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偉與張嵐這對師兄弟關係的浮出水麵,無疑是在錯綜複雜的迷局中,投下了一顆至關重要的定位信標,讓原本有些發散調查方向瞬間收攏、高度聚焦。
陸野當機立斷,調配人手,對劉偉和張嵐展開更為深入和立體的背景調查。但在部署任務時,他異常嚴肅地強調:“在沒有獲取確鑿證據,能夠排除他們是被陷害或被利用的可能性之前,劉偉和張嵐的身份,首先依然是本案的受害者,是核心機密被竊的直接受害人。所有調查工作必須嚴格保密,以外圍、間接的方式進行,決不允許直接驚動他們本人,更不能讓潛在的幕後黑手有所察覺!我們要找的是可能存在的‘內應’或‘突破口’,而不是貿然樹敵。”
任務明確後,周婷和李偉立刻分頭行動,如同兩把梳子,以不同的齒距梳理著與這兩人相關的所有信息。
周婷負責的是信息世界的深度挖掘。她調動了所有可用的數據庫資源,交叉比對兩人的社交網絡、通訊記錄、學術活動軌跡乃至網絡足跡。調查發現,劉偉和張嵐雖然師出同門,但畢業後的十幾年裡,聯係確實算不上密切。除了在少數幾次高規格的行業學術會議上有過交集,偶爾在專業論壇上有過禮節性的互動外,兩人的社會關係網幾乎是平行線,沒有發現明顯的、超出正常範疇的私下交往。從履曆上看,兩人都是憑借自身過硬的專業實力一步步走上核心崗位,背景清白,事業順遂,無論是從職業成就感還是個人聲譽角度考量,似乎都缺乏主動勾結外部勢力、出賣公司核心機密的強烈動機。
而李偉負責的,則是更具對抗性的現實世界外圍摸排,尤其是資金流向這一商業間諜案中最經典的驅動力和突破口。他協調了經偵的同事,動用相關權限,對劉偉、張嵐本人及其直係親屬近三年的銀行賬戶流水、證券投資、不動產變動等資產情況進行了細致的篩查。
很快,李偉帶來了突破性的發現!
“陸隊,初步篩查結果,”李偉的聲音透過電話傳來,帶著一絲壓抑的興奮,“劉偉和張嵐本人的賬戶以及他們直接掌控的直係親屬賬戶,資金流水清晰,與其公開收入水平基本吻合,沒有發現短期內異常暴增的大額不明資金流入。”
他話鋒一轉,語氣變得銳利:“但是,我們發現了繞開他們本人的資金通道!”
“劉偉這邊:他的妻子,一名普通的市重點中學語文教師,名下有一張不常使用的、甚至可能本人都快遺忘的銀行卡。在過去一年內,這張卡陸續收到了四筆來自不同海外賬戶分彆注冊在開曼群島、瑞士和新加坡)的彙款,單筆金額在5萬至8萬美元之間,總計約40萬美元。彙款附言標注的是‘技術谘詢費’或‘專項勞務報酬’。但據我們了解,劉偉妻子的工作和生活圈子完全與海外無關,更不具備提供能獲得如此高額報酬的‘技術谘詢’或‘勞務’的能力和背景。”
“張嵐這邊:線索更隱蔽一些。他年邁的父親一直住在老家農村,去年卻突然出資數十萬,不僅將祖傳的老宅翻修得煥然一新,還以個人名義捐贈了一大筆錢,為村裡修繕了一段年久失通的主乾道。對外宣稱的資金來源,是兒子張嵐給的‘特殊項目獎金’。但我們核對了張嵐在‘深思數據’的公開收入以及合法的股權激勵,其總額與這筆額外支出的數額存在明顯缺口,差額大約在七八十萬人民幣左右。這筆多出來的錢,來路不明。”
這兩條資金異常線索,如果孤立地看,或許還能用“海外親戚贈與”、“個人投資盈利”或“張嵐有其他合法兼職收入”等理由勉強解釋。但當它們與“劉偉、張嵐核心權限被盜用”、“兩人師出同門”、“兩家公司幾乎同時被同一手法入侵”這些關鍵背景疊加在一起時,其可疑程度便呈指數級上升!這絕非巧合所能解釋!
“立刻對這兩筆異常資金進行深度溯源!”陸野眼中寒光一閃,果斷下令,“尤其是那幾筆海外彙款,協調國際刑警渠道和金融情報機構,務必摸清最終的資金源頭,是哪些公司或個人支付的所謂‘谘詢費’!李偉,你親自盯這條線!”
同時,他轉向周婷:“婷姐,你這邊調整方向,重點排查劉偉和張嵐共同的社會關係節點!尤其是他們那位共同的導師秦衛東教授的社會網絡、以及他們兩人是否共同認識某些特定的人——比如同學、早期創業夥伴、或者有交集的投資人。重點標注那些近期有異常高消費、投資失敗、或突然涉及大額資金往來的人員!這個‘內應’或者中間人,很可能就隱藏在這個交集圈子裡!”
調查的網,正在依據清晰的線索,一步步收緊。真相,似乎已經近在咫尺,卻又隔著一層需要最後捅破的薄紗。
喜歡刑偵天梯請大家收藏:()刑偵天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