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可疑的胡惟庸謀反案_天幕直播:大明皇室的88種死法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30章 可疑的胡惟庸謀反案(1 / 1)

天幕上,朱迪鈉並未在意自己隨口一句話在下方掀起了怎樣的驚濤駭浪,他依舊用那種對著現代網友聊天的口吻說道:

“湘王朱柏夫婦自焚事件,那是發生在建文帝朱允炆統治時期的事情,我們等到後麵講燕王朱棣起兵靖難的時候再細說吧。現在,我們還是先聚焦在潭王朱梓身上。不過說起來,潭王在長沙,湘王在荊州,兩地離得還挺近的。”

他這輕飄飄的“建文帝朱允炆”幾個字,如同最終審判,重重地砸在了洪武十一年的時空。

天幕下,從朱元璋到滿朝文武,所有人的腦海中,都瞬間回想起了天幕最初出現時的場景:當時就有網友指控呂氏是害死太子妃常氏和皇長孫朱雄英的最大嫌疑人,而常氏死後,呂氏被扶正,朱雄英夭折後,朱允炆就成了實際上的“長子”!當時,昨天被廢的鄭國公常茂還曾激烈反駁,強調常氏所出的朱允熥才是嫡次子……如今看來,常茂的擔憂竟成了現實!這呂氏和她的兒子,果然成了最大的受益者!

不少人更是心中凜然,想起就在前日,皇帝似乎已秘密下令處決了東宮的呂次妃,還將朱允炆給送回了鳳陽祖陵……如今看來,陛下果然是雷霆手段,試圖扼殺未來的禍端於萌芽。隻是,這般強行逆天改命,會不會真的遭受到所謂“天意”的懲罰?想到太子妃依舊“應劫而死”,一股更深的寒意在許多人心頭蔓延。

朱迪鈉自然不知這些暗流,他話鋒一轉,開始切入正題:

“要講明白潭王朱梓為何會在洪武二十三年恐懼自焚,我們就必須詳細了解一下大明初年第一樁驚天大案——胡惟庸案。這個案子雖然其主要爆發和處置集中在洪武十二年到洪武十三年,但它的餘波和真正的高潮,卻是在胡惟庸本人死後的第十年,也就是洪武二十三年,才達到頂峰,牽連之廣,震驚朝野。”

他清了清嗓子,開始以一種講述傳奇故事的口吻敘述起來:

“按照《明史》等官方記載的說法,胡惟庸在擔任丞相後期,權勢熏天,漸漸有了不臣之心,暗中結黨營私,圖謀造反。關於他是否有具體的造反行動,後世史家爭論不休,但有一個流傳很廣的傳說,卻非常有意思。”

朱迪鈉的語氣帶上了幾分演義色彩:

“據說啊,這胡惟庸為了尋找時機對朱元璋下手,可謂是絞儘腦汁。他謊稱自己家中府邸內突然湧出了甘甜的‘醴泉’,也就是所謂的祥瑞之兆,以此為理由,鄭重其事地邀請皇帝朱元璋親自駕臨他的府邸觀賞。這本質上,就是想將皇帝騙出皇宮,便於他圖謀不軌。”

天幕下,奉天殿前,一片死寂,落針可聞。

所有人的目光,都不由自主地、帶著極致的驚駭,想起了兩天前因為第一次聽到胡惟庸案而吐血,一直到現在依舊昏迷不醒、在家休息的左丞相胡惟庸!

原來……原來未來的他,竟然真的敢謀反?!甚至還敢設計誘騙陛下出宮?!這……這簡直是誅九族的大罪!

雖然天幕之前已經預告了胡惟庸將在洪武十三年因謀反被處死,但此刻聽到如此具體的“罪狀”,尤其是“騙駕”這種細節,所帶來的衝擊力是完全不同的。不少與胡惟庸有過交往、甚至關係密切的公侯伯爵以及文武官員,此刻已是麵無人色,雙腿發軟,冷汗浸透了官袍。

朱元璋端坐在龍椅上,麵沉如水,看不出喜怒。但那雙深邃的眼睛裡,翻滾著的是足以焚毀一切的怒火和冰冷的殺意。他之前對胡惟庸已有不滿和猜忌,卻萬萬沒想到,此人未來竟敢如此膽大包天!騙駕?好一個騙駕!

而躺在家中的胡惟庸,若在清醒中聽到這番指控,恐怕就不是吐血那麼簡單了。

朱迪鈉的聲音還在繼續:

“當然,這個‘醴泉騙駕’的故事,很可能是朱元璋為了坐實胡惟庸的‘謀逆’之心而附會的傳說。但無論細節真假,胡惟庸案最終在洪武十三年正月被徹底引爆,胡惟庸本人被以‘謀不軌’的罪名處死,這標誌著延續了中國上千年的丞相製度被徹底廢除,皇權得到了空前的加強。”

天幕上,朱迪鈉講述完官方版本的“胡惟庸案”後,評論區立刻被各種質疑和翻案的聲音淹沒,與之前講述皇室成員死法時的氛圍截然不同。

【網友“曆史理性派”率先開炮:說胡惟庸真想造反?我第一個不信!他有什麼?他一個文官,一沒兵權二沒藩鎮,就靠著一群同樣手無縛雞之力的文官和些許不成氣候的黨羽,就想推翻從屍山血海裡殺出來的朱元璋和他那幫如狼似虎的淮西勳貴?這簡直是天方夜譚!他胡惟庸又不是傻子!】

這條評論得到了大量附議。

【網友“權力結構分析者”深入剖析:胡惟庸或許專權,或許排除異己,但這在曆代權相中並不罕見。要說他真有改朝換代的野心和計劃,可能性微乎其微。他的權力完全來自於朱元璋的授權,一旦失去皇帝的信任,他什麼都不是。造反?他拿什麼造反?】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網友“製度史觀察家”總結道:說白了,胡惟庸案的本質,根本不是所謂的“謀逆”,而是朱元璋覺得中書省和宰相製度本身,已經成了他乾綱獨斷的絆腳石!胡惟庸之前的專權,正好給了朱元璋一個完美的借口和突破口。】

這些來自後世的、剝離了傳統史書道德外衣的冷靜分析,如同手術刀般精準地剖開了“胡惟庸案”的核心。

【網友“終極真相帝”用一句話點破了關鍵:胡惟庸有沒有造反不重要,重要的是朱元璋認為需要有一個“造反”的罪名,來達成他廢除宰相製度的目的。胡惟庸,不過是個恰逢其會的“工具人”和“背鍋俠”罷了。】

朱迪鈉看著這些評論,也若有所思地點點頭,對著鏡頭總結道:

“看來很多老鐵都傾向於認為,胡惟庸案是朱元璋為了加強皇權、徹底廢除相權而精心策劃的一場政治清算。所謂的‘謀反’,更像是一個‘莫須有’或者說被刻意放大和利用的罪名。其最終目標,並不僅僅是胡惟庸個人,而是他身後那個延續了兩千多年的宰相製度。”

他的語氣帶著一絲曆史的厚重與冷酷:

“於是,在洪武十三年,借著處置胡惟庸‘謀逆案’的東風,朱元璋雷厲風行地罷中書省,廢丞相,權分六部,皇帝直接統領國家政務。從此,中國的政治製度發生了一個根本性的轉折,皇權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鞏固和加強,真正達到了巔峰。而胡惟庸,則成為了這場巨大製度變革中,最顯眼的祭品。”

天幕下,奉天殿前,死一般的寂靜。

文武百官們聽著後世之人如此赤裸裸地剖析皇帝的用心,將一場震動朝野的大案定性為“借口”和“清除工具”,個個嚇得麵如土色,連大氣都不敢喘。不少人偷偷用眼角餘光瞥向龍椅上的朱元璋,想知道皇帝對此等“大逆不道”的言論會作何反應。

然而,朱元璋的臉上卻沒有任何被戳破心事的惱怒,反而是一種極致的冰冷和深不可測。他既沒有承認,也沒有反駁,隻是那雙銳利的眼睛微微眯起,閃爍著晦暗不明的光芒。

這些後世人的話,像一麵鏡子,照見了他內心最深處的盤算。罷中書,廢丞相,集權於一身……這確實是他一直在思考和醞釀的事情!隻是他沒想到,未來的自己,會借用胡惟庸的人頭,來完成這千古未有之變革。

胡惟庸……或許確實沒有造反的膽量和實力,但他專權跋扈,結黨營私也是事實。用他的血來澆鑄絕對皇權的基石,在朱元璋看來,並無不可。隻是被後人如此直白地說成是“工具人”和“借口”,讓他這位開國帝王的心中,也泛起一絲難以言喻的複雜情緒。

而躲在家中休息的胡惟庸,在這一刻,他已經明白自已的宰相之位做到頭了,那怕是為了保命,最好現在就以身體原因辭職。否則他就真可能搞得一個滿門抄斬,然而與宰相這個製度一同被掃進曆史的垃圾堆裡去。

喜歡天幕直播:大明皇室的88種死法請大家收藏:()天幕直播:大明皇室的88種死法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神域星墟 洪荒:人在截教寫日記,通天教主殺瘋了 千千的奇妙冒險 穿越女頻我和青梅收集虐文女主 太子爺彆跪了,頂級財閥才是白月光 大專畢業,彆人打工我回鄉 傾城複仇歸來 我用礦泉水換稀世科技 星光耀雄鷹 我重生歸來,女帝們,悔哭了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