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飯店頂樓。寶總案頭堆積如山的報告,字裡行間浸透著湖西廠那片廢墟上的絕望與敵意。
財務的泥潭、設備的破敗、人心的離散、債主的步步緊逼……每一份報告都如同一塊沉重的冰,壓在他的心頭。然而,寶總的眼神卻並未因此凍結,反而在冰層之下,燃起了一簇更為冷靜、更為專注的火焰。
他沒有被眼前的亂局嚇退,也沒有因初期的挫敗而急躁。爺叔的教誨在耳邊回響:“順勢而為,借力打力。”他深知,麵對湖西廠這盤死棋,硬碰硬隻會頭破血流,必須用巧勁,必須找到撬動局麵的支點。
他再次拿起電話,這一次,不是打給小閒,而是直接打給了汪明珠。
“明珠,”他的聲音透過聽筒,沉穩而清晰,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決斷,“情況我清楚了。亂,是意料之中。現在,我們不能被他們牽著鼻子走。要變被動為主動。”
電話那頭的汪明珠,正被一群吵吵嚷嚷的債主圍在辦公室裡,焦頭爛額,聽到寶總的聲音,仿佛找到了主心骨,連忙走到相對安靜的角落:“寶總,您說!”
“聽著,三步走。”寶總語速不快,卻字字千鈞,“第一,立刻篩選出廠裡最困難的職工家庭,特彆是家裡有孩子上學、有重病病人的。以‘寶隆慈善基金’的名義,提供緊急人道援助。錢不多,夠交學費、付一期醫藥費就行。手續要快,態度要真誠。這件事,你親自抓,今天就辦。”
汪明珠愣了一下,隨即眼中閃過明悟的光芒。雪中送炭,雖不能解決根本,卻能瞬間擊穿冰冷的隔閡,贏得最脆弱群體的心!“明白!我馬上讓助理統計名單,下午就開始走訪!”
“第二,”寶總繼續道,“放出風去,就在原廠三車間,設備相對最好的那個,儘快啟動一個‘試生產’項目。招募第一批工人,五十人左右。條件:自願報名,接受新的管理模式——計件工資,多勞多得;嚴格質量檢驗,次品扣罰。但,”他加重了語氣,“工價,比市麵上同類工種,高一成!”
汪明珠瞬間抓住了精髓!給活乾,給現錢,給略高於市場的價!但這錢,不是白給的,必須用新的規矩來換!這是最直接、最有力的信號:想賺錢,就得改變!就能賺錢!這不僅能立刻吸引那些生活無著、真正想乾活的人,更能用事實分化瓦解那些隻想鬨事索要賠償的“刺頭”!
“太好了!寶總!我立刻讓範新華去組織,他熟悉車間和設備情況!雖然設備破,挑簡單的訂單,小批量,應該能轉起來!”
“第三,”寶總的聲音放緩了一些,“名單上那幾位老勞模、老師傅,張秀英、李德全、王師傅……你親自上門,以我的名義,請他們到至真園吃頓便飯。時間定在明晚。態度要恭敬,就說我寶總,虛心請教湖西廠的技術傳承和未來發展,請他們務必賞光。”
汪明珠心中一震。寶總這是要……“禮賢下士”,爭取原廠真正的“脊梁”和“良心”!這些老師傅技術好,人品正,在普通職工中威望高。他們如果能被爭取過來,將成為改革最寶貴的支持力量和穩定器!
“是!寶總!我親自去請!”
指令清晰下達。寶總掛斷電話,走到窗前。他的策略並非一時興起,而是基於對人性深刻的理解和把握:絕望中的人,最需要的是希望和實實在在的米糧;混亂的群體,最容易被切實的利益和清晰的規則所分化;而尊重,往往是打開頑固堡壘最有效的鑰匙。
湖西廠這邊,汪明珠雷厲風行。她立刻將纏人的債主交給小閒周旋,自己帶著助理,根據之前摸底的情況,迅速鎖定了幾十戶最困難的家庭。下午,她就和助理提著裝有現金信封的公文包,開始了走訪。
第一家,是原擋車工張秀英家。昏暗的閣樓裡,生病的丈夫躺在床上咳嗽,女兒年紀太小,在南方找不到工作,這天剛從南方回來,眼巴巴地看著桌上的課本。當汪明珠將裝著學費的信封遞過去,言明是寶總個人心意、助孩子讀書時,張秀英愣住了,隨即眼淚奪眶而出,拉著女兒就要下跪,被汪明珠死死扶住。“張師傅,彆這樣!寶總說了,困難是暫時的,孩子的書一定要讀!”張秀英哽咽著,千恩萬謝,眼中重新燃起了一絲光亮。
第二家,第三家……雪中送炭的溫暖,雖然微弱,卻真實地觸動了那些冰封絕望的心。消息像長了翅膀一樣在廠區宿舍傳開。質疑和敵意依然存在,但一種複雜的、帶著感激和觀望的情緒,開始悄然蔓延。
與此同時,範新華在小閒的“保護”下,戰戰兢兢卻又帶著戴罪立功的急切,開始在三車間忙碌起來。挑選還能運轉的設備,組織有限的維修,清理場地。“試生產招募”的消息一出,如同在死水中投下了一塊石頭。雖然仍有冷嘲熱諷“又騙我們去乾活!”“計件?肯定克扣工錢!”),但一些家裡實在揭不開鍋、又對自己手藝有信心的老師傅和年輕工人,開始悄悄打聽、猶豫、最終咬牙報了名。範新華看著報名單上逐漸增加的名字,長長舒了一口氣,仿佛看到了一絲微光。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第二天晚上,至真園“聽雨軒”。寶總早早到場,親自等候。當汪明珠陪著幾位穿著樸素甚至有些破舊、臉上帶著拘謹和疑惑的老勞模、老師傅走進來時,寶總立刻起身相迎,態度謙和,絲毫沒有大人物的架子。
“張師傅!李師傅!王師傅!快請坐!各位老師傅能來,是我阿寶的榮幸!”他親自引座,倒茶,沒有絲毫做作。
宴席上,沒有山珍海味,都是精致的本幫家常菜。寶總絕口不提重組的具體困難,隻是恭敬地請教:
“張師傅,聽說您當年擋車技術是全上海數一數二的,這‘一刀準’的絕活,現在年輕人還能學會嗎?”
“李師傅,湖西廠的‘梅花牌’螺紋領當年可是名牌,這工藝關鍵在哪裡?”
“王師傅,您覺得,咱們廠的設備,如果好好改造升級,哪些還能用?生產什麼產品能有市場?”
他問得真誠,聽得專注。幾位老師傅起初還有些放不開,但談到自己鑽研了一輩子的技術,談到廠子曾經的輝煌,眼中漸漸煥發出神采,話也多了起來。寶總不時點頭,認真記錄,仿佛一個虛心求教的學生。
“寶總,”張秀英抹了抹眼角,“廠子……廠子弄成這樣,我們這些老人,心裡疼啊!不是我們不想好,是……是沒辦法啊!”
“是啊,寶總,”李德全師傅歎氣,“設備是舊,但有些底子還在!真要下功夫修,還能用!關鍵是人心散了,沒訂單啊!”
寶總放下筷子,神色鄭重:“各位老師傅,技術是湖西廠的根,你們是湖西廠的寶。根和寶都在,廠子就還有希望。我阿寶不敢說大話,但請你們相信,我投入真金白銀,不是來拆廠的,是想讓它活過來,讓它比以前更好!這需要時間,更需要你們這些老師傅的支持!帶帶年輕人,把技術傳下去!幫我把質量關!幫我穩定人心!”
他舉起酒杯:“這杯酒,我敬各位老師傅!湖西廠的未來,拜托大家了!”
一番話,情真意切,給予了這些備受冷落、心灰意冷的老工人前所未有的尊重和認可!幾位老師傅激動得老淚縱橫,紛紛舉杯:“寶總!儂放心!隻要廠子真能好起來,我們這把老骨頭,一定拚儘全力!”
這頓飯後,幾位老師傅的態度發生了微妙而堅定的轉變。他們回到廠裡,不再沉默,開始主動做相熟工友的工作,解釋寶總的誠意和試生產的機會,駁斥那些不負責任的謠言。他們的威望,成了瓦解抵觸情緒的最有效武器。
寶總巧妙布下的三招棋,如同三根無形的探針,精準地刺入了湖西廠混亂僵局的三個關鍵節點。
緊急援助,溫暖了最脆弱的人心,打破了堅冰。
試生產招募,用實實在在的利益和新的規則,分化了群體,給出了希望。
爭取老師傅,贏得了道義和技術的製高點,穩定了中堅力量。
效果並非立竿見影,敵意和阻力依然存在,債主依舊上門,刺頭仍在暗中窺伺。但原本鐵板一塊的僵局,已然出現了細微卻關鍵的裂縫。一股微弱卻真實的新生力量,開始在這片廢墟之下,悄然萌動。
管理小組的工作,依舊舉步維艱,每一天仍像是在雷區中行走。但汪明珠、小閒,甚至範新華,都感覺到腳下的土地,似乎不再那麼冰冷和虛無了。
他們知道,最艱難的第一步,終於,邁出去了。
喜歡繁花傳請大家收藏:()繁花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