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野堅持要查這個看似與案件風馬牛不相及的王鐵柱,在專案組內部引發了一些微妙的波瀾。
“野哥,趙小軍的鞋印、動機、時間點,甚至模糊的監控影像,證據鏈已經相當清晰了,”一位資深組員委婉地提出看法,“這個王鐵柱,係統關聯度這麼弱,會不會是數據噪音?我們把精力集中攻破趙小軍,可能效率更高。”
周婷也補充道:“是啊,從現有證據看,趙小軍的嫌疑幾乎是壓倒性的。王鐵柱的關聯太間接了。”
小組裡彌漫著一種“大局已定”的氛圍,認為陸野有些過於執著於細節,甚至像是在鑽牛角尖。
但陸野站在白板前,目光掃過“趙小軍”和“王鐵柱”兩個名字,眼神沒有絲毫動搖。他敲了敲白板,聲音沉穩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力量:
“辦案最忌諱的,就是證據還沒完全閉環,就先在心裡把案子‘定了性’!趙小軍嫌疑大,我承認,但在沒有拿到他直接殺人的鐵證,沒有搞清楚所有疑點之前,任何合理的可能性都不能被排除!”
他轉過身,麵對著自己的組員,語氣加重:“這個王鐵柱,既然能被係統以這種極其微弱、卻又確實存在的方式提示出來,就說明他和這個時空節點存在某種我們尚未發現的交集!查他,不是為了證明他有罪,而是為了徹底排除他的嫌疑!如果排除不掉,那他就可能是我們忽略掉的另一條毒蛇!在真相水落石出之前,誰也不能保證,看似最合理的路徑,就一定是正確的路徑!”
他環視眾人,最終拍板:“查!必須查清楚!這是對案件負責,也是對張大海負責!”
陸野的決心感染了大家,也平息了疑慮。調查方向再次調整,一部分力量繼續深挖、固定趙小軍的證據,另一部分人則按照陸野的指示,開始對王鐵柱進行全方位的背景調查和時間軸複原。
王鐵柱的背景並不複雜,很快被查清:鄰市戶籍,常年無業,是社會閒散人員,性格好勇鬥狠,檔案裡記錄著多次因盜竊、打架被治安拘留的案底。而就在五年前,他因持械搶劫一名晚歸路人,數額較大且情節惡劣,被判處了十年有期徒刑,目前正在本省北部的一所監獄服刑。
難題在於,要查清他十年前的具體活動軌跡。對於一個十年前並非重大案件嫌疑人、隻是街頭小混混的人來說,想要精確複原他某幾天的行蹤,難度極大。當年的各種社會麵監控遠不如現在普及,記錄也大多散佚。
然而,陳凱帶領的技術組沒有放棄。他們利用陸野爭取到的係統高階權限,接入了更多十年前留存下來的、未被完全數字化的民生數據庫碎片——包括一些舊式旅館手寫登記簿的掃描存檔、早期網吧實行身份證登記製度的原始記錄備份等。
這無異於一場數據海洋裡的艱難撈針。幾天不眠不休的海量數據篩查和交叉比對後,一個令人振奮的發現,終於從雜亂的信息碎片中浮現出來!
“查到了!有重大發現!”陳凱的聲音因為激動和疲憊而有些沙啞,他指著屏幕上一條模糊的掃描記錄,“十年前,十月十號!王鐵柱使用他本人的身份證,在咱們本市城西區的‘平安旅社’——就是那種管理鬆散、當時不需要詳細登記就能入住的小旅館——開了一個房間!記錄顯示,他住了三天,直到十月十二號下午才辦理退房!”
案發前兩天入住,案發當天下午退房!
這個時間點,與“10.12”命案的發生時間高度重合!
更關鍵的是,那家“平安旅社”的地理位置,經過地圖測算,距離案發的清河邊區域,隻有不到三公裡的直線距離!步行也完全在可接受的範圍內。
這個王鐵柱,在案發關鍵時間點,不僅人在本市,而且就住在案發現場附近!之前那個微弱的係統關聯,並非空穴來風!
“立刻!”陸野眼中精光一閃,沒有任何猶豫,“聯係王鐵柱目前服刑的監獄,我們馬上提交法律手續,立即提審王鐵柱!”他語氣斬釘截鐵,“審訊重點,就是他十年前十月十二號晚上的具體行蹤!每一個細節都要問清楚!”
一條意想不到的線索,突然變得清晰而致命。原本似乎即將塵埃落定的案情,再次被投入了一塊巨石,掀起了新的波瀾。真相,仿佛變得更加複雜,也更加接近了。
喜歡刑偵天梯請大家收藏:()刑偵天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