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機平穩降落在洛杉磯國際機場,陳誠剛走出航站樓,便看見街邊等候的維特·布什。他笑著迎上去,兩人結結實實地擁抱了一下——此刻的維特格外隨和,在他的商業邏輯裡,能帶著自己賺錢的,都是值得交心的夥伴。
一上車,維特就眉飛色舞地誇讚起《電鋸驚魂》:“這絕對是部能引爆市場的佳作,我們這次穩賺不賠!”對這位精明商人而言,電影的藝術性從不是首要考量,能盈利的就是好項目,否則便一文不值。正是這種極致務實的價值觀,推著他的商業版圖不斷擴張,隱隱有問鼎行業巔峰的勢頭。
車上聊起公司事務,陳誠順勢提出請求:“維特,能不能幫我通過你的渠道,采購一批頂級電影特效設備?”維特毫不猶豫應下——這類專業器材不在出口管製清單內,加之當下中美關係正處蜜月期,操作起來毫無障礙。
車子很快抵達比弗利山莊酒店,維特早已為他訂好頂層套房。陳誠道謝後邀請他進去坐坐,維特卻擺了擺手:“你長途飛行肯定累了,先好好休息。明天我再為你接風洗塵。”
辦理入住後,陳誠看了眼時間——當地晚上8點。他算著時差,等到北京時間早上8點,準時撥通了劉亦菲的電話。
“到洛杉磯啦?”聽筒裡傳來她清脆的聲音。
“總算到了,飛這麼久,骨頭都快散了。”陳誠揉了揉眉心。
“那還不簡單?”劉亦菲帶著調侃,“陳老板直接買架私人飛機啊!定製張大床,想睡就睡,機上娛樂隨便看,多舒服。”
“嗯,說得對,等過幾年條件夠了,確實可以考慮。”
“啊?你還當真了?我開玩笑的!”
“你以為我在說笑?”
“我就是隨口一說,你現在買得起嗎?”
“現在差一點,但以後肯定行。我不是一直在賺錢嗎?你好好拍我給你準備的大女主戲,說不定這部的利潤,就夠我買飛機了。”
“好好好,你說了算!導演組催我了,我先去開工。”
“去吧,注意休息。”
掛了電話,陳誠直奔“好奇貓影業”。公司人員已基本配齊,隻有發行部門還在逐步搭建——眼下電影項目尚未落地,組建龐大發行團隊為時過早,這一點溫子仁看得透徹。他主張現階段集中精力打磨製作團隊:若是現在大張旗鼓搞發行,不僅用處不大,還可能惹得好萊塢幾大巨頭不滿,得不償失。
與其樹敵,不如以獨立電影模式運作,專注產出優質內容,再尋求合作、利益共享。這個策略與唐納德不謀而合,陳誠也深表讚同:吃獨食走不長遠,沒必要把場麵搞僵。他來美國投資影業,本質是想提前占位,把未來爆火的美國電影項目“薅”一遍,看看這番操作後,美國電影業是否還會像記憶中那樣蓬勃。
三人在公司巡視一圈,最後在辦公室觀看《電鋸驚魂》粗剪樣片。這次資金充足,影片的劇情、畫麵、服化道都遠超前世水準——800萬美元的成本雖比前作翻了一倍多,但效果提升顯著。看完片,陳誠大力讚揚溫子仁,敲定上映事宜,並強調宣傳工作以他為主導。
接著討論第二個項目:與迪士尼合作的海盜題材電影。儘管這在某種程度上是為迪士尼樂園做嫁衣,但對方願意合作已是成功。迪士尼給出方案:好奇貓影業主導,投資占比60,迪士尼占40,票房按此比例分成,隻是宣傳費用偏高——畢竟迪士尼不會無償動用資源。
“可以,就按這個方案推進。”陳誠一錘定音。
搞定兩件大事,他心裡踏實不少。隨後與華納兄弟高層洽談發行合作——原本考慮過哥倫比亞,但念及華納之前給過角色機會,理應投桃報李。洽談很順利,華納評估後認為影片盈利潛力巨大,在美國這片商業至上的土地上,有錢不賺簡直是“罪過”。陳誠順便問了《黑客帝國2》的開機時間,希望劇組能協調檔期,畢竟他還要儘快回國處理事務。
所有正事談完,共進晚餐後,陳誠回到酒店。閒來無事,他撥通了小e的特殊號碼。
“喲,到美國了還想起找我?”小e的聲音帶著調侃。
“少來這套,我就是想問問,你幫我賺了多少錢?也不主動彙報。”
“我一個智能ai,老老實實當你的‘牛馬’,多賺錢不就行了?”小e反唇相譏。
打趣幾句後,陳誠轉入正題:“說正經的,這段時間到底賺了多少?”
小e沒透露具體數字,隻篤定地說:“放心,絕對夠多。明年你想做的所有事,資金都綽綽有餘。”
陳誠不再追問,轉而告知:“我讓維特幫忙采購了一批高端特效設備。”
“乾嘛買?”小e建議,“你回去直接收購一家工廠,自己生產多好。”
“太麻煩了,國內目前的工業基礎,尤其是高端電腦硬件,還達不到要求,自己生產不現實。”
“也是,那先在國外買硬件,等產業鏈成熟了,再重點開發軟件。”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我就是這麼想的:軟件自己開發,硬件先從美國采購。我讓維特買一部分,但量不能大,不然資金來源不好解釋。你這邊再幫我下些訂單,走海關運回去。我準備同時成立特效公司和動漫公司,這兩塊的啟動資金,你也得準備好。”
“另外,回國後我還要組建影視、經紀、院線、廣告公司,還有商業地產公司。你核算下,錢夠不夠?”
小e信心滿滿:“你把一百個心放肚子裡,就算計劃翻一倍,我也能把錢搞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