也飄著離彆的愁緒——明天,正月十六,他就要回北京了。

當晚,陳誠坐在書桌前收拾行李,把母親塞的臘肉、山茶油仔細放進箱子裡,手機忽然響了,是導演劉家成打來的。

“陳誠,沒打擾你收拾東西吧?”劉家成的聲音透著爽朗,“跟你說個事,《情滿四合院》那個片場,南鑼鼓巷95號院的最後修複,為了做得更地道,工期比預期多了幾天。我們商量了下,想把開機儀式改到下周末,也就是正月二十四。這樣既不耽誤你和同學們返校上課,片場也能做到萬無一失,你看行嗎?”

陳誠一聽,心裡頓時鬆了口氣,這安排太貼心了:“劉導,太合適了!謝謝您考慮得這麼周到,學業和劇組都不耽誤,一切都聽您的,以戲的質量為重!”

掛了電話,他把開機時間調整的消息告訴了父母,又給羅晉發了條短信。雖然開機延後了,但返校的日子不變,他還是得按時走。

正月十六一早,天剛亮,父親陳向生就把車開到了院壩裡。沒有太多的話,父親幫他把行李搬上車,拍了拍他的肩膀:“到了北京照顧好自己,有事給家裡打電話。”母親賀蘭英則拉著他的手,又往他包裡塞了幾袋煮好的茶葉蛋:“路上吃,彆餓肚子,到了學校記得報平安。”

陳誠點點頭,眼眶有點熱。車子駛出村莊,穿過晨霧,奔向市裡的長途汽車站。之後,他又轉了省城的公交,最終在昌北機場和羅晉彙合。兩人並肩登上飛往北京的航班,看著窗外熟悉的江西山水慢慢被雲層覆蓋,陳誠心裡滿是眷戀,卻也揣著滿滿的動力——新的學期,新的項目,都在等著他。

飛機降落在北京首都國際機場,乾燥寒冷的空氣撲麵而來,和家鄉濕潤的氣息截然不同。打車回到北電,校門口已經有不少返校的同學,拖著行李箱,笑著打招呼。看著熟悉的教學樓、操場,陳誠知道,新的一年,校園生活和事業征程,要一起開始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開學第一周,一切都步入了正軌。早上的晨功、專業課的排練、劇本分析課的討論……熟悉的節奏讓他快速找回了學生的狀態。同時,他也利用課餘時間,和劉家成導演、王勁鬆老師保持著密切溝通:確認片場的最後修複進度、核對演員的檔期、把角色試鏡的機會一一通知給班上的同學。朱亞文、羅晉他們接到消息時,都興奮得不行,摩拳擦掌地準備著。校園裡,因為他的歸來和《情滿四合院》即將開機的消息,又泛起了一陣小小的波瀾。

終於,到了農曆正月二十四,星期六。春寒料峭,風裡還帶著點冬天的涼意,但陽光格外明媚,把南鑼鼓巷的青石板路曬得暖洋洋的。95號院經過精心修複,已經完完全全變回了上世紀六十年代的模樣:灰色的磚牆、紅色的木門、院子裡的老槐樹、窗台上的舊花盆……門上貼著紅紙黑字的“開機大吉”,透著濃濃的喜慶。

陳誠一早便到了現場。作為編劇和投資人,他穿了一件深色的外套,低調卻得體。導演劉家成、主演何冰、郝蕾已經到了,正和工作人員討論著什麼;班主任王勁鬆老師也來了,他要帶著第一批進入劇組的表演係同學,進行現場教學實踐。

吉時一到,院壩中央擺上了供桌,鋪著紅布,上麵放著香爐、燭台,還有一隻烤得金黃的乳豬和幾盤水果。在劉家成導演的帶領下,主創人員依次上前敬香。

“我代表《情滿四合院》劇組,祝咱們這部戲開機大吉,拍攝順利,收視長紅!”劉家成舉起香,聲音洪亮,對著供桌深深三鞠躬。

隨後,他走到攝像機前,接過工作人員遞來的紅布——這是“揭機”的儀式。他雙手抓住紅布,用力一掀,紅色的布料在空中劃過一道弧線,露出了烏黑的攝像機鏡頭。

“《情滿四合院》,開機!”

現場立刻爆發出熱烈的掌聲,鞭炮也“劈裡啪啦”地響了起來是電子鞭炮,符合規定),氣氛瞬間達到了高潮。

陳誠站在人群中,看著眼前的一切:複原如初的老院子,磚牆上還留著當年的標語;何冰老師穿著“傻柱”的衣服,正和郝蕾對戲,眼裡滿是戲;身邊的同學們睜著求知的眼睛,緊緊跟著王勁鬆老師;工作人員們忙著調試設備,臉上帶著期待……他的心裡像被什麼東西填滿了,又暖又脹。這個他從構思到籌備,傾注了無數心血的項目,終於在今天正式啟動了。這不僅僅是一個商業項目,是他影視夢想的第一塊基石,也是他想回報母校、幫襯同窗的一個平台。

開機儀式結束後,第一場戲的準備工作立刻開始:燈光師架起燈光,場記拿著場記板站在一旁,演員們也進入了狀態。王勁鬆老師則召集了同學們,站在角落低聲講解:“你們看,那邊是導演組,負責把控整體節奏;那邊是攝影組,跟焦、構圖都有講究……在劇組裡,要多看、多聽、少說話,把每一次觀察都當成學習。”

陳誠看著同學們那專注又興奮的眼神,忍不住笑了。這時,導演劉家成喊了一聲:“各部門準備——action!”

隨著這句話,《情滿四合院》的拍攝正式開始,也拉開了陳誠校園生活與事業征程並行的嶄新篇章。他知道,接下來的日子,會忙碌,會充實,會有挑戰,但更多的,是無限的可能。

喜歡華娛重生之完美人生請大家收藏:()華娛重生之完美人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我以抄經得長生,一字一句皆神通 祭壇獸武 我在三國當鍵盤俠 快穿:當心機女配拿了攻略劇本 魔門聖女懷身孕,爹是百歲老雜役? 全員攻略:是誰老婆還不一定呢! 穿越60我的簽到係統能爆肉 退休滿級大佬的養崽日常 瘋權:星核陷落 三國:好感度變強?先讓二爺心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