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安南之戰的前因_天幕直播:大明皇室的88種死法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114章 安南之戰的前因(1 / 1)

天幕上,朱迪鈉的講述隨著時間線推移。

“隨著鄭和龐大的艦隊駛入茫茫大海,開啟為期兩年的遠航,在此期間,雖然主力船隊需要按計劃探索和交往,但不斷有輕快的哨船、報信船將沿途搜集到的重要情報提前送回國內。”朱迪鈉描述著信息傳遞的改善,“所以,到了永樂四年1406年),通過各種渠道彙總的消息,尤其是海上傳回的確切情報,朱棣終於可以確信:帖木兒是真的死了,而且他那個龐大的帝國正陷入兒子、孫子們激烈的內鬥之中,短時間內根本無力東顧。”

畫麵中,朱棣在皇宮內接到奏報,臉上露出了如釋重負的神情。

“外部最大的威脅解除,朱棣終於可以將主要精力從備戰轉向內部,安心恢複靖難之役給國家帶來的創傷,發展生產,整頓吏治。”朱迪鈉說道,“甚至,他還有了‘閒情逸致’,想起了遠方那片混亂的土地,於是提筆給帖木兒的兒子沙哈魯寫了那封我們之前提過的、勸告他與侄子和睦相處的信。”

“然而,就在大明的北方威脅暫時解除,朝廷上下稍緩一口氣的時候,”朱迪鈉話鋒一轉,語氣帶上了新的波瀾,“一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在帝國的南疆——安南今越南北部)發生了。”

他先回顧了背景:“早在洪武十五年,我大明軍隊曾征討雲南元朝殘餘勢力,兵鋒強勁,但太祖高皇帝朱元璋並未下令進一步進軍安南。按照太祖的想法,安南自宋朝以來已脫離中原數百年,即便強行收回,派遣官員去管理,那邊瘴癘橫行,沒幾個人願意去;若不派流官,與沒收回來也沒什麼兩樣。加之當時的安南國王陳氏上表稱臣納貢,態度恭順,太祖皇帝也就順水推舟,將安南與日本、朝鮮等國一同列入了《皇明祖訓》中的‘不征之國’。”

畫麵顯示了《皇明祖訓》中相關的記載以及安南使臣朝貢的場景。

“然而,局勢在建文元年發生了劇變。”朱迪鈉的聲音嚴肅起來,“就在中原大地靖難之役打得如火如荼,朝廷無暇他顧之際,安南國相黎季犁ao)發動政變,殺害了安南國王,篡奪大權,自稱‘太上皇’,立自己的兒子黎蒼為帝,並改名為胡一元。建文帝當時被國內戰事牽製,可能也未詳加核查,誤信了安南王陳氏已經絕嗣的謊言,竟然承認並冊封了黎季犁胡一元)為新的安南王。”

“但紙包不住火,”朱迪鈉繼續說道,“不久之後,真正的安南王族後裔,故安南王之孫陳天平,曆經艱辛逃到了大明,控訴黎氏父子的篡逆行徑。這對於剛剛通過‘靖難’成功登上皇位,自身得位在很多人看來也並非全然‘正統’的永樂帝朱棣來說,無疑是戳到了某個敏感點。”

“朱棣看不得其他人‘得位不正’,”朱迪鈉語氣中帶著一絲微妙的諷刺,“尤其是這種臣子篡奪舊主江山的行為。於是,他下詔嚴厲斥責黎氏政權,要求其迎還故主,否則將興師問罪。”

天幕下,朱元璋聽到這裡,臉又陰了下來,忍不住從鼻子裡哼了一聲:“這個老四,還真是咱的種!在‘雙標’這一點上,他可比老大學得更像咱!”他心想,自己可以為了江山跟侄子兵戎相見,卻要求彆的叔叔必須跟侄子和睦相處;自己可以改動紀年讓皇位傳承顯得順理成章,卻見不得異國臣子篡奪舊主之位。這份對己寬容、對人嚴苛的邏輯,簡直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

這麼一想,朱元璋還帶著幾分戲謔,轉頭對不久前被他征召到朝廷,負責修撰禮樂典籍的羅貫中說道:“羅先生,可惜啊,可惜老四沒生在三國年間。不然,就他這性子,肯定要跟那個‘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孟德好好乾上一場,非得分個高下不可!哈哈!”

站在下首的羅貫中聽到這話,心裡猛地一咯噔,後背瞬間沁出一層冷汗。他前些日子正因為自己所寫的《三國演義》話本中,某些情節隱隱牽涉到明初的政治鬥爭和人物影射如張士誠等勢力)而惴惴不安,猶豫著是否還要繼續寫作和流傳。此刻聽到皇帝這半是調侃、半是意味深長的話,他頓時覺得脖頸發涼。

“陛下……陛下說笑了。”羅貫中連忙躬身,聲音都有些發顫。他心裡已然下定決心:這《三國演義》是萬萬不能再寫下去,更不能流傳了!否則哪天被人深究起來,扣上個“影射朝政”、“誹謗太祖”的帽子,那真是有多少腦袋都不夠砍的!

不僅如此,他還暗自思忖,得趕緊去信勸勸自己的老師施耐庵,他那本正在撰寫的《水滸傳》更是危險!尤其是裡麵那個占據“八百裡水泊梁山”、聚攏一百零八好漢的故事,還有那“九華山聚義”的情節影射朱元璋早期在濠州、滁州一帶的起義經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有所指涉!在如今這位對文字和影射極其敏感的洪武皇帝手下,寫這些東西,簡直就是提著腦袋在刀尖上跳舞!還是老老實實當官,安安分分修書來得穩妥!誰還去寫那些可能惹禍上身的評話演義呢?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天幕上,朱迪鈉繼續以他那帶著考據癖和幾分戲謔的口吻,梳理著安南之亂的來龍去脈。

“各位朋友,我們接著聊安南這攤子事兒。”朱迪鈉麵前似乎擺著虛擬的資料,“這黎季犁父子呢,是典型的權臣篡位。原本的安南國王是陳氏,傳承多年,對明朝也算恭順。可這黎季犁,一步步攫取權力,最後乾脆撕破臉,殺了國王,自己當起了‘太上皇’,還給兒子改了個漢名叫胡一元,想蒙混過關,騙取大明的冊封。”

他攤了攤手:“建文帝那時候正被自家四叔打得焦頭爛額,可能也沒細查,或者說顧不上,就稀裡糊塗承認了。但這瞞得了一時,瞞不了一世。真正的陳氏王孫陳天平逃到了大明,這就把黎氏父子篡逆的實錘給遞到了朱棣麵前。”

朱迪鈉模仿著朱棣可能的心理活動:“朱棣一看,這還得了?我這邊剛‘清君側’完,你那邊就臣弑其君?這不是打我的臉嗎?更何況,扶持一個流亡的王孫,恢複‘正統’,這操作要是成功了,豈不是也能給我自己的‘靖難’增添幾分‘正義’的色彩?於是,下詔斥責,要求黎氏‘還政於陳’,就成了必然的選擇。”

天幕下,朱元璋聽著朱迪鈉的講述,麵色平靜。安南陳氏、黎氏這些名字,他通過邊報和使臣奏對,略知一二,但也僅僅是“略知”而已。此刻的大明,重心在於徹底肅清北元在漠南、雲南的殘餘勢力,鞏固新生政權。雲南的元梁王把匝剌瓦爾密尚且盤踞,需要大將沐英等人全力征討,實在沒有餘力去深入乾預更南方的安南內政。

“蠻夷之輩,相互攻殺,乃是常事。”朱元璋心中默想,“隻要他們表麵上尊奉大明,按時朝貢,暫且由他去吧。待日後天下一統,國力強盛,再行料理不遲。”他現在更關心的,是如何儘快平定雲南,完成實際控製。

然而,此時此刻,遠在雲南昆明中慶路)的北元梁王把匝剌瓦爾密,正身處冰火兩重天。

他原本就因為明軍持續不斷的壓力而憂心忡忡,感覺雲南這塊最後的根據地也日漸不穩。天幕的出現,更是讓他和麾下將領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恐慌與……一絲詭異的“啟發”。

聽著天幕講述安南黎氏屢廢舊主、國內動蕩的消息,把匝剌瓦爾密渾濁的眼睛裡,突然迸發出一道異樣的光芒!

“黎氏篡逆,名不正言不順,安南必然人心浮動!”他把麾下心腹將領召集起來,指著天幕,聲音因激動而有些沙啞,“明軍主力被朱棣內亂牽製,如今又即將與安南交惡!雲南……雲南怕是守不住了。但天無絕人之路!”

他猛地一拍地圖,手指滑向南方:“安南此刻內亂,正是我等的機會!與其坐困昆明,等待明軍合圍,不如我們主動出擊,以‘助陳氏討逆’為名,南下攻打安南!”

將領們麵麵相覷,有人質疑:“大王,我軍兵力不足,勞師遠征,恐……”

把匝剌瓦爾密打斷他,眼中閃爍著近乎賭徒般的狂熱:“正因為兵力不足,才要行此險招!留在雲南是等死,去安南,或許還能搏出一條生路!就算不能占據安南,我們也可以劫掠糧草,然後繼續向南,或者向西!彆忘了,我們的祖先,成吉思汗的子孫,曾經飲馬印度河!那邊土地富庶,王國林立,總比在這山裡跟明軍耗到彈儘糧絕要強!”

天幕關於帖木兒帝國和遙遠西方的描述,仿佛為他打開了一扇新的窗戶。既然東麵、北麵都是強敵,那麼向南、向西,去尋找新的生存空間,成了這個窮途末路的王爺眼中唯一的希望。他甚至開始覺得,這天幕雖是災星,卻也給他指明了一條或許可以絕處逢生的道路。

朱迪鈉自然不知道他的一番講述,竟然在洪武十一年的昆明,催生了一位蒙古王爺如此大膽的南進計劃。他依舊在天幕上分析著:“可以說,安南黎氏的篡位,給了朱棣一個介入的絕佳借口。一方麵,他確實看不慣這種臣子弑君的行為;另一方麵,這也是將大明影響力深入中南半島,甚至重新嘗試直接控製的契機。一場圍繞安南歸屬的戰爭,已經不可避免。”

天空中的幕布,將安南的亂局、朱棣的盤算、朱元璋的暫緩,以及昆明梁王的絕望冒險,交織成一幅複雜的曆史圖景。南疆的烽煙,似乎比原有曆史軌跡,更早地顯現出了征兆。而曆史的車輪,也因這天幕的意外介入,在雲南之南,悄然偏轉了一個微妙的角度。

喜歡天幕直播:大明皇室的88種死法請大家收藏:()天幕直播:大明皇室的88種死法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刷抖音爆獎勵,開局一輛法拉利 魅夜鳳凰:十豔錄 諜戰風雲:從暗殺開始變強 貞觀第一奸臣,李二求我彆辭職! 禾城歲月 讓你培養技工,你培養出國士無雙 血月鬼節:我在都市練妖修仙 九重天域:我靠吞噬克蘇魯加點成 子女不孝,重生後她嫁絕育軍官 協議婚約:死對頭他真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