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那份沉甸甸的、確鑿無疑的新發現——現場關鍵鞋印與趙小軍高度吻合的比對報告、關鍵指紋證據因汙染和特征點不穩而可靠性存疑的技術分析、以及原有物證與殺人行為關聯性薄弱的專業評估——陸野再次站在了支隊長高明的辦公室裡,進行了一次更為詳儘、證據鏈條更為清晰的彙報。
這一次,他帶來的不再是基於直覺和疑點的推論,而是建立在現代刑事科學技術基礎上的、紮實的、具有顛覆性的新證據。
高明坐在辦公桌後,神情專注地聽著陸野條理清晰的陳述,目光逐一掃過那些打印出來的高精度指紋分析圖、毛發形態學報告、以及那份標紅加粗的鞋印比對鑒定書。他臉上的表情從最初的凝重,逐漸轉變為一種下定決心的堅毅。他深知,重啟一樁十年前已經蓋棺定論的命案,將會麵臨怎樣的內外壓力,甚至可能觸動某些盤根錯節的利益神經。但警察的良知、對法律尊嚴的敬畏、以及對每一個公民負責的職業操守,不容許他在確鑿的證據麵前有任何退縮和猶豫。
“不必再多說了!”高明猛地一拍桌子,斬釘截鐵地打斷了可能需要進行的更多解釋,“證據擺在眼前,疑點指向明確,這個案子必須複查!立刻成立‘10.12’清河邊故意殺人案複查專案組,我親自擔任組長,陸野,由你擔任副組長,具體負責複查工作的推進和執行!”
他語速飛快地下達指令:“馬上組織人手,將所有新發現的技術報告、物證複核記錄、以及邏輯清晰的疑點分析,整理成一份完整的、具有說服力的正式複查報告!我這就去向局主要領導彙報,同時立刻啟動與檢察院的協調溝通,正式提請啟動再審程序!”
消息如同投入平靜湖麵的巨石,迅速在市局內部傳開,引發了不小的震動和竊竊私語。重啟一樁十年前已經生效判決的命案,這不僅僅需要過硬的證據,更需要極大的勇氣和擔當,也無可避免地觸動了當年參與此案偵辦、起訴乃至判決的許多當事人敏感的職業神經。
阻力,如同預料之中那般,悄然而至。
一些當年曾參與過案件外圍偵查、或者對案件有所了解,如今已成為各部門中堅力量的老民警,在私下場合或多或少地流露出了一些不解和抵觸情緒。
“當年的案子,證據鏈看起來是完整的,程序上也走得通,現在翻出來,是不是有點……小題大做?”
“就憑一個鞋印,加上一些技術層麵‘可能’、‘存疑’的說法,就要全盤否定之前的判決,是不是太草率了?技術也不是萬能的嘛。”
“我聽說,那個張大海家裡,這些年好像一直在到處找人,托關係,會不會是……”
甚至有一位當年曾深度參與審訊工作、如今已調任其他部門擔任領導職務的老同誌,特意給高明打來了電話,言語之間充滿了複雜的情緒,既有對過去工作的維護,也有對當前舉措的擔憂:“高明啊,這個‘10.12’案,當年是我們多少老兄弟沒日沒夜啃下來的硬骨頭,現在這麼一搞,豈不是打我們所有老刑偵的臉?這影響……怕是不太好吧?會不會讓一線辦案的同誌們寒心?”
高明握著話筒,能清晰地感受到電話那頭傳來的壓力。他深吸一口氣,語氣沉穩卻異常堅定地回應:“老領導,您言重了。我們穿上這身警服,最終極的目的隻有一個,那就是追尋真相,懲罰真凶,扞衛法律的公平正義!這不是為了維護哪個人、哪個團隊的臉麵。如果經過嚴格複查,證實我們當年確實辦了錯案,冤枉了好人,放過了真凶,那麼勇敢地承認錯誤、堅決地糾正錯誤,這才是對我們職業最大的尊重,對曆史應有的負責,也是對法律精神最根本的扞衛!這比任何所謂的‘臉麵’都重要得多!”
陸野同樣清晰地感受到了這股來自四麵八方的、無形卻切實存在的壓力。有些目光變得複雜,有些交談欲言又止。但他內心如同磐石,毫不動搖。他眼前仿佛能看到張大海在鐵窗後度過的三千多個絕望日夜,能看到那位白發蒼蒼的母親王秀蘭在風雨中蹣跚奔波的背影。每拖延一天,正義就遲來一天,痛苦就延續一天。
在高明強硬態度和堅定決心的全力推動下,相關的法律程序開始以前所未有的效率啟動。檢察院在收到市公安局提交的詳實複查報告和新證據材料後,高度重視,立即組織了精乾力量進行審核。經過嚴謹的評估,檢察機關認為原審判決所依據的核心證據確實存在重大疑問,無法排除合理懷疑,符合《刑事訴訟法》關於啟動審判監督程序的條件。很快,正式的法律文書下達,決定對該案啟動再審程序!
一扇塵封了十年的、關乎正義與冤屈的沉重大門,在無數人的努力和堅持下,終於被緩緩推開。真正的較量,才剛剛開始。
喜歡刑偵天梯請大家收藏:()刑偵天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