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西廠的重生故事,如同一顆投入平靜湖麵的石子,其蕩開的漣漪,經過時間的發酵和先前那場與薛金龍驚心動魄的正麵較量,終於擴散到了更廣闊的社會層麵。它不再僅僅是黃河路上茶餘飯後的談資,也不再局限於紡織服裝行業內部的關注,開始引起主流媒體和社會各界的廣泛興趣。
幾家有影響力的財經媒體和電視台的專題欄目,相繼派出了采訪團隊來到湖西廠。他們鏡頭下的湖西廠,車間整潔有序,工人神情專注,老師傅技藝精湛,管理井井有條,與幾年前那個破敗倒閉的爛攤子判若雲泥。尤其當記者們挖掘出背後寶總力挽狂瀾、投入巨資、頂住壓力、創新模式的全過程後,一個近乎傳奇的“商界俠客”形象呼之欲出。
“寶總拯救國企於水火!”
“下崗工人再就業的成功典範!”
“資本的溫度:一位企業家的社會責任與擔當!”
類似的標題開始出現在采訪提綱和報道初稿中。媒體渴望塑造一個英雄,公眾也樂於看到一個充滿戲劇性和正能量的故事。汪明珠、範新華在接受采訪時,總是情不自禁地將所有功勞歸於寶總的遠見和魄力,更增添了這種敘事的光環。
一時間,寶總和他的寶隆係,被推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讚譽之聲不絕於耳。甚至有一些部門,也想將湖西廠樹為典型,邀請寶總去參加各種經驗交流會,分享“成功經驗”。
然而,麵對這突如其來的盛名和追捧,寶總的反應卻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和平飯店頂樓的套房內,小閒拿著幾份媒體的采訪請求和活動邀請函,向寶總彙報,語氣中帶著一絲與有榮焉的興奮:“寶總,這次反響真的很大!好幾家都是國家級的大媒體,這可是樹立品牌形象、擴大影響力的好機會!”
寶總坐在沙發上,手裡拿著一份關於湖西廠最新財務報表的簡報,聞言連頭都沒抬,隻是淡淡地回了一句:“都推掉。”
小閒愣了一下,以為自己聽錯了:“推……推掉?寶總,這可是難得的……”
寶總放下簡報,金絲眼鏡後的目光平靜無波,卻帶著不容置疑的決斷:“小閒,你跟了我這麼久,還不明白嗎?湖西廠能有今天,不是我寶總一個人有多厲害。是汪明珠頂著壓力、磨破嘴皮子跑出來的市場;是範新華咬著牙、一點一滴把管理抓起來的;是張秀英那些老師傅,把手藝當命一樣傳下來的;是廠裡每一個工人,一針一線乾出來的!我,不過是順水推舟,做了該做的事。”
他站起身,走到窗前,望著窗外繁華依舊的上海灘,聲音低沉而堅定:“花開得好看,大家欣賞就行了,何必非要刨根問底,追究是哪個園丁澆的水?這件事本身做成了,讓幾百個家庭有了著落,讓一個老牌子活了過來,這比一萬篇吹捧我的報道都管用,都實在。”
他轉過身,看著小閒,語氣嚴肅:“告訴所有媒體,如果要報道,就報道湖西廠本身,報道那些工人的變化,報道他們的產品和技術。不要聚焦我個人。功勞是大家的,榮譽也該歸於大家。我寶總,不需要這種虛名。”
小閒看著寶總毫無作偽的神情,心中肅然起敬,立刻點頭:“明白了,寶總!我馬上去處理,一律婉拒。”
此後,寶總更是有意識地減少在湖西廠的直接露麵,將日常運營的決策權徹底交給了以範新華和汪明珠為核心的管理團隊。他隻在大方向上把握,在關鍵資源上支持,絕不再事必躬親。他將自己的時間和精力,更多地投入到對寶隆貿易未來戰略布局的思考上,關注著全球經濟的風雲變幻,尋找著新的機遇與挑戰。
一天傍晚,爺叔和寶總對坐飲茶。爺叔提起最近外界對寶總的讚譽,寶總隻是微微一笑,替爺叔斟滿茶,說道:“爺叔,您常說,不管前方的路有多苦,隻要走的方向正確,不管多麼崎嶇不平,都比站在原地更接近幸福。湖西廠這條路,我們走對了,也走出來了。這就夠了。至於路上是誰領的路,不重要。”
爺叔頷首,眼中流露出讚許的光芒:“善哉。不知將去何方,但我已在路上。阿寶,你如今能有此心境,便是真正的進步。名利二字,看淡是福。拯救湖西廠,於你而言,並非攫取名聲的資本,而是一段重要的修行。你經受住了考驗,也通過了這場考試。”
寶總深以為然地點點頭。他回想起這一路走來的艱辛:最初的道德掙紮,中期的內外交困,與薛金龍的殊死搏鬥,股改中的兩難抉擇……每一步都如履薄冰,每一次決策都關乎數百人的命運。這個過程,洗去了他身上的浮躁與功利,讓他更深刻地理解了商業的本質、責任的分量和人性的複雜。
“爺叔,有時候想想,如果當初麵對範新華的懇求,我選擇了袖手旁觀,今日的我,或許還在資本市場呼風喚雨,賺著更輕鬆的錢。但我的心,絕不會像現在這樣踏實。”寶總感慨道,“放手一搏,縱然艱難,也遠勝於等到年華老去,心中充滿遺憾,孤獨地邁向黃泉路。”
爺叔輕輕撚動佛珠,目光深邃地看向寶總,語重心長地提醒道:“阿寶,你能如此想,甚好。但需謹記,一念成佛,一念成魔。一顆小小的意念種子,種下了,便會生根成形。湖西廠這顆善念的種子,成就了你今日的心境和聲譽。然,商場如戰場,未來之路,仍有無數誘惑與抉擇。每一顆新的意念種子,都可能成就你,也可能……毀滅你。慎之,慎之。”
寶總神色一凜,鄭重答道:“爺叔教誨,阿寶銘記於心。”
此時的寶總,已然明白,真正的功成名就,不在於媒體的聚光燈下,不在於鮮花和掌聲之中,而在於內心的安寧與充實,在於對社會的真實貢獻。他將湖西廠的“繁花似錦”視為最好的回報,自己則甘願隱於這繁花深處,功成弗居。
湖西廠的故事,依舊在繼續,但它已經真正成為了範新華、汪明珠和全體工人們自己的故事。而寶總,這位曾經的“救火隊長”,已經收拾行裝,將目光投向了下一段充滿未知與挑戰的征程。對他而言,人生的價值,永遠在於探索和創造,而非固守和炫耀。繁華落儘,真味始現。
喜歡繁花傳請大家收藏:()繁花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