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諸葛亮就是永樂的明天_天幕直播:大明皇室的88種死法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天幕直播:大明皇室的88種死法 > 第122章 諸葛亮就是永樂的明天

第122章 諸葛亮就是永樂的明天(1 / 1)

天幕上,朱迪鈉對永樂帝的兩次北征給出了總體評價。

“回顧永樂七年和十二年的兩次親征,”朱迪鈉以總結性的口吻說道,“我們可以用一個詞來概括:有得有失,得大於失。”

他首先肯定了“得”的一麵:“這兩場戰役的直接成果是顯著的。第一次北征,在斡難河與飛雲壑重創了當時最為囂張的韃靼部,打得本雅失裡僅以身免,阿魯台暫時臣服。第二次北征,在忽蘭忽失溫憑借神機營的威力,沉重打擊了新興的瓦剌主力,迫使馬哈木遠遁。這兩記重拳,極大地震懾了蒙古諸部,為大明贏得了寶貴的邊境安寧期,也鞏固了永樂朝的北方防線,其積極意義不容否認。”

然而,朱迪鈉隨即話鋒一轉,指出了“失”的關鍵所在:“但是,我們必須看到明朝,或者說永樂皇帝麵臨的局限性。儘管取得了輝煌的戰術勝利,但大明並沒有足夠的能力、時間,或者說缺乏那種不顧一切的冒險精神,去深入漠北的腹地,徹底搜索並殲滅韃靼或瓦剌的有生力量。每一次,都隻能是‘打完就撤’,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畫麵中,明軍凱旋的背影與廣袤無垠、很快又被新的遊牧部落填充的草原形成了鮮明對比。

“這就導致了一個惡性的循環。”朱迪鈉分析道,“第一次北征,我們重創了韃靼,結果怎麼樣?西邊的瓦剌趁機坐大,成為了新的、更強大的威脅。於是我們不得不進行第二次北征去打擊瓦剌。而第二次北征重創了瓦剌之後,之前那個被迫臣服的老對手——韃靼太師阿魯台,看到了機會,他又重新崛起了!”

id名為【鹹魚不想翻身】的網友插言道:“這不就跟打地鼠一樣嘛?按下一個,另一個又冒出來了。”

朱迪鈉對網友的比喻表示讚同,並引出了一個更深刻的類比:“更糟糕的是,這個重新崛起的阿魯台,非常狡猾。他就像《三國演義》裡的司馬懿,通過前兩次交鋒,他敏銳地找到了永樂皇帝和明軍的‘命門’——那就是龐大的後勤壓力和皇帝無法長期遠離政治中心的現實。”

他的語氣帶著一絲曆史的悲情:“於是,在接下來的第三次、第四次,乃至第五次北征中,我們將會看到,形勢發生了逆轉。永樂大帝朱棣,仿佛變成了六出祁山的諸葛亮,而阿魯台則扮演起了深溝高壘、以逸待勞的司馬懿。明軍每一次都勞師遠征,尋找決戰;而阿魯台則利用草原的廣闊縱深,避其鋒芒,不斷後撤,消耗明軍的銳氣和糧草。”

“結果是,”朱迪鈉沉痛地說,“儘管在後續的北征中,朱棣在戰術上依然能取得勝利,甚至多次擊潰阿魯台部,但他再也無法取得如第一次那般決定性的戰果。龐大的帝國財力物力被持續消耗在茫茫草原上,而年事已高的皇帝本人,也最終在這條仿佛沒有儘頭的征途中,耗儘了他的精力與生命。”

他最後總結:“這或許就是永樂北征最大的悲劇性所在:他贏得了無數場戰鬥,卻未能贏得整個戰爭;他暫時壓製了邊患,卻為此付出了帝國巨大的財富和皇帝本人的生命。戰略上的困境,最終拖垮了這位雄心勃勃的帝王。”

天幕下的朱元璋,聽著這番關於戰略消耗與帝王宿命的剖析,臉色無比凝重。他比任何人都更清楚維持龐大軍隊遠征的後勤壓力是何等恐怖。他似乎已經預見到,未來他的兒子,將陷入一種何等無奈而又必須堅持的征戰循環之中。而馬皇後則輕輕握住了丈夫的手,眼中充滿了對後世子孫那份艱辛與執拗的心疼。

天幕上,隨著朱迪鈉對永樂北征戰略困境的剖析,網友們也將討論提升到了更宏觀的層麵。

id名為【陽台種菜人】的網友首先拋出了一個觀點:“說到底,中原王朝和草原遊牧勢力之間的戰爭,本質上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文明形態之間的衝突。農耕文明依賴土地,精耕細作,建立城池;遊牧文明逐水草而居,機動性強。想用農耕文明的方式去徹底消滅遊牧文明,就像想讓魚離開水生活一樣,從根本上就行不通,這是農耕文明的先天弱點。”

這時,id【奶茶鑒定師】提出了一個看似可行的想法:“那我們為什麼不能大量向草原移民,同化他們,把草原也變成農田和城池呢?”

這個想法立刻遭到了id【拖延症晚期】的反駁:“太天真了!你以為曆史上的遊牧民族是石頭裡蹦出來的?他們很多本身就是從農耕區因為各種原因遷徙過去,逐漸適應了草原生活形成的。孔夫子早就說過:‘夷狄入中國,則中國之;中國入夷狄,則夷狄之。’此處為網友化用,非原文)環境塑造人!你把中原百姓遷到草原,幾代人下來,不會種地了,隻會放牧騎馬了,到時候他們就成了新的遊牧民族,反過來威脅中原!在機關槍、坦克這些能徹底改變力量對比的武器發明之前,任何想一勞永逸‘消滅’遊牧民族的想法,都是不切實際的空想。”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就在討論似乎陷入僵局時,id【鹹魚不想翻身】的網友提到了一個後來的王朝:“其實吧,後來清朝對付蒙古人的辦法就挺有一套的,雖然他們是異族入主,但策略確實有效。”

這條評論立刻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尤其是天幕下的朱元璋和徐達、馮勝、藍玉等將領,全都豎起了耳朵,凝神細聽。他們畢生都在與北元勢力纏鬥,自然對任何可能“解除蒙古威脅”的方略極度關心。

【鹹魚不想翻身】繼續解釋道:“清朝的策略是多管齊下。首先,保持強大的軍事力量進行威懾和打擊,這是基礎,拳頭不硬說什麼都沒用。其次,他們非常善於利用蒙古內部矛盾,采取‘扶此抑彼’、‘以蒙製蒙’的策略,拉攏一部分蒙古王公,授予他們高官厚祿,讓他們去打另一部分不聽話的,自己坐收漁利。”

他頓了頓,說出了最關鍵的一點:“而最重要,也最厲害的一招,是在草原上大力推廣藏傳佛教喇嘛教),尤其是黃教。他們鼓勵甚至強製大量的蒙古男子出家為僧。出家了就不能結婚生子,也不能打仗了。這一招看似溫和,實則從根本上緩慢地削弱了蒙古的人口基礎和尚武精神,比十萬大軍還管用。再加上聯姻、盟旗製度等一套組合拳,才算基本解決了困擾中原王朝上千年的北方邊患。”

天幕下,奉天殿前一片寂靜。朱元璋眼中精光閃爍,手指無意識地敲擊著禦座扶手。徐達、馮勝等人也是麵露驚異,若有所思。

“以蒙製蒙……推廣佛教……”朱元璋低聲重複著這幾個關鍵詞。作為雄才大略的開國君主,他瞬間就明白了這其中蘊含的深遠權謀和殺傷力。軍事打擊配合內部瓦解,再加上從精神和人口根源上進行慢性削弱,這確實是一套他從未想過,但聽起來卻極為狠辣有效的長遠之策。

徐達沉吟道:“若真能如此分化拉攏,使其內部相攻,我大明確實可省卻無數遠征之力,而坐觀其弊。”

藍玉則對“推廣佛教”這一招感到有些匪夷所思,卻又不得不承認其潛在的影響:“讓蒙古人都去當和尚?這……這法子倒是刁鑽!”

天空中的幕布,將後世王朝的智慧結晶展現在了洪武君臣麵前,為他們打開了一扇新的思路之窗。雖然時代不同,具體策略未必能完全照搬,但這種超越單純軍事征伐的、綜合性的戰略思維,無疑給正在為北方邊患苦苦尋求根本解決之道的朱元璋和他的將領們,帶來了巨大的震撼和深刻的啟示。

喜歡天幕直播:大明皇室的88種死法請大家收藏:()天幕直播:大明皇室的88種死法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山裡那點破事 退圈後,我靠直播帶貨成了千億霸 醫毒贅婿之隱世高手 讓你當吸血鬼,沒讓你養成女皇啊 聖殿星魂 榨儘人間富貴血 九界吞噬者:淩雲破天 修仙嗎?社死那種 修者夜深行 【鳳臨墨庭】我的靈根是混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