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金龍掀起的陰風濁浪,在寶總直取上遊、穩定供應鏈的雷霆手段下,終究未能撼動湖西廠重生的根基。原料供應渠道的升級,不僅化解了危機,更意外地帶來了成本優化和品質保障。生產網絡經過一番小小的動蕩與清洗,反而變得更加純粹和高效。湖西廠這艘重新啟航的小船,在經曆了外部風浪的拍打後,船體變得更加結實,航向也更加清晰。
然而,寶總的眼光,從未僅僅停留在“活下去”這個層麵。坐在和平飯店頂樓,俯瞰著這座瞬息萬變的國際都市,他深知,在商業這片深海中,僅靠成本控製和靈活模式,或許能掙得一時喘息,但絕無法鑄就真正的航艦,更無法抵禦未來的驚濤駭浪。尤其是在與薛金龍這種低層次對手的纏鬥中,他更清醒地認識到——陷入價格戰和低端市場的泥沼,是自取滅亡。湖西廠的真正出路,在於價值,在於不可替代性。
“爺叔,”寶總將一杯新沏的龍井推到爺叔麵前,神色沉靜,“供應鏈是穩住了,但這隻是‘術’。湖西廠要真正立得住,必須要有自己的‘道’。這個‘道’,不能是薛金龍那種靠壓榨和劣質生存的‘道’,也不能是永遠替人代工、賺取微薄加工費的‘道’。”
爺叔接過茶杯,氤氳的熱氣模糊了他金絲眼鏡後的目光,聲音一如既往的平淡卻直指核心:“利器需善其事。湖西廠最大的利器,不是廠房設備,是那些人,是那些幾十年練就、差點被埋沒的手藝。‘湖西’兩個字,在老上海人心裡,是有分量的。分量不在規模,在‘好’字上。”
“對!匠心!”寶總眼中精光一閃,“我們要做的,不是和彆人比誰便宜,而是要比誰更好,比誰更有味道!要做彆人模仿不了、也舍不得模仿的東西!”
一個清晰的戰略,在他腦中成型。他立刻讓範新華去廠檔案室,將那些積滿灰塵、幾乎被遺忘的老檔案、老圖紙、老樣品記錄全部翻找出來,送到和平飯店。
接下來的幾天,頂樓套房變成了一個特殊的“戰略研究室”。寶總、爺叔、小閒,以及被特意請來的張秀英等幾位核心技術老師傅,圍坐在一起。桌上鋪開的不是財務報表和市場分析,而是泛黃的工藝單、褪色的產品照片、甚至是一些手寫的、字跡娟秀的獲獎證書複印件。
“張師傅,”寶總指著一張照片上的一款紋理極其細膩複雜的提花羊絨圍巾,“這款‘玉蘭花開’,聽說當年拿了部優獎?這種立體提花技術,現在還有人會嗎?”
張秀英戴上老花鏡,仔細看著照片,眼中泛起追憶的光彩:“寶總,這款啊……是李總工當年的心血!這種提花要特殊的提花機和老師傅的手感配合,針腳密度、拉力控製都有講究,差一點圖案就糊了。機器……廠裡那台老的不知道還能不能修……手藝,我們幾個老姐妹,應該還能拾起來。”
“王師傅,”寶總又拿起一份檔案,“這個‘水柔棉’的工藝,說是用特殊後整理技術,讓棉衫洗後越來越軟糯,不起球?這技術還在嗎?”
老王師傅推了推眼鏡,湊近看了看:“在是在……就是費工費時,成本高!要先絲光,再酶洗,然後低溫烘……現在沒人願意這麼做了,都是化學柔軟劑泡一下了事。”
寶總越聽,眼神越亮。他猛地一拍桌子:“好!要的就是這些費工費時、彆人不願意做的東西!我們做!不怕成本高!就怕東西不好!”
他當即拍板:成立“新技術老工藝)複原小組”,由張秀英牽頭,幾位老師傅為核心,小閒負責資源協調,不惜代價,全力複刻和改良這幾款承載著湖西廠輝煌記憶和獨門技藝的經典產品!
決心已下,湖西廠的中心車間一角,立刻變成了一個充滿懷舊與創新激情的“實驗室”。那台塵封多年的老式提花機被小心翼翼地拆卸、清洗、調試。張秀英和幾位老姐妹,如同對待珍寶般,圍著機器,一遍遍地調試參數,手指在經線緯線間穿梭,尋找著那份遺失多年的手感。
“這裡,拉力要再調輕一絲……”
“這個圖案的過渡,針數要再加兩針……”
“不對不對,這個後整理的溫度,高了五度,手感就差遠了!”
失敗,重來;再失敗,再重來。沒有人計較工時,沒有人抱怨繁瑣。老師傅們的臉上,重新煥發出那種久違的、專注於創造的莊嚴光芒。年輕的學徒們圍在一旁,屏息觀看,眼中充滿了敬畏和學習的熱忱。小閒全力保障,需要什麼原料、什麼工具,第一時間到位。
寶總偶爾會悄然出現在車間,他不打擾,隻是靜靜地看,拿起試樣的半成品,仔細撫摸其質感,感受其分量。他看到的不再是冰冷的成本數字,而是指尖流淌的溫度和時光沉澱的智慧。
經過無數次反複試驗、調整,甚至對原有工藝進行了符合現代審美的改良後,奇跡發生了。
那款“玉蘭花開”提花羊絨圍巾,終於重現世間!圖案立體飽滿,過渡自然如水墨渲染,手感軟糯如雲,其精巧與華美,遠非市麵普通提花產品可比。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那款經過改良的“水柔棉”針織衫,采用了更優質的長絨棉,經過繁瑣卻環保的物理後整理,成品呈現出一種質樸而高級的光澤,手感異常柔滑貼膚,多次洗滌後反而愈發軟糯親膚,一種低調的奢華。
還有一款複刻的、采用獨特絞花工藝的男式毛衣,紋理複古而硬朗,充滿陽剛之氣,細節處理一絲不苟。
這些產品,已經超越了普通商品的範疇,它們是一件件藝術品,是匠心與時光的結晶。它們的成本固然高昂,但其呈現出的獨特品質、文化韻味和無可替代的舒適體驗,賦予了它們遠超成本的價值。
當汪明珠拿到這幾件沉甸甸的樣品時,她的眼睛瞬間亮了。她撫摸著那柔軟如雲的棉衫,看著那精美絕倫的提花,激動得幾乎說不出話來。
“寶總!這……這太棒了!這才是我們湖西廠真正該有的樣子!”她聲音有些哽咽,“有了它們,我再去談市場,腰杆就硬了!這不是去求訂單,是去分享珍寶!”
寶總看著眼前這些凝聚了心血的精品,臉上露出了欣慰而自信的笑容。他對汪明珠,也是對所有人說:“阿拉要做,就做彆人模仿不了的東西。要靠手藝,靠細節說話。從今天起,湖西廠不再隻是一個生產單位,它是一個有魂、有根、有匠心的品牌。這些,就是我們的根,我們的魂!”
匠心淬火,終鑄精品。這幾款“新經典”產品的誕生,標誌著湖西廠的重生之路,完成了一次至關重要的升華——從求生存的代工模式,轉向了謀發展的品牌塑造和價值創新之路。它們成為了湖西廠真正的、堅不可摧的核心競爭力,也為汪明珠在更加廣闊和高端的市場上,提供了足以撼動人心、開辟新局的重磅武器。
黃浦江的潮水奔流不息,商業的世界競爭殘酷。但無論時代如何變遷,對極致品質的追求,對匠心精神的堅守,永遠是穿越周期、屹立不倒的真正基石。寶總為湖西廠找到的,正是這塊基石。
喜歡繁花傳請大家收藏:()繁花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