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案組的工作迅速展開。第一步,就是將當年所有的物證送交市局乃至省廳的技術部門,請求利用最新的技術手段進行重新檢驗。
那枚殘缺指紋被進行高分辨率掃描,並嘗試使用多種算法進行圖像增強和特征修複。
那些衣物纖維和紐扣也被重新進行成分分析和比對。
甚至當年的現場照片也被進行數字化處理,試圖從中發現當年被忽略的細節。
另一方麵,陸野開始著手寫一份詳細的報告,申請使用係統信息庫中的【舊案線索匹配】功能。這個功能他之前隻是聽說過,從未使用過。它需要極高的權限,並且消耗巨大,主要是用於將積案中的線索如指紋、dna、特定作案手法等)與目前數據庫中的所有信息進行海量比對,尋找可能的關聯。
報告中,陸野詳細闡述了案件情況、現有物證價值、以及使用該功能的必要性和預期目標主要是那枚殘缺指紋和足跡推斷的體貌特征)。報告提交後,需要等待局領導和上級部門的審批。
在等待審批和檢驗結果的時間裡,陸野也沒有閒著。他泡在檔案室裡,將當年所有的排查卷宗又仔細地看了一遍,試圖理解當年偵查員的思路,看看是否有遺漏的角落。他還走訪了幾位已經退休的、當年參與過此案偵辦的老同誌,聽聽他們的回憶和看法。雖然時過境遷,但一些細節或許能提供新的視角。
一位退休老刑警的回憶引起了他的注意:“當年啊,我們重點查了那些有前科的、遊手好閒的、以及當時經濟突然反常的人。但有個方向,當時因為條件所限,查得不深。就是糧款本身那麼重,四個人根據現場分析,至少三人,可能四人)怎麼運走的?當時附近有沒有車輛異常?或者,有沒有可能,案犯裡就有人會開車,甚至可能就跟糧站或運輸行業有點關係?”
車輛運輸?這個角度當年確實受限於監控和記錄手段,難以深入調查。但現在看來,或許值得重新考慮。
幾天後,市局技術部門傳來了第一個反饋:通過對那枚殘缺指紋的多次增強處理,雖然無法完全複原,但成功提取出了比原始照片更多、更清晰的一些特征點,具備了送入數據庫進行比對的基本條件!
幾乎同時,陸野提交的【舊案線索匹配】功能使用申請,也獲得了上級的特批!
【【舊案線索匹配】功能權限已開通。請接入物證數據增強後指紋特征點、足跡分析數據、案件基本信息等)。請注意,此功能將進行超大規模數據篩查,需消耗大量精力及係統算力,請確保環境穩定。】
真正的挑戰,現在才剛剛開始。陸野深吸一口氣,將增強後的指紋特征、足跡分析的體貌特征描述、以及案件的基本信息,逐一導入係統。一場在數據海洋中進行的、跨越二十多年的搜尋,悄然啟動。
喜歡刑偵天梯請大家收藏:()刑偵天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