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上,朱迪鈉仿佛能聽到無數人心中的催促,終於將話題轉向了下一位主角:“好了,現在我們應該說晉王朱棡了,大家應該都等急了吧?”
“等你祖宗!”太原晉王府內,朱棡氣得差點把手中的玉如意砸向天幕,臉都綠了。任誰被這樣點名預告死亡,心情都好不了。
朱迪鈉的語氣倒是輕鬆了些:“晉王朱棡的死法,在明朝眾親王裡,算是相當‘正常’的了。就是病逝,除了死得早點——洪武三十一年,剛滿四十歲就英年早逝——其他的沒有任何問題。他既不像大哥朱標那樣為國事操勞過度而死,也不像二哥朱樉那樣死於非命,被毒殺……”
聽到“病逝”和“正常”這兩個詞,朱棡緊繃的心弦稍微鬆弛了一瞬,但“四十歲”、“英年早逝”又像針一樣刺在他心頭。這算什麼“正常”?!
朱迪鈉話鋒一轉,指出了史書對朱棡的複雜記載:
“不過,這位晉王的評價在史書上是非常矛盾的。一方麵,多處記載他性情驕縱,在封國多有不法之事,全靠太子朱標多次在朱元璋麵前為他轉圜求情,才得以脫罪;另一方麵,又說他聰慧機敏,待人接物非常重視禮節,頗有儒雅之風,所以他死後得到的諡號是‘恭’,即晉恭王。”
這種矛盾的評價,立刻引來了網友的熱議:
【網友“權力鬥爭分析者”發言:這還不簡單?如果晉王不死,以他的地位嫡三子)、能力和在北方邊鎮的影響力,絕對是燕王朱棣爭奪皇位的最大對手!甚至可以說,如果晉王活著,可能真就沒朱棣什麼事兒了!】
【網友“史料辨偽黨”指出:正因為如此,朱棣當上皇帝後,對晉王一係肯定要打壓,史書也被他下令改得亂七八糟。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洪武二十三年招降北元大將乃兒不花那場大功!很多原始記載都顯示這是晉王主導的,但《明太宗實錄》裡卻把這功勞全算到了當時隻是配合作戰的燕王朱棣頭上!】
這條評論一出,立刻炸出了一大批“太宗粉”:
【網友“永樂大帝擁護者”反駁:胡說八道!分明是燕王殿下英明神武,乃兒不花望風歸降!晉王不過是恰好在場罷了!】
【網友“史實考據派”爭辯:史料互有矛盾,但綜合考慮晉王當時的地位和職權,他主導此事的可能性更大!朱棣修改實錄,給自己臉上貼金,是慣常操作!】
眼看爭論愈演愈烈,朱迪鈉不得不出來打圓場:
“各位老鐵冷靜,這確實成了一個曆史之謎。招降乃兒不花,是洪武晚年親王領軍取得的最大戰功之一。這場戰役,晉、燕兩王都參與了,但具體誰的功勞更大,由於原始檔案的缺失和後世的修改,現在真的很難說清楚。”
天幕下的朱棡,聽著這番關於自己功績被篡改的爭論,對老四朱棣的厭惡和憤恨達到了頂點!他死死攥著拳頭,指甲幾乎嵌進肉裡。
‘好你個朱老四!不僅搶了咱的功勞,恐怕咱死後,你也沒放過咱的子孫!’朱棡在心中怒吼。一股強烈的危機感和保護欲油然而生。看來,哪怕隻是為了子孫後代不被清算,自己也必須跟老四爭上一爭!
然而,這股剛剛燃起的鬥誌,隨即又被天幕揭示的“洪武三十一年”死期像冰水一樣澆熄。一股更深的無力感攫住了他。
‘爭?拿什麼爭?’他苦澀地想,‘如果我的存在真的會擋住老四當皇帝的路,恐怕都不用老四動手,這賊老天就會按照它設定好的命數,在洪武三十一年,甚至提前,就把我的命給收走了吧?’
知曉未來,有時帶來的不是先知先覺的優勢,而是這種明知結局卻似乎無力改變的、令人窒息的絕望。朱棡頹然坐倒在王座上,望著殿外被天幕微光映亮的夜空,心中充滿了對未知命運的恐懼,以及對那個未來將成為勝利者的四弟,複雜難言的嫉妒與怨恨。
天幕上,朱迪鈉的講述開始觸及一些更為隱秘和敏感的領域,他的聲音帶著探尋秘辛的意味:
“關於晉王朱棡之死,除了正史的記載,一些野史筆記中還流傳著一個說法:在洪武三十一年,朱棡去世前,他曾與燕王朱棣有過一次秘密的私下會麵。”
“二王私下相見?!”
這個消息如同在滾油中滴入冷水,瞬間在奉天殿前引發了巨大的嘩然和騷動!所有大臣,包括李善長、徐達這樣的重臣,臉色都變了。誰不知道朱元璋為了防範藩王勾結,早已定下“二王不相見”的嚴苛祖訓!晉燕二王,一個鎮守太原,一個坐鎮北平,都是手握重兵的塞王,他們若私下會麵,其意圖足以讓任何一位帝王寢食難安!
禦座之上的朱元璋,在聽到這個傳聞的瞬間,眼中爆發出駭人的厲色,一股冰冷的怒意席卷全身。他甚至下意識地攥緊了拳頭,腦海中瞬間閃過了無數種可能和處置方案,一股想要立刻下旨,將這兩個膽大包天、竟敢違背祖訓的兒子召回削爵的衝動幾乎難以抑製!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然而,朱迪鈉緊接著說道:
“當然,這次會麵是否真的發生,曆史上並無確鑿證據。而且,隨著晉王朱棡在洪武三十一年三月突然病逝的消息傳來,無論之前有過怎樣的猜疑和風波,一切都隨之煙消雲散了。”
死亡的鐵幕,掩蓋了所有可能的秘密。
但這並未阻止網友們的熱烈討論:
【網友“陰謀論愛好者”發言:無風不起浪!我覺得會麵很可能是真的!晉王知道自己命不久矣,可能是把自己年幼的世子朱濟熺托付給能力最強的四弟朱棣照顧!畢竟太子早逝,秦王也死了,朱棣成了最年長的叔叔之一。】
【網友“理性分析派”反駁:根本不可能!朱元璋對藩王防範極嚴,兩地親王想秘密會麵而不被察覺,難度太大。而且以朱棡和朱棣長期不和的關係,托付兒子?可能性微乎其微!我更相信這是後人附會的傳說。】
就在網友們爭論不休時,朱迪鈉拋出了一個更具爆炸性、且被正史明確記載的事實:
“無論晉燕二王是否見過麵,有一個結果是清晰無疑的。隨著晉王朱棡的突然離世,朱元璋仿佛被觸及了最敏感的神經,他幾乎沒有任何猶豫,立刻派遣了信重的文臣和宿將……迅速北上,接管了原本由燕王朱棣節製的北平都司及周邊的大量軍隊指揮權!”
他頓了頓,強調道:
“這一係列動作下來,燕王朱棣手中的實際兵權幾乎被剝奪殆儘!他空有親王名號,卻幾乎成了一個無兵可調的‘光杆王爺’。”
“軍權……都沒了?”
天幕之下,奉天殿內,方才還因野史傳聞而議論紛紛的群臣,此刻陷入了一片死一般的沉寂。
所有人都被這個信息驚得目瞪口呆,腦海中回蕩著同一個問題:天幕之前明明說燕王朱棣是未來的永樂大帝,是通過“靖難”起兵,從侄子手中奪取了天下!可如今,他的軍隊都被陛下未來的陛下)提前抽空了,他拿什麼起兵?憑什麼“靖難”?這根本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巨大的反差和矛盾,讓所有人都感到一種認知上的衝擊和困惑。他們看看天幕,又偷偷瞟向禦座上那位深不可測的洪武皇帝,心中充滿了難以言喻的震撼。陛下晚年的手段,竟然如此狠辣決絕,幾乎堵死了所有可能的風險。而那位未來的永樂大帝,在如此絕境下,究竟是如何實現驚天逆轉的?這個謎團,比任何野史傳聞都更讓人感到好奇和……一絲莫名的寒意。
喜歡天幕直播:大明皇室的88種死法請大家收藏:()天幕直播:大明皇室的88種死法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