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強的供述,像一把鑰匙,勉強撬開了通往真相大門的一道縫隙,將一個隱藏在數字迷霧深處的“提線人”拽到了警方視野的邊緣。
然而,門後的世界依舊幽暗深邃,彌漫著未知的危險。陸野深知時間緊迫,必須在對方察覺趙強落網、切斷所有聯係之前,抓住這稍縱即逝的機會。
他立刻調整全隊偵查重心,兵分兩路,如同雙拳出擊,一路刺向虛擬世界,一路夯實現實基礎。
第一路,由技術骨乾劉猛帶隊,集結了市局最精銳的網絡偵查力量,全力撲向趙強提供的所有線上線索。
那神秘的、需要特定方式才能訪問的境外加密聊天室;那些如同鬼魅般出現又消失的一次性通訊賬號的注冊信息、底層代碼和登錄痕跡;用於通訊數據跳轉的、分布在全球各地的服務器路徑;以及最後那個接收快遞櫃取件碼的、同樣經過高度加密的臨時郵箱……技術中心的辦公室內,鍵盤敲擊聲不絕於耳,屏幕上命令行窗口飛速滾動,數據流如同瀑布般傾瀉。
乾警們運用各種技術手段,試圖在這個無邊無際的虛擬世界中,捕捉到那個“數字幽靈”哪怕一絲一毫的實體化痕跡。
但對手的反偵察能力顯然超出了預期。劉猛眉頭緊鎖地向陸野彙報:“陸隊,對方極其專業,甚至可以說是……奢侈。
他們使用的加密算法是目前民間能獲取到的頂級版本,通訊協議也經過特殊處理。更重要的是,他們嚴格遵守著‘單次使用’和‘即時銷毀’的原則。每一個我們追查的賬號、郵箱,其活躍周期都非常短,一旦完成階段性指令,相關的日誌、緩存都會被遠程清除,服務器也多是選擇那些監管寬鬆、日誌保留時間短的境外虛擬主機。
追查下去,線索最終都指向了無法進一步溯源的虛擬節點,或者乾脆就是一片空白。”他頓了頓,語氣沉重,“這不像是一般的黑客或者犯罪團夥,他們的操作紀律性很強,資源投入也很大,更像是一個……有著嚴格規程的秘密組織在運作。
趙強這樣的執行者,處於這個指揮鏈條的最末端,也是最容易被犧牲和替換的一環。”
與此同時,另一路由經驗豐富的老陳負責,圍繞趙強提到的那個位於城南的24小時自助快遞櫃,展開了細致入微的實地調查。
他們調取了快遞櫃周邊路口、商鋪,以及快遞櫃內部高清攝像頭,在趙強投放包裹前後長達72小時內的所有監控錄像。
海量的視頻數據被拷貝回來,偵查員們分成三班倒,瞪大眼睛,一幀一幀地進行篩查,不敢有絲毫遺漏。
畫麵清晰地顯示,趙強確實在供述的時間點,背著那個藍色的旅行包,鬼鬼祟祟地來到快遞櫃前,操作後將包裹塞入了指定的櫃格。
然而,隨後幾天內,前來取走這個包裹的人,卻讓所有參戰民警感到了更大的困惑和壓力。
取件人並非單一固定個體。監控顯示,在包裹存入後的三十六小時內,先後有三名截然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時間點分彆是清晨、午後和深夜),使用同一個取件碼打開了那個櫃格,取走了包裹。
第一個是一名戴著黑色口罩和鴨舌帽、身形矯健的年輕男性,動作迅速;第二個是穿著某平台外賣員服裝、頭盔遮臉的中年人,混在眾多外賣員中毫不顯眼;第三個甚至是個穿著校服、背著書包、看似放學路過的高中女生,她取出包裹時還好奇地掂量了一下。
老陳立刻組織警力對這三名取件人進行追蹤。結果發現,這三人都隻是被臨時雇傭的“跑腿”。
他們是通過不同的網絡任務平台或者社交媒體群組接到的匿名訂單,雇主支付不算高的報酬,要求他們到指定快遞櫃,憑碼取一個包裹,然後送到另一個指定的、通常是地鐵站儲物櫃、商場存包處或者某個公園的偏僻垃圾箱附近,放下即可,無需與任何人交接。
他們對包裹內容一無所知,甚至連線上聯係的雇主是男是女、是人是鬼都毫無概念。支付方式也多是難以追蹤的虛擬貨幣或者經過多層洗轉的小額電子紅包。
線索在這裡再次遭遇了堅硬的壁壘,並且變得更加撲朔迷離。對方不僅線上隱匿手段高超,如同數字空間的幽靈,線下也采用了這種雇傭無關人員、層層轉手、物理隔離的複雜交接方式。
其謹慎程度、反偵察意識和對現代城市運行規則的利用,都達到了令人心驚的水平。
這個“提線人”及其背後的勢力,展現出的是一種超越普通刑事犯罪的、高度組織化和專業化的威脅。
喜歡刑偵天梯請大家收藏:()刑偵天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