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不得不親征的永樂_天幕直播:大明皇室的88種死法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118章 不得不親征的永樂(1 / 1)

天幕上,朱迪鈉的語調帶著一絲凝重,將視角拉回了永樂七年那場慘敗之後的朝堂。

“臚朐河的慘敗,如同一盆冰水,澆醒了誌得意滿的永樂朝廷。”朱迪鈉描述著當時的局麵,“北元韃靼的氣焰愈發囂張,邊鎮告急文書雪片般飛向南京。然而,一個無比尷尬且嚴峻的問題擺在了永樂皇帝朱棣麵前:無人可用!”

他重複了一遍,強調著這種困境:“是的,放眼整個大明軍隊,他竟然找不出一個能夠放心委以重任、統率大軍再次北征的合適主帥!靖難功臣集團在丘福的失敗中暴露了其獨立指揮能力的嚴重不足,而原本龐大帝國儲備的將領資源,又在接連的內耗中損失殆儘。”

這時,一條彈幕飄過,id名為【草原上的兔子】的網友帶著戲謔的口吻提議:“主播,不是說李景隆還活著嗎?為啥不用‘二丫頭’李景隆綽號)再去試試?說不定這次就‘超常發揮’了呢?”

這條評論立刻引來了一片“哈哈哈”的附和,充滿了對李景隆軍事能力的極致嘲諷。

天幕下,曹國公李文忠聽到自己兒子被後世如此調侃,臉上露出了無奈的苦笑。他心中暗歎:“我兒景隆……唉,他當年在靖難中的‘表現’,早已是天下笑柄。即便陛下朱棣)念及舊情留他性命,甚至後來還讓他參與編修《永樂大典》,但誰敢再用他領兵?就算陛下敢下旨,恐怕也沒哪個將領敢在他麾下聽令,誰知道會不會又被‘送’到絕境裡去?”

緊接著,更多網友開始盤點那些原本可能擔此重任,卻已無緣此時的名將。

id【考據強迫症晚期】如數家珍地列出:“彆說李景隆了,看看建文朝那些能打的南軍將領下場吧!長興侯耿炳文,老將矣,永樂元年就被逼自儘,其子耿璿流放;曆城侯盛庸,永樂二年,被逼自殺;駙馬都尉梅殷,雖非直接因此,但也……平安倒是多活了幾年,結果永樂帝不過問了一句‘平保兒尚在耶?’,就把他給活活嚇死了!還有江陰侯吳高,被削爵免官,鬱鬱而終……”

【今天也不想上班】總結道:“這麼算下來,到永樂七年這個時間點,稍微有點資曆、能獨立帶兵、並且還活著的將領,幾乎一個手指頭都數不過來!張輔、沐晟倒是在安南打得不錯,可那邊也離不開人。就算把他們調回來,讓他們去統領那幫心高氣傲、主要由靖難功臣構成的北伐部隊,恐怕也難以服眾,指揮體係都會出問題。”

朱迪鈉看著網友們的補充,點頭認同:“網友們分析得很到位。這就是永樂七年朱棣麵臨的殘酷現實:內部傾軋和皇權更迭的血腥,已經極大地透支了帝國的軍事人才儲備。靖難功臣不堪大用,建文舊將凋零殆儘,新生代尚未完全成長起來。”

畫麵中,朱棣在皇宮內獨自麵對巨大的疆域圖,眉頭緊鎖,手指無意識地在北方邊境線上劃過。

“這種無人可用的窘境,”朱迪鈉的聲音帶著曆史的必然性,“最終將永樂皇帝朱棣本人,逼上了必須親征的道路。他或許從一開始就有此雄心,但丘福的慘敗和將領的斷層,使得親征不再僅僅是一個選項,而是解決北方邊患、重振軍隊士氣的唯一可行之策。一位年近半百的皇帝,即將親自披甲執銳,踏上茫茫草原。這既是他的雄才大略,某種程度上,也是時代造就的無奈。”

天幕上,朱迪鈉的講述進入了永樂皇帝人生中一個重要的轉折點。

“麵對北疆的危局和朝廷無帥可用的窘境,永樂大帝最終做出了一個影響深遠的決定——禦駕親征!”朱迪鈉的聲音帶著一種宣告重大曆史事件的莊重,“而他能夠做出這個決定,並且得以實施,離不開兩個至關重要的前提條件。”

他伸出一根手指:“第一,便是永樂五年,仁孝徐皇後的去世。”畫麵中出現了徐皇後溫婉而堅毅的形象,以及她去世後宮廷素縞的場景。“徐皇後不僅是朱棣的賢內助,更是他重要的政治夥伴和‘約束者’。她以其智慧和影響力,常常能對朱棣一些過於激進或冒險的想法進行勸諫和調和。她的離去,使得朝堂之上少了一個能有效勸誡皇帝的重要聲音,朱棣在決策上擁有了更大的‘自由’。”

接著,他伸出第二根手指:“第二,則是太子朱高熾卓越的行政能力。”畫麵轉向身體肥胖但眼神睿智、在文華殿內熟練處理政務的朱高熾。“這位太子爺,雖然不似其父那般雄才武略,但在內政管理上卻有著驚人的天賦。在朱棣多次北征、甚至後來長期駐蹕北京期間,正是朱高熾在南京監國,將龐大的帝國打理得井井有條,保證了前線的後勤供應和後方的穩定。可以說,朝廷有沒有朱棣這個皇帝坐鎮,在行政運轉上,影響確實不大。這為朱棣長期離開政治中心,親赴前線提供了最堅實的後勤與政治保障。”

這時,天幕上的網友們針對“徐皇後若在”這一假設展開了熱烈討論。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id名為【陽台種菜人】的網友認為:“如果徐皇後還在世,以她的賢明和對朱棣的了解,很可能會極力勸阻他親自冒險北征。她或許會主張采取更穩健的防守策略,同時大力提拔和鍛煉一批新生代將領在北方邊境曆練。雖然短期內可能不會有永樂五征漠北那樣顯赫的戰果,但長遠看,或許真能為大明培養出一批新的、可靠的軍事骨乾,避免後期武將青黃不接的局麵。可惜,曆史沒有如果。”

然而,id【深夜吃泡麵】的網友立刻反駁:“我看未必!徐皇後是賢德,但她同樣深知北方邊患的嚴重性和她丈夫的性格。她更可能做的是完善後勤、穩定後方,而不是強行阻止。有她在南京與太子一同坐鎮,朱棣反而更加沒有後顧之憂,說不定親征的決心會更堅定!徐皇後在,是‘錦上添花’,而非‘掣肘’。”

朱迪鈉看著網友們的爭論,補充了自己的看法:“拋開這些假設,我們審視朱棣決定親征的內心動機,除了解決迫在眉睫的邊患之外,恐怕還有一個更深層次、也更私人的原因——”

他頓了頓,語氣變得意味深長:“那就是希望通過不世軍功,來洗刷自己‘篡位’的汙名,為自己和永樂朝的正統性增添最重的砝碼!‘靖難’的成功讓他坐上了皇位,但‘得國不正’的陰影始終籠罩著他,這皇位他坐得並不舒服。還有什麼,比皇帝親自率軍深入漠北,掃蕩威脅中原數百年的蒙古勢力,更能彰顯其‘天命所歸’與‘赫赫武功’呢?這不僅是保衛國家的需要,更是一場針對曆史評價和個人聲譽的豪賭與自救。”

“因此,”朱迪鈉總結道,“永樂皇帝的親征,是北方嚴峻局勢逼迫下的必然選擇,是徐皇後去世、太子能乾創造的客觀條件使然,更是其內心深處渴望以蓋世功業為自己正名的強烈驅動所促成。這是一位雄主在特定曆史節點上,將個人命運與帝國安危緊密捆綁,進而做出的驚世之舉。北征的道路,注定充滿艱辛與危險,但也蘊含著塑造不朽傳奇的巨大機遇。”

天幕下的朱元璋,聽著這番分析,目光銳利。他完全理解那種希望通過功業來穩固地位、書寫曆史的心態。他看向朱棣,心中暗道:“老四,你這路子,走得比咱還險,還想得比咱還深啊……”而朱標則麵露深思,他似乎從四弟未來的選擇中,感受到了一種不同於傳統守成之君的、更加激進和充滿冒險精神的帝王之道。

喜歡天幕直播:大明皇室的88種死法請大家收藏:()天幕直播:大明皇室的88種死法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紅色狙擊培訓學校的女校長 禁區之外:開局解鎖文明火種 唯一真神 我以抄經得長生,一字一句皆神通 祭壇獸武 我在三國當鍵盤俠 快穿:當心機女配拿了攻略劇本 魔門聖女懷身孕,爹是百歲老雜役? 全員攻略:是誰老婆還不一定呢! 穿越60我的簽到係統能爆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