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個人……”陸野接過那半截土煙,仔細端詳。煙卷做工粗糙,是寨子裡常見的自製品,但那個唇印……他小心地用證物袋將煙頭封存。
“看來,吳薩並非孤身一人。他有一個隱藏在更暗處的同夥,或者……監視者。”陸野分析道,“這個人的存在,解釋了吳薩為何能及時逃脫。他對禁地的熟悉程度,可能不亞於吳薩。”
李偉皺眉:“會是誰?寨子裡還有誰有能力、有動機幫吳薩做這種事?”
“動機可能很複雜,被控製、利益捆綁,或者本身就是‘彼岸’的人。”陸野沉吟道,“目前線索太少,先集中精力破解顏料的秘密。”
他再次聯係後方:“陳凱,周婷,集中分析我們之前采集到的顏料樣本,以及從石台找到的沾有顏料的碎布片。重點比對成分,看是否存在我們之前忽略的、不屬於天然礦植物顏料的添加物。尤其是信息素前體物質,或者某種……能夠與特定頻率聲波產生共振的微結構!”
“明白!正在加大分析深度!”陳凱的聲音帶著興奮,顯然也意識到了方向的重要性。
在等待技術分析結果的同時,陸野沒有乾等。他讓老陳和李偉繼續警戒,自己則利用這個相對安全的空間,開始進行行為側寫和心理推理。
“吳薩,男性,年齡應在七十歲以上,但行動敏捷,思維縝密。他冒充其兄石爺爺幾十年未被發現,說明他極其善於偽裝和模仿,心理素質極強。他對蠱術,或者說是生物操控技術,有著近乎狂熱的癡迷,將其視為實現自身價值和權力的工具。”
陸野一邊說,一邊在筆記本上快速勾勒。
“他選擇用公用顏料作為投毒載體,這體現了他幾個心理特征:第一,掌控欲極強,要將整個寨民的生死玩弄於股掌;第二,自負,敢於在眾目睽睽之下布置殺人工具,並自信不會被發現;第三,對寨子傳統習俗的蔑視和利用,將神聖的祭祀變成了他邪惡實驗的溫床。”
“他的作案模式,具有強烈的儀式感和預告性。血麵儺祭,對應不同的死法,這不僅僅是恐嚇,更可能是一種……數據記錄?他在驗證不同‘蠱毒’的效果,記錄在《屍蠱圖》上?”陸野的筆尖頓住,想到了那幅經絡蟲巢圖。
“至於那個隱藏的第三人……”陸野目光深邃,“他她更謹慎,更隱蔽。負責在關鍵時刻提醒吳薩,或者監視吳薩的實驗進程?他她可能才是‘彼岸’與吳薩之間的直接聯係人?”
就在這時,陳凱那邊傳來了突破性的消息,信號似乎也因為他們的接近核心區域而稍微穩定了一些:
“陸野!分析結果出來了!顏料樣本中,除了之前檢測到的信息素前體和鬼燈籠毒素殘留外,我們還發現了一種極其細微的、人工合成的……磁性氧化鐵納米顆粒!”
“磁性氧化鐵?”陸野一怔。
“對!這種顆粒本身無毒,但它有一個特性——可以對特定頻率的電磁波或聲波產生強烈的共振響應!我們推測,吳薩就是通過榕樹下的共振係統,發射特定頻率的聲波,這些納米顆粒在人體內通過顏料附著皮膚或吸入)產生共振,要麼直接破壞細胞結構引發症狀,要麼……作為‘開關’,激活體內處於休眠狀態的蠱蟲或毒素!”
科學的麵紗被揭開!所謂“蠱術”,其核心驅動機製之一,竟然是基於納米技術和聲波共振原理!
“也就是說,誰控製了顏料配方和聲波頻率,誰就掌握了‘下蠱’的權力!”陸野瞬間明白了所有關鍵。
犯罪鏈條清晰——吳薩可能借助第三人)控製顏料配方加入信息素、毒素、納米顆粒)>寨民使用顏料被標記>吳薩通過禁地或榕樹係統發射特定聲波>聲波激活納米顆粒>納米顆粒共振或觸發蠱蟲毒素>目標死亡或失控。
這是一個將古老巫蠱外殼與現代生物、物理技術結合的、極其精密而惡毒的犯罪係統!
“我們必須找到吳薩控製聲波發射的裝置,很可能就在這禁地深處,或者與‘蠱母’直接相關!”陸野斬釘截鐵地說道。
掌握了作案原理,下一步就是直搗黃龍,摧毀這個罪惡的核心!
喜歡刑偵天梯請大家收藏:()刑偵天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