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上,朱迪鈉的語氣前所未有的沉重,甚至帶著一絲難以掩飾的厭惡,他開始揭示那導致淩遲極刑的、令人發指的真相:
“年僅十五歲的魯王朱檀就藩之後,聽信了身邊一些方士和彆有用心之人的蠱惑,開始追求虛無縹緲的長生不老之術,逐漸墮入魔道。而更可怕的是,他的正妃湯氏,非但沒有勸阻,反而積極參與其中,甚至可以說是主導者。”
他的聲音帶著冰冷的寒意,一字一句都敲擊在聽者的心臟上:
“這對當時年僅十幾歲的年輕夫妻,為了他們那邪惡的煉丹術,竟然將魔爪伸向了七八歲的幼童!他們相信,用這些童男童女作為‘藥引’,可以煉製成令人長生不老的丹藥。而這項傷天害理、人神共憤的勾當,正是在湯妃的親自授意和一手操辦下進行的!”
朱迪鈉繼續描述著那隱藏在王府高牆內的罪惡:
“他們自以為做得隱秘,但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家裡丟了孩子,對於任何一個家庭來說,都是天塌下來的大事!那些失去孩子的父母家人,如何能不瘋魔般地尋找?他們傾家蕩產,奔走呼號,求告無門之下,甚至不惜敲響登聞鼓!這動靜,怎麼可能小得了?”
“一樁,兩樁……類似的孩童失蹤案在魯王封地及其周邊不斷發生,民怨逐漸積累,最終如同沸騰的岩漿,再也無法壓製。無數的血淚控訴和蛛絲馬跡,最終都隱隱指向了那座金碧輝煌的魯王府。消息,終於不可避免地傳到了應天,傳到了朱元璋的禦案之上。”
天幕下,奉天殿前。
信國公湯和聽著朱迪鈉的講述,臉上的血色早已褪儘,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死灰般的絕望。他渾身劇烈地顫抖起來,不是因為恐懼自身的牽連,而是因為那種從靈魂深處湧出的、無法用言語形容的羞愧、憤怒與悲痛!
他的女兒!他精心教養的女兒!竟然……竟然能乾出如此喪儘天良、滅絕人倫的惡行?!禍害幼童?煉丹?這還是人嗎?!這簡直是披著人皮的妖魔!
“畜牲!畜牲啊!!”湯和再也無法抑製,老淚縱橫,他猛地抬起頭,也不顧什麼君前失儀了,用儘全身力氣,對著自家府邸的方向,發出撕心裂肺的怒罵,聲音中充滿了被背叛的痛苦和一種徹底的心死:“該!該啊!!淩遲!淩遲都算便宜她了!!這等傷天害理、豬狗不如的東西,就該千刀萬剮!!就該誅九族!!老夫……老夫怎麼生出這等孽障!!”
他情緒激動之下,甚至猛地抬手狠狠抽了自己兩個耳光,清脆的響聲在寂靜的廣場上格外刺耳。他此刻真是萬念俱灰,恨不得立刻飛回府中,親手掐死那個年僅九歲、尚在懵懂之中,卻已被天幕宣告了未來那惡魔般行徑和殘酷結局的女兒!他一生謹慎,忠君愛國,愛民如子,自問從未做過虧心事,為何要遭受如此奇恥大辱,要麵對如此不堪的結局?!
滿朝文武看著狀若瘋魔、悲痛欲絕的湯和,無人出聲勸阻,每個人的臉上都寫滿了震驚、同情以及一絲不寒而栗。若天幕所言為真,那湯妃之行,確實已非人力所能容忍。
朱元璋端坐在龍椅上,臉色鐵青,緊握的拳頭上青筋虯結。他心中的震怒已然達到了頂點!如果說朱樉和鄧氏的僭越是在挑戰他的皇權,那麼魯王和湯妃的行為,就是在踐踏人性的底線,動搖他朱明江山的根基!禍害百姓子嗣,此風一開,國將不國!
一股比之前任何時候都要冰冷、都要酷烈的殺意,在他眼中凝聚。若未來真如此,莫說是兒媳婦,便是親生兒子,他也絕不姑息!
天幕上,評論區並未因朱迪鈉揭示的恐怖真相而沉寂,反而更加活躍,隻是風向悄然轉變。
【網友“理性分析派”提出質疑:等等,大家先彆急著罵。以信國公湯和一貫謹慎低調、愛惜羽毛的家風來看,他教養出來的女兒,真的會如此喪心病狂嗎?這裡麵會不會有隱情?比如,像鄧次妃一樣,是替自己丈夫頂罪的?】
這條評論立刻引發了大量附和與引申。
【網友“曆史女性研究者”感慨:細思極恐啊!鄧氏承擔了朱樉僭越的主要罪責被勒死,如果湯氏也是替魯王頂了這禍害孩童的彌天大罪……那朱元璋這爹當得,也太‘雙標’了吧?兒子犯錯,兒媳婦償命?】
【網友“一句話總結帝”更是用尖刻的語言總結道:破案了!在洪武大帝這裡,兒子都是心頭肉,犯了再大的錯也能輕輕放下比如犯了那麼大罪,秦王朱樉隻是被訓斥、魯王朱檀也隻是被剃光了頭發)。兒媳婦都是替罪羊,夫君作惡她們頂缸,夫君僭越她們赴死!標準流程:兒子犯錯>追查>兒媳婦認罪頂罪>處死兒媳婦以儆效尤>兒子被輕輕發落。老朱家的媳婦,真是高危職業!】
這些來自後世的評論,像一把把冰冷的解剖刀,剝開了籠罩在皇家刑罰表麵的“公正”外衣,露出了其下可能存在的、基於性彆和親疏關係的殘酷邏輯。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天幕下,奉天殿前的勳貴大臣們,從最初的震驚和憤怒中慢慢冷靜下來,仔細回味著網友們的分析,一個個臉上都露出了複雜而苦澀的神情。
仔細一想,可不就是這麼回事嗎?
秦王朱樉鬨出那麼大的僭越風波,最終結果是鄧次妃被勒死,而朱樉本人呢?天幕並未提及他受到什麼嚴重懲罰,甚至他的兒子還繼承了王位,他死後還能與愛妃合葬。若湯妃之事真如網友猜測是頂罪,那魯王朱檀所受的處罰也不過剃光了頭發,而湯妃卻要被淩遲!一個沒了還能長出來的頭發,一個卻是身上的肉被一片片給片了下來.......
這種“重拿輕放”,這種“丟卒保車”的策略,他們這些在官場沉浮多年的老狐狸,何其熟悉!隻是他們從未敢如此清晰地、將這套邏輯套用在皇帝和他的兒子們身上。
而且,捫心自問,他們也彆指責皇帝雙標,就是他們自己若是自家兒子犯了事,他們這些做父親的,第一反應難道不也是責怪兒媳婦沒有規勸好丈夫、沒有管理好後宅嗎?將責任推給“外姓”的兒媳,似乎是維護家族和兒子最“便捷”的方式。隻是,皇帝將這套做法用到了極致,而代價,是兒媳婦們的性命。
想通了這一層,眾人看向依舊癱跪在地、老淚縱橫的湯和的目光中,同情之色更濃,但更多的,是一種物傷其類的悲涼。
而此刻,最令人揪心的,是那個身在信國公府,年僅九歲,已被指婚給魯王朱檀的湯氏次女。
“那孩子……今年才九歲吧?”有人低聲歎息。
“恐怕……是活不過今晚了。”另一人聲音沉重地接話。
所有人都明白,無論湯妃未來是否真的主謀,或者隻是頂罪,經天幕這麼一宣揚,她已經被打上了“禍害幼童”、“淩遲處死”的烙印。湯和為了維護自家聲譽,也為了給天下人一個交代,絕對不可能再允許這樣一個女兒活下來了,更彆提成為魯王妃……湯和此刻的暴怒和決絕,便是明證。
“除非……湯和的夫人有先見之明,敢把自己的女兒藏起來……”有人抱著一絲微弱的幻想,但隨即自己就否定了,“但湯夫人若真敢這麼做,盛怒之下的湯和,恐怕連自己夫人都會……”
話說到這裡,戛然而止。眾人這才猛然想起,信國公湯和的正妻胡氏,早已去世。就在今年,湯和晉封信國公時,朱元璋還特意追封了其亡妻胡氏為信國夫人。
亡妻已逝,無人能再護住那個女孩。
失去了母親庇護,又麵臨父親滔天怒火和皇帝冰冷意誌的九歲女童,她的命運,似乎已經注定。大難臨頭,無人能救,也無處可逃。
奉天殿前,彌漫著一股無聲的哀戚。天空中的巨幕依舊冰冷,它揭示未來,引發動蕩,卻從不在意,那些被它的光芒照到的個體,將麵臨怎樣即時的、毀滅性的命運。
喜歡天幕直播:大明皇室的88種死法請大家收藏:()天幕直播:大明皇室的88種死法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