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誠的日子剛落了幾日平淡,便生出幾分“擺爛”的愜意——不用趕早班機去片場,不用盯著項目進度熬夜,每天清晨在四合院的石桌上泡壺碧螺春,看著陽光透過槐樹葉的縫隙,在青石板上灑下斑駁的光影,偶爾俯身給魚缸裡的金魚撒點魚食,聽著胡同裡傳來的叫賣聲,倒也自在得很。
可這份閒適沒焐熱幾天,擱在石桌上的手機就響了,屏幕上“馬化騰”三個字格外醒目。陳誠捏著溫熱的茶杯接起電話,笑著調侃:“馬總這大忙人,怎麼有空給我打電話了?是不是《絕地求生》又賺翻了?”
“賺翻了也得跟你分享啊!”馬化騰的聲音透過聽筒傳來,帶著幾分熟稔的懇切,“陳誠,9月1號有個會,你得陪我去一趟。這會不一般,你不去我心裡沒底。”
陳誠挑了挑眉,手指摩挲著杯沿:“什麼會這麼急?沒幾天了,我這還沒拾掇呢,連件像樣的正裝都沒準備。”
“中國互聯網領導大會,名字聽著就夠分量吧?”馬化騰笑著解釋,語氣裡帶著幾分鄭重,“參會的都是圈裡叫得上號的人物——新浪的汪延、百度的李彥宏、搜狐的張朝陽,連阿裡巴巴的馬雲都會來,算是把國內互聯網的半壁江山都聚齊了。到時候大家要聊行業未來、轉型方向,你眼光準,得幫我撐撐場子。”
陳誠聞言,故意逗他:“這陣仗我可d不住,我現在滿腦子都是娛樂圈的事——哪個劇本適合梅豔芳複出,劉亦菲接下來該接什麼戲,跟互聯網圈八竿子打不著啊。”
“你怎麼能這麼說?”馬化騰連忙補了句,語氣軟了些,“你可是騰訊最大的個人股東,手裡握著40的股份呢,怎麼能說跟互聯網圈不搭邊?到時候發言環節,還得靠你。我現在思路沒你清晰,你站在台上說幾句,給大家指條明路,讓這些互聯網公司找準定位,不僅對騰訊好,對整個行業轉型也是好事。”
陳誠沉吟片刻,看著魚缸裡自在遊動的金魚,鬆了口:“行,這忙我幫。但我有個條件,我得以騰訊顧問的身份去,股東身份千萬彆露。我不想太張揚,也不想被人圍著問東問西。到時候上去說兩句,提提方向,也算是為國內互聯網出點力。”
“有你這話我就放心了!”馬化騰的語氣瞬間輕快起來,像卸下了千斤重擔,又忍不住聊起騰訊的近況,“你之前提議升級的《絕地求生》,現在火遍全球,不管是歐美還是東南亞,玩家都快瘋了。我計劃明年搞第一屆全球電競比賽,先在各個國家搞預選賽,最後把總決賽放在香港——大陸這邊對電競還沒完全放開,在香港辦既能打響名氣,又不用擔心影響不好。”
“還知道怕啊?”陳誠調侃道,“現在國內沒太盯電競這塊,你們還能悄悄賺幾年錢。照這勢頭,騰訊遊戲現在比盛大賺得多吧?”
“那肯定!盛大跟我們根本沒法比!”馬化騰語氣裡滿是得意,“他們沒我們的流量基數啊!以前騰訊握著qq這麼大的流量池,卻不知道怎麼變現,天天愁得睡不著覺。自從聽了你的建議,把流量往遊戲、增值服務上引,賺錢速度簡直翻了好幾倍,盛大現在連我們的尾燈都看不到。對了,公司還計劃明年年底在香港ipo,到時候就能募集更多資金,把業務往海外擴了。”
陳誠點點頭,語氣沉了些:“公司能上市,對全球布局肯定有好處。你得知道,想做全球化業務,光靠自己的錢肯定不夠,得把外部資本拉進來——人家得不到利益,憑什麼幫你鋪路?但你要記住,上市不是終點,是新的起點,得守住核心控製權,彆讓資本牽著鼻子走。”
“這一點我比誰都清楚!”馬化騰連忙說,“我本來想過要不要去美國上市,畢竟那邊的資本市場更成熟,估值可能更高。但轉念一想,美國上市風險太大——一方麵,國家對互聯網企業海外上市的監管會越來越嚴,到時候不好交代;另一方麵,真去了美國,股價受國際形勢影響太大,想抽身都難。在香港上市就不一樣了,既屬於國內資本市場,又能吸引海外資金,還能給國內其他互聯網公司做個榜樣,算是一舉多得。”
“能這樣想就不錯。”陳誠讚許道,“彆想著去美國搞ipo,真沒必要。以騰訊現在的體量,去美國上市或許能更值錢,但你得考慮清楚——到時候美國人賺了錢,國內民眾會怎麼說?輿論壓力就夠你受的。而且真遇到政策變動,想把資金轉回國內都難,得不償失。”
“這一點我也想到了!”馬化騰的聲音裡帶著幾分認同,“我推動上市,就是想把企業往全球化做,這樣抗風險能力更強,也能頂住國內一些不必要的議論。畢竟企業做大了,盯著的人就多,多一條路總比一條路走到黑好。”
“這你倒放心。”陳誠喝了口茶,緩緩說道,“隻要騰訊能穩住發展,以後我從公司拿到的每一年分紅,都會全部投入到公益基金裡——就叫‘騰訊公益基金’,不接受任何外部捐款,全靠咱們自己的資金運轉。到時候請個專業的團隊打理,把錢投到教育、扶貧、醫療這些領域,既能幫到彆人,又能形成良性循環,讓基金越做越大。萬一哪天騰訊遇到輿論危機,這基金一披露出來,也能幫咱們擋擋風雨,讓大家知道騰訊是真心實意在做實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電話那頭的馬化騰徹底沉默了。他跟陳誠認識這麼久,一直知道陳誠眼光獨到,卻沒料到他的格局這麼大——在大多數人還在為利益爭得頭破血流的時候,陳誠卻把錢當成了實現價值的工具,滿心都是把利益留在國內,為企業、為社會鋪路。過了好一會兒,馬化騰才感慨道:“有你這話,我心裡踏實多了,也更有方向了。這次讓你去發言,真是選對了——古人說‘一枝獨秀不算春,春色滿園才是春’,隻有整個行業好了,騰訊才能走得更遠。”
“行了,知道你格局大。”陳誠笑著打斷他,免得他越說越感性,“到時候我給他們說點乾貨,比如互聯網未來要往‘連接’和‘服務’上靠,彆總盯著流量變現,多做點真正有價值的事,行了吧?”
兩人又聊了許久,從騰訊的海外布局聊到國內互聯網的競爭態勢,直到太陽西斜,才掛了電話。可陳誠的心情卻沒那麼輕鬆——一提到馬雲,他心裡就堵得慌。上次想入股阿裡巴巴,卻因為種種原因沒能如願,這一直是他的遺憾。他深知阿裡的潛力,也清楚如果讓阿裡一家獨大,對整個電商行業、甚至互聯網行業都不是好事,早就想扶一個靠譜的購物網站,跟馬雲打打擂台。
想著想著,他突然眼前一亮:京東的劉強東,今年不是剛起步做京東多媒體嗎?雖然現在還隻是個小公司,主營光磁產品,但上輩子京東可是能跟阿裡分庭抗禮的電商巨頭。“說不定這次互聯網大會,東哥也會來。”陳誠喃喃自語,手指輕輕敲擊著石桌,“到時候跟他好好聊聊,給點思路,幫他把京東做起來,正好能製衡阿裡,總不能讓阿裡一家獨大,壟斷市場。”
但他也清楚,這事沒那麼容易。上輩子阿裡的高度擺在那裡,馬雲的戰略眼光、阿裡的生態布局,都不是輕易能撼動的。這輩子要想製衡阿裡,得提前布局——比如在阿裡上市前狙擊一把,通過資本運作讓股價下跌,趁機把孫正義手裡的股份擠出去。可孫正義對互聯網行業的敏感度太高,軟銀的資本實力也不容小覷,想做到這一點,難度不小。
好在陳誠早有準備。這些年,他一直讓維特打理的“未來投資基金”,搶在孫正義和其他海外資本之前,投資那些有潛力的公司——從美國馬斯克的特斯拉、spacex,到國內的一些初創科技企業,隻要他看上的項目,就讓維特毫不猶豫地砸錢。短短半年多時間,基金規模就從最初的1億美金漲到了十幾億,還投中了好幾個日後能翻幾十倍的潛力項目。
連馬斯克都羨慕維特有這麼個“指路明燈”。每次維特拿著陳誠畫的“未來發展藍圖”,跟馬斯克分析特斯拉的電動車前景、spacex的航天計劃時,都能說得馬斯克自己一愣一愣的——連他自己都沒意識到,自己的項目能有這麼大的潛力,能改變整個行業的格局。而維特也越來越信任陳誠,隻要是陳誠推薦的項目,他連調研都省了,直接拍板投資。
想到這些,陳誠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溫熱的茶水滑過喉嚨,心裡踏實了不少。至於幾天後的互聯網大會,他倒沒太緊張——以他對未來十幾年互聯網發展的了解,不管是行業趨勢還是轉型方向,都能說得頭頭是道,見招拆招完全沒問題。
他坐在院子裡,看著夕陽把天空染成溫暖的橘紅色,魚缸裡的金魚依舊自在地遊動。嘴角勾起一抹笑意:不管是互聯網圈的資本博弈,還是電商行業的格局重塑,都急不得。慢慢來,一步一步布局,總能等到自己想要的結果。畢竟,他手裡握著的,是彆人沒有的“未來”。
喜歡華娛重生之完美人生請大家收藏:()華娛重生之完美人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