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如同被重新點燃的火種,驅散了連日來的陰霾與自我懷疑。“盤古”指揮部再次高速運轉起來,所有的注意力都聚焦到了那個從視頻鏡像中“摳”出來的“咖啡館幽靈”身上。
老陳親自帶隊,直奔“靜語”咖啡館。這家咖啡館位於一條相對安靜的輔路,對麵正是事發地“時光”電話亭,直線距離不到五十米,視野極佳。
咖啡館老板是個文藝範兒的中年男人,對於幾天前淩晨發生的事情記憶猶新,畢竟那天晚上警察封鎖了對麵的電話亭,鬨出的動靜不小。他非常配合地調出了案發時間段店內及門口的監控錄像。
然而,結果卻令人失望。
店內的監控探頭主要覆蓋收銀台和主要通道,而那個“幽靈”所在的靠窗位置,恰好是一個監控死角,隻能拍到座位的一角,無法直接捕捉到座位上的人。門口的監控倒是清晰地記錄了所有進出人員的正麵,但經過仔細比對,沒有一個穿著深色連帽衫、體型與“幽靈”吻合的顧客。
“他很可能故意避開了正對門口的攝像頭,或者通過其他方式進入了那個角落。”老陳皺著眉頭對電話那頭的陸野彙報,“而且,根據增強後的人影輪廓,他穿著連帽衫,戴著帽子,明顯是在刻意隱藏麵部特征。這是個老手。”
線索似乎又要斷了。
“消費記錄呢?支付方式?”陸野追問。
“查了,”老陳翻看著店員提供的流水單,“案發時間段,那個靠窗卡座確實有消費記錄,點的是一杯美式咖啡和一份芝士蛋糕。但……支付用的是現金。店員對付款的人沒什麼印象,隻說好像是個男的,低著頭,話很少。”
現金支付,避開監控,隱藏麵容……這一切都符合一個精心策劃、反偵察意識極強的罪犯特征。
“把他進出咖啡館可能被其他社會監控拍到的所有路徑,都給我梳理出來!”陸野下令,“以咖啡館為中心,半徑五百米,所有交通探頭、商鋪監控、甚至是私人安裝的攝像頭,全部調閱!我就不信他能完全隱身!”
這道命令意味著海量的視頻篩查工作。警方調動了大量圖偵民警,開始像梳頭發一樣,梳理“靜語”咖啡館周邊所有的監控資源。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圖偵辦公室裡,民警們盯著屏幕上枯燥重複的監控畫麵,眼睛酸澀不堪。
終於,在案發時間點前大約一小時,距離咖啡館兩個路口的一個交通探頭上,捕捉到了一個符合“深色連帽衫”特征的身影。他沿著人行道,低著頭,雙手插在口袋裡,不疾不徐地走向咖啡館方向。但由於角度和分辨率,依然無法看清麵部。
緊接著,在案發時間點後大約十分鐘,也就是直播中斷後不久,在咖啡館後方一條小巷的出口處的便利店監控中,再次捕捉到了一個類似的身影,快步走了出來,隨即拐入另一條街道,消失在監控範圍之外。
“他很可能從咖啡館的後門或者側門離開,穿小巷避開了主要路口的攝像頭。”圖偵負責人分析道。
雖然依舊沒有麵部特征,但通過多個角度的監控片段拚接,專案組對這個“咖啡館幽靈”的體貌特征和行為模式有了更清晰的畫像:男性,身高大約175178,體型偏瘦,走路時肩膀微微內收,習慣低頭。穿著深色連帽衫、牛仔褲和一雙看起來是深色的運動鞋。案發前平靜接近,案發後迅速離開,路線選擇刻意規避監控。
“根據他的離開方向和速度,以及周邊交通環境,”陳凱調出電子地圖,進行模擬推演,“他很可能在離開小巷後,使用了一種便捷的交通工具,比如共享單車,或者提前停在附近的網約車私家車,迅速離開了核心區域。消失的重點區域,大概在城東的老舊居民區一帶,那裡監控覆蓋相對薄弱。”
【係統輔助:行為模式預判模塊啟動。基於目標行動軌跡、時間節點及環境因素,模擬其潛在逃離路線及交通工具選擇。高概率路徑已標記於電子地圖。建議重點排查城東清河街道、楊柳巷片區周邊監控及共享單車網約車數據。】
係統的提示與陳凱的分析不謀而合。
“老陳,周婷,”陸野綜合所有信息,做出部署,“目標範圍已經縮小。老陳,你帶人,以城東清河街道、楊柳巷片區為重點,進行秘密摸排。注意觀察符合體貌特征、行為可疑的人員,特彆是近期行為習慣、作息時間有異常,或者深居簡出的。周婷,你協調技術和社會關係調查,重點排查該區域內,是否有具備心理學、計算機或傳媒背景,社會關係相對簡單,可能具備實施犯罪能力的人員。”
“明白!”老陳和周婷領命而去。
一個清晰的、實實在在的嫌疑人目標,終於從虛無的網絡背後,被拽到了現實世界的追光燈下。儘管他依舊隱藏著臉,但他的影子,已經被“盤古”牢牢鎖定。狩獵,進入了短兵相接的階段。
喜歡刑偵天梯請大家收藏:()刑偵天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