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真園內“貿易通”聯盟的藍圖言猶在耳,宏圖壯誌仿佛觸手可及。然而,當理想的筆墨落在現實粗糙的紙麵上時,勾勒出的並非流暢的線條,而是充滿頓挫與摩擦的軌跡。海寧皮革廠,這個被寄予厚望的“樣板間”,在聯盟專家團隊進駐後不久,便陷入了始料未及的混亂與膠著。
精益科技趙雷帶領的技術團隊,懷揣著精心打磨的erp係統藍圖,雄心勃勃地踏入海寧廠區。他們想象中的場景,是如同在湖西廠那般,經過初期磨合後,便能順暢地推動流程優化和數據化管理。然而,海寧廠的情況,與已然走上規範化軌道的湖西廠截然不同。
阻力首先來自生產一線。當技術員小顧拿著平板電腦,試圖讓一位有著三十年經驗的老師傅張永康通過掃描二維碼錄入皮料領用和裁剪進度時,老師傅粗糙的手掌一揮,幾乎將平板打落在地。
“搞什麼名堂!”張師傅嗓門洪亮,帶著皮革車間特有的硝石和皮質混合的氣味,“我做了三十年皮衣,眼睛一瞄就知道料子夠不夠,手一摸就知道厚度合不合!弄個這勞什子掃來掃去,耽誤多少工夫?有這時間,我一件袖子都緄好了!”
他並非惡意,而是源於一種對自身技藝的絕對自信,以及對陌生技術的本能排斥。在他眼中,屏幕上跳動的數據,遠不如指尖觸摸皮料的質感來得真實可靠。這種抵觸情緒,在老師傅們中間極具代表性。
銷售部門同樣怨聲載道。以往,銷售經理們維係客戶靠的是酒桌人情、電話溝通和厚厚的名片夾。現在,趙雷團隊要求他們將所有客戶信息、跟進記錄、訂單詳情錄入客戶關係管理係統cr)。
“這玩意兒冷冰冰的,能把客戶關係管好?”一位資深銷售抱怨道,“我跟王老板喝頓酒,抵得上你在電腦裡填一百條記錄!現在好了,每天光填這些表格就要花一兩個小時,哪還有時間出去跑業務?”
習慣了過去靈活、模糊甚至帶點灰色空間操作模式的銷售團隊,對這種透明化、規範化的管理方式極不適應,消極應付者居多。
甚至連財務部門也充滿了疑慮。貿易通方案中包含了嘗試與銀行接口、實現部分訂單線上支付結算的設想。老會計扶了扶老花鏡,頭搖得像撥浪鼓:“不行不行!錢款進出,還是看到支票、看到銀行蓋章最穩妥。網上點點鼠標,錢就劃走了?萬一出點岔子,誰擔得起這個責任?”
第一個月下來,結果可想而知。生產效率不僅沒有提升,反而因為新舊流程並行、員工抵觸情緒導致配合失誤增多,錯誤率明顯攀升。車間裡抱怨不斷,辦公室內氣氛壓抑。原本指望新係統能立刻緩解庫存和資金壓力的魏宏慶,看著更加混亂的報表和並未增加的訂單,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嘴角起了一溜燎泡。他開始頻繁地給寶總打電話,語氣從最初的滿懷希望,變成了焦慮和懷疑:
“阿寶!不行啊!這樣搞下去,廠子沒被拖垮先被折騰垮了!老師傅說要撂挑子,銷售員出工不出力,這……這互聯網是不是根本不適合我們這種老廠啊?是不是還是想辦法去高天原的網站上降價甩賣點庫存更實在?”
這些風聲,不可避免地傳到了上海灘。高天原團隊內部,有人將此作為笑談。“早就說了,傳統製造業的那幫‘土老板’,根本不懂互聯網的精髓,以為靠貿易通就能轉型升級?簡直是天方夜譚!”高天原本人雖未公開評論,但其團隊流露出的優越感和不屑,無疑給初生的貿易通蒙上了一層陰影。
寶總在和平飯店頂樓接到魏宏慶帶著哭腔的電話,聽著小閒彙總來的海寧廠混亂情況,眉頭緊鎖,但眼神中並未流露出太多意外。他深知,變革之難,最難在於改變人的觀念和習慣。湖西廠的成功,是建立在範新華破釜沉舟的決心和全廠上下絕處求生的共同意誌之上的。而海寧廠,雖然麵臨困境,但尚未到生死存亡的關頭,那種刮骨療毒的緊迫感自然不足。
他沒有在電話裡責備魏宏慶的動搖,隻是沉聲道:“宏慶,穩住。我明天過來。”
次日,寶總帶著小閒,輕車簡從,直接驅車到了海寧皮革廠。他沒有先聽趙雷的彙報,也沒有看那些令人頭疼的數據,而是讓魏宏慶陪著,徑直走進了嘈雜的車間。
車間裡,皮革的氣息濃鬱。老師傅張永康正帶著徒弟,對著一塊上等羊皮比劃裁剪,手法嫻熟,眼神專注。寶總沒有打擾,靜靜看了一會兒。然後,他走到一台電腦旁,看著年輕的技術員正耐心地、一遍遍地教一位中年女工如何操作入庫係統,女工手忙腳亂,滿臉窘迫。
寶總轉身,對魏宏慶和聞訊趕來的趙雷、溫小虹等人說:“把大家都叫到食堂吧,開個會,所有人,包括一線工人。”
偌大的食堂裡,坐滿了神情各異的員工,有好奇,有不滿,有漠然。寶總站到前麵,沒有講台,沒有演講稿,就像多年前在湖西廠職工大會上那樣。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老師傅們,各位同事,”他的聲音不高,卻清晰地傳到每個角落,“我知道,最近廠裡搞的這些新東西,給大家添了很多麻煩,覺得耽誤事,不實用,甚至有人覺得是我寶總吃飽了撐的,來折騰大家。”
台下響起一陣輕微的騷動,不少人抬起頭,驚訝於寶總的直白。
“說實話,看到數據下滑,聽到大家抱怨,我心裡也急。”寶總語氣誠懇,“但是,我更知道,這道坎,我們海寧廠必須過!不過,我們可能還能靠老本吃幾年飯,但幾年以後呢?我們的客戶被更便宜、更便捷的渠道搶走了,我們的老師傅老了,手藝沒人接班了,我們的廠子,怎麼辦?”
他目光掃過張永康等老師傅:“張師傅的手藝,是寶貝,是咱們廠的金字招牌。但光靠手藝,不夠。怎麼讓更多的人知道張師傅的手藝?怎麼讓遠在歐美的人也能下單定製?怎麼讓我們的管理更精細,成本降下來,讓大家都能多賺點?這些新係統,這些大家覺得麻煩的電腦操作,就是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它們不是來取代老師傅的手藝,而是要把老師傅的好手藝,讓更多人看到,賣出更好的價錢!”
他又看向銷售團隊:“我知道大家習慣了過去的方式。但時代變了,光靠喝酒吃飯,能服務的客戶有限,成本也高。這套新係統,是要幫大家更有效地管理客戶,把精力集中在真正有意向、有潛力的客戶身上,提高成功率。一開始是不習慣,是麻煩,但一旦用順了,它就是你們開拓市場的利器!”
“變革,沒有不痛的!”寶總提高了聲音,“湖西廠當年比我們難十倍,也挺過來了!今天,我在這裡承諾,貿易通會投入更多的培訓資源,手把手教,直到大家會用、用好為止!同時,我們設立三個月的過渡期,在這期間,因為學習和適應新係統導致的效率暫時下降,不影響大家的獎金!隻要認真學、認真用,廠裡保證大家的收入!”
他最後看向額頭冒汗的魏宏慶,話卻是對所有人說的:“宏慶擔心廠子被拖垮,我理解。但我要說,不變革,可能死得慢一點;但變革成功了,海寧廠就能脫胎換骨,走向更廣闊的天地!這道坎,我們必須齊心協力邁過去!邁過去了,我寶總和大家一起慶功;邁不過去,我寶總承擔所有責任!”
沒有空話套話,隻有直麵問題的坦誠和切實的承諾。寶總的話,像一陣沉穩的風,吹散了部分彌漫在廠區上空的焦躁和疑慮。雖然不可能立刻讓所有人轉變觀念,但至少讓員工們看到了管理層的決心和誠意,明白這並非一場心血來潮的折騰,而是一場關乎工廠未來生存發展的背水一戰。
會後,寶總又單獨與魏宏慶、趙雷、溫小虹開了小會,調整了實施策略:放緩全麵推進的節奏,先選擇一兩個關鍵車間和銷售小組進行重點突破,樹立標杆;增加線下輔助流程,不強求一步到位;讓湖西廠的溫小虹安排有經驗的班組長來海寧進行“一對一”的傳幫帶。
離開海寧時,已是夜幕低垂。魏宏慶送寶總到廠門口,臉上的焦慮未完全散去,但眼神裡多了一絲堅定:“阿寶,我曉得了。這次,我咬牙也跟你走到底!”
寶總拍了拍他的肩膀,沒有再多說。他知道,這隻是萬裡長征的第一步,挫折是必然的學費。真正的較量,不在於方案的完美,而在於在泥濘中前行、在阻力中調整的韌性與智慧。海寧試點的受挫,如同一盆冷水,澆醒了過於樂觀的情緒,但也讓貿易通的探索之路,變得更加真實和接地氣。這盆冷水,或許更能澆灌出經得起風雨的幼苗。
喜歡繁花傳請大家收藏:()繁花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