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電話亭,這個原本普通的城市角落,此刻已被徹底剝離了日常的寧靜,化為了一個被嚴格封鎖的罪案現場。
藍紅交替的警燈將周圍的建築物外牆染上一種不安的色彩,長長的警戒線在淩晨的寒風中微微抖動,發出細微的嗚咽聲。穿著製服的警察在外圍維持秩序,阻止任何好奇的窺探。而在警戒線之內,是更加忙碌和肅穆的景象。
現場勘查車的強力射燈將電話亭及其周圍一小片區域照得亮如白晝,纖塵畢現。穿著白色勘查服、戴著口罩、頭套和手套的法醫與痕跡檢驗人員,像一群沉默的工蟻,在這狹小的空間裡進行著極其精細的操作。
老陳穿著一件厚重的警用多功能外套,領子豎著,抵擋著後半夜愈發刺骨的寒意。他蹲在電話亭門口,嘴裡嚼著提神的口香糖,眉頭擰成了一個深刻的“川”字。他那雙經曆過無數案發現場的眼睛,如同最精密的掃描儀,已經將這片區域反反複複“掃描”了不下十遍。
指紋粉末撒得到處都是,顯露出一些淩亂的紋路,需要後期比對;地麵用靜電吸附器仔細清理過,提取了數種不同的纖維和灰塵樣本;電話亭的金屬內壁、玻璃、擱板,甚至是投幣口和話筒,都被用不同波長的光源照射過,尋找可能潛藏的微量痕跡。
“陳隊,內部勘查基本結束了。”現場勘查組的組長走過來,摘掉口罩,呼出一大口白氣,“能提取的常規物證都裝箱了。主要是趙偉和死者張某的指紋、毛發和腳印。還有一些……噴濺狀和滴落狀的血跡,已經取樣。”
老陳點了點頭,沒說話。他知道常規流程能找到的東西大概就這些了。但“主宰”呢?那個像幽靈一樣操控了這一切的幕後黑手,會滿足於隻躲在網絡後麵嗎?他會不會有親臨現場,欣賞自己“傑作”的欲望?那種變態的控製欲和表演欲,難道不會驅使他在物理世界上也留下點什麼?哪怕隻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印記?
他不信。
“你們先收隊,把東西送回實驗室抓緊化驗。”老陳站起身,活動了一下有些發麻的腿腳,“我再看看外圍。”
年輕的勘查員們開始收拾器材,準備撤離。連續幾個小時高度集中的工作,讓每個人都麵露疲色。
老陳獨自一人,繞著電話亭,開始了他第n圈的踱步。他的目光不再聚焦於亭子本身,而是投向了更外圍的區域——人行道的地磚縫隙、旁邊綠化帶枯萎的草叢、路燈杆的基部、以及馬路牙子邊緣的排水口。
寒風卷起地上的落葉和塵土,打著旋兒飛過。老陳眯著眼,抵抗著困意和寒冷帶來的遲鈍。他知道,這種時候,往往考驗的不是技術,而是耐心、直覺,還有那麼一點點……運氣。
他蹲下身,幾乎是匍匐在地上,用手電筒貼著地麵,以極低的角度照射著電話亭門外那片與馬路相接的區域。燈光掠過布滿灰塵和鞋印的地磚,掠過幾片被踩得稀爛的梧桐樹葉,最終,在一道狹窄的、幾乎被泥土和腐殖質填滿的地磚縫隙處,停了下來。
那裡,有一個東西,顏色與周圍的汙垢幾乎融為一體,但它那一點點不規則的、微微反光的邊緣,在側光照射下,引起了老陳的注意。
他的心猛地一跳。那是一種老刑警在無數次失望後,終於捕捉到一絲異常信號的本能反應。
他小心翼翼地湊近,從隨身攜帶的便攜式勘查包裡,取出尖頭鑷子和一個全新的微型證物袋。他屏住呼吸,動作輕柔得像是怕驚擾了什麼,用鑷子尖端,極其緩慢地將那個小東西從淤泥和腐爛葉子的包裹中,剝離了出來。
那是一枚極其微小的碎屑,大概隻有兩三毫米長,形狀不規則,質地看起來像是某種橡膠,顏色是深灰色,表麵有明顯的磨損痕跡,邊緣參差不齊。
“小劉!”老陳低聲喊道。
一個正準備上車的年輕勘查員跑了過來:“陳隊,怎麼了?”
“你看這個,”老陳用鑷子夾著那枚碎屑,對著燈光,“像什麼?”
年輕勘查員湊近了,眯著眼仔細看了半天,不太確定地說:“像是……某種……橡膠顆粒?可能是鞋底上磨損掉下來的?也可能是車上掉落的什麼橡膠零件碎渣?”
“不像車上的,”老陳搖了搖頭,憑經驗判斷,“車用的橡膠件,哪怕是密封條,質地和磨損痕跡也不是這樣。這個……更像是鞋底,而且是某種有特定花紋的鞋底邊緣磨損下來的。”
他小心翼翼地將這枚微不足道的碎屑放入證物袋,封好口,然後用防水筆在標簽上工整地寫下:“物證編號:xc2023yr0817”,“發現地點:時光電話亭外,東南側地磚縫隙,距亭門約1.5米”,“發現時間:0547”,“備注:疑似橡膠碎屑,來源待查”。
“陳隊,這……有用嗎?”年輕勘查員看著那個小得幾乎可以忽略的證物袋,語氣帶著懷疑。他們今天收集了太多類似的微量物證,頭發絲、纖維、灰塵……絕大多數最終都被證明與案件無關,隻是城市環境背景噪音的一部分。
老陳將證物袋鄭重地放進專用的低溫保存箱裡,直起身,拍了拍手上的灰,目光掃過逐漸泛白的天際線。“有沒有用,得等實驗室的兄弟說了算。但乾我們這行的,有時候破案靠的就是這種看似‘偶然’的發現。凶手再狡猾,隻要他來過,接觸過,就一定會留下痕跡。區彆隻在於,我們能不能找到,能不能識彆。”
他頓了頓,對年輕勘查員,也是對自己說:“彆忘了,‘主宰’可能就藏在某個我們忽略的細節裡。收隊吧,通知兄弟們,外圍擴大範圍再搜一遍,重點是地麵縫隙和低矮植被區域。天亮之後,視線好了,再複查一遍!”
儘管這枚橡膠碎屑看起來是如此渺茫的希望,但它代表著現場勘查人員永不放棄的執著。這枚編號為xc2023yr0817的微小物證,帶著清晨的寒氣和泥土的氣息,被送往了物證鑒定中心。它就像一顆被投入湖麵的石子,誰也無法預料,它最終會激起怎樣的漣漪,甚至浪潮。
喜歡刑偵天梯請大家收藏:()刑偵天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