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部物證中心的實驗室裡,燈火通明,纖塵不染。這裡與河北那個荒涼廢棄的貨場仿佛是兩個世界,但鬥爭的激烈程度卻絲毫不遜色。
從現場帶回的閘瓦釺、香煙過濾嘴,連同之前發現的棉纖維和那個至關重要的加厚塑料編織袋,此刻都靜靜地躺在不同的精密儀器下,接受著現代刑偵科技最嚴格的。
陸組長,我們先處理哪個?實驗室的楊主任穿著白大褂,戴著護目鏡問道。
先集中力量攻克這個編織袋,陸野指著那個看起來平平無奇的袋子,我總覺得,它身上還藏著我們沒發現的秘密。當年它包裹著最主要的屍塊,與凶手和死者都有過最直接的接觸。
楊主任點點頭,示意手下技術人員推來一個看上去結構複雜、像個大型透明箱子的設備。
這是真空鍍膜儀,他向陸野等人解釋道,我們先把證物放入這個密封艙裡,然後把裡麵的空氣幾乎全部抽走,形成真空環境。
接著,通過電流激發,可以讓極細的金顆粒像蒸汽一樣,非常均勻地覆蓋在證物表麵的每一個角落,哪怕是纖維縫隙深處。
他頓了頓,打了個比方:這就好比給一個表麵粗糙、布滿溝壑的物體,薄薄地噴了一層金色的漆。這樣之後,當我們把它放到電子顯微鏡下觀察時,由於金屬塗層能極大地增強二次電子發射率,所有原本肉眼看不見的、卡在縫隙裡的微小附著物,在屏幕上都會變得異常清晰,無所遁形。
編織袋被小心翼翼地放入儀器密封艙中。隨著真空泵啟動,低沉的嗡鳴聲持續響起。整個過程需要耐心,持續了將近四十分鐘。大家都在靜靜地等待著。
當編織袋再次被取出時,在實驗室的燈光下,仔細看能發現其表麵似乎多了一層極其微弱的、均勻的金色光澤,不再像之前那樣暗淡。
緊接著,它被轉移到了旁邊一台體型更大的掃描電子顯微鏡下。技術人員熟練地操作著,將編織袋的一小部分區域固定在樣品台上,送入鏡腔。隨著高真空的再次形成和高能電子束的掃描,旁邊的高分辨率顯示器上,逐漸呈現出一個令人驚歎的微觀世界。
放大倍數被逐漸提升。原本看似光滑的編織袋纖維,在屏幕上變成了如同粗壯藤蔓般交織的結構,而在這些的縫隙和褶皺裡,一個全新的、的世界被揭露了!
我的天...這麼多東西!周婷忍不住輕聲驚呼,拿著記錄本的手握緊了。
隻見屏幕上,在纖維的溝壑之間,附著著各種各樣、形態各異的微小顆粒。有棱角分明的,有圓潤的,有半透明的,有深色的。
看這裡,楊主任操控著操縱杆,將電子束聚焦在幾顆尤其顯眼的、顏色深黑的微塵上,這些是煤渣顆粒,毫無疑問。但是...他切換了模式,我們接上能譜儀來分析一下它們的元素組成。
很快,一組元素譜圖在另一個屏幕上生成。有意思,楊主任看著數據,對比著資料庫,這些煤渣顆粒裡,含有幾種比較特殊的微量元素,其種類和含量比例,與卷宗裡記錄的、死者王某所在的那個國營大礦出產的煤炭,有著明顯的差異。這說明,這些煤渣很可能來自另一個不同的煤炭來源。
凶手接觸過彆的煤?老陳敏銳地捕捉到了關鍵點。
很有可能。陸野沉聲道,繼續看。
楊主任又移動視野,將焦點對準了幾根卡在纖維深處、細如發絲、顏色棕黑的物體。這些是...動物毛發。他調整景深,讓毛發的表麵結構清晰呈現,看它的鱗片結構和髓質形態...嗯...再做個蛋白質組分分析確認一下...
經過快速的比對分析,結果出來了:確認是昆明犬的背毛。這種犬在當年,因為其忠誠、機敏和強大的威懾力,經常被用於鐵路係統一些重要的貨場、編組站或者關鍵設施的護衛工作。
鐵路內部的護衛犬...周婷一邊記錄一邊喃喃自語。
編織袋的檢驗告一段落,收獲巨大。它不僅指出了特殊的煤炭來源,還將嫌疑人與鐵路係統內部的護衛犬聯係了起來。
接下來,是那枚關鍵的閘瓦釺。技術人員首先用藥劑小心地、局部地清除掉它表麵厚重的部分鏽蝕,儘可能露出原始金屬表麵和可能的痕跡,但又不能過度破壞其曆史狀態。然後,將其放置在體視顯微鏡下,這種顯微鏡能提供三維的、具有立體感的放大圖像。
陸組,老陳,你們看這裡,技術人員指著閘瓦釺彎曲部位、靠近斷裂處的一個位置,這裡有一片區域的磨損痕跡,與它正常使用中應該產生的均勻磨損完全不同。
他調整光源角度,讓痕跡更加凸顯:看這些刮擦線的走向和深度,非常集中,而且起始點很突兀。這明顯是受到了某個外力,在一個特定方向上的、非正常的強力撬壓導致的。可以推斷,這枚閘瓦釺不是自然鬆動脫落的,而是被人用工具故意撬下來的。
能看出是什麼工具嗎?陸野追問。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從痕跡的寬度、形態和造成的金屬塑性變形來看,技術人員又仔細看了看,對比著工具痕跡圖譜,很可能是被一種特定型號的、重量和造型都比較特殊的鐵路專用檢修錘的錘爪部分撬壓導致的。這種檢修錘,通常是隨車機械檢車員才會配備和使用的標準工具之一。
隨車機械檢車員...老陳重複著這個崗位,眼神銳利,又是鐵路內部,而且是能直接接觸車輛零部件和專用工具的人!
一個個發現,就像散落的拚圖碎片,被現代科技手段逐一找到、擦拭乾淨,然後精準地安放到它們應該在的位置。特殊的勞保服纖維、特供的編織袋、異常的煤渣、護衛犬的毛發、被暴力撬下的閘瓦釺、指向特定崗位的工具痕跡...所有這些線索,都帶著不容置疑的力量,指向了鐵路係統內部,而且範圍正在以驚人的速度收窄,變得越來越精確。
現在,我們可以勾勒出一個更清晰的凶手畫像了,陸野總結道,目光掃過實驗室裡每一張疲憊但興奮的臉,
凶手,極大概率是鐵路係統內部職工,其工作崗位可能與貨運調度、設備檢修維護、或者特種物資的運輸管理相關,這能解釋他為何能接觸到特供編織袋和特定來源的煤炭;
他很可能經常穿著那批特定的勞保服;他的工作環境附近有昆明犬護衛;他具備使用專用檢修錘的能力和條件,能接觸到閘瓦釺這類零件;而且,他有一定的經濟基礎或者特定的交際圈,消費得起牌香煙。
實驗室的窗外,夜幕早已深沉,都市的霓虹在遠處閃爍。但在這間充滿科技感的實驗室內,每個人的眼中都閃爍著比霓虹更明亮的光芒——那是穿透了二十四年時光迷霧,即將觸摸到真相的興奮與堅定。
這些從微觀世界裡挖掘出的、不會說謊的證據,正在一點點地剝開偽裝,將一個隱藏了多年的幽靈,從黑暗中逼到聚光燈下。
喜歡刑偵天梯請大家收藏:()刑偵天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