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心涼透了的朱元璋_天幕直播:大明皇室的88種死法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67章 心涼透了的朱元璋(1 / 1)

調查一下,下麵一卷是繼續寫大明皇室的88案發呢,還是加入靖難一卷,因為靖難中幾乎就沒死幾個皇室成員,但跳過去直接寫到建文之死以及永樂以後的大明皇室之死,這個靖難劇情就得分夾在其中來敘述了。希望征求大家的意見,請在此留言。

大明洪武十一年十月二十三日晚,天幕準時亮起。主播朱迪鈉的臉上卻帶著一絲少有的猶豫和為難:

“老鐵們,按照計劃,洪武朝的主要人物差不多講完了。我們的主題是《大明皇室的88種死法》,本意是聚焦在皇帝、後妃、皇子皇孫、公主駙馬這些核心皇室成員及其重要姻親的結局上。”

他攤了攤手,語氣有些無奈:

“但是,講到這裡,我發現很多後續事件,尤其是建文朝的一係列變故,如果完全不提‘靖難之役’這個大背景,根本說不清楚。而且,也有很多網友堅決要求,希望能係統性地了解一下這場改變了明朝命運的叔侄內戰。所以,我想征求一下大家的意見……”

此言一出,天幕下的洪武時空,無數人心頭一動。尤其是奉天殿前的朱元璋,他身體微微前傾,眼中閃爍著複雜的光芒。他確實很想聽聽這“靖難之役”!他要知道,自己死後,兒孫們是如何將大好河山攪得天翻地覆;他更要判斷,老四朱棣在這場巨變中,究竟是禍亂天下的藩王造反之首,還是……一個被迫起兵、最終能力挽狂瀾、重造大明社稷的繼承者?

就在這份共同的期待逐漸升溫之時,朱迪鈉話鋒一轉,做出了一個折中的決定:

“這樣吧,今天我們先講一個與靖難之役緊密相關,且其死法極其震撼的親王——湘王朱柏及其王妃。講完他,明天我再最終決定是否以及如何穿插講述靖難之役。總之,不會讓大家白等。”

畫麵切換,出現了一位身著親王常服、英武中帶著儒雅之氣的青年形象。

“湘王朱柏,是朱元璋的第十二子,”朱迪鈉介紹道,“這位親王在史書中的評價相當高。他不僅不像他的一些哥哥那樣胡作非為,反而堪稱賢王典範。他自幼聰慧,喜好讀書,常常廢寢忘食,在文學、書法上都有很深的造詣。同時,他也不像普通書生那樣文弱,臂力過人,精通武藝,善於騎射,可謂文武雙全。”

“他受封於荊州,就藩之後,並未安享富貴,而是頗有抱負。曾多次請求帶領軍隊出征,討伐西南夷寇,希望能像他的哥哥們一樣為國建功。”朱迪鈉的語氣中帶著一絲惋惜,“然而,或許是因為他年紀尚輕,或許是因為朱元璋對年幼皇子另有考慮,他的請求並未得到批準。”

朱迪鈉的聲音逐漸變得低沉: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頗有賢名的親王,他的命運,卻在建文元年即朱元璋去世的第二年)發生了急劇的、悲劇性的轉折。”

“建文帝朱允炆登基後,在齊泰、黃子澄等人的輔佐下,厲行削藩。湘王朱柏,也成為了目標之一。”天幕上出現了模擬的朝廷使者前往荊州問罪的場景,“有朝臣彈劾朱柏‘偽造寶鈔’、‘擅虐殺人’等多項罪名。建文帝派出的使者,帶著審訊的旨意,抵達了荊州湘王府。”

朱迪鈉頓了頓,語氣帶著一種曆史的沉重:

“麵對這些突如其來的指控,性情剛烈且深受儒家‘士可殺不可辱’思想影響的朱柏,反應極其激烈。他無法接受自己以賢王自詡,卻要像囚犯一樣被使者審訊、押解入京。他對身邊的人悲憤地說道:‘我親眼看到過周王被押解時如同囚徒的景象,身為太祖高皇帝之子,南麵為王,豈能忍受仆役之輩的侮辱苟活?!’”

畫麵轉為悲壯,模擬出烈火燃起的湘王府。

“在極度悲憤和絕望之下,湘王朱柏做出了一個震驚天下的決定。他拒絕了使者的審訊,也沒有選擇逃跑或束手就擒。他下令緊閉宮門,召集家人……”

朱迪鈉的聲音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顫抖:

“他親手縱火,點燃了自己的王宮!在這場人為的大火中,湘王朱柏,以及他的王妃吳氏,還有其他一些妃嬪、宮人……闔宮上下,皆自焚而死!他們選擇用最慘烈的方式,維護自己作為親王、作為太祖子孫最後的尊嚴,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天幕上,仿佛能聽到那烈焰吞噬殿宇的劈啪聲,以及那決絕赴死的悲鳴。

“湘王朱柏夫婦,以其剛烈至極的死亡方式,成為了建文削藩過程中最觸目驚心的標誌性事件之一。”朱迪鈉總結道,語氣沉重,“他們的死,不僅震動了朝野,也讓其他藩王,尤其是北方的燕王朱棣,更加清晰地看到了自己可能麵臨的命運,從而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後續‘靖難’的爆發。”

天幕之下,一片寂靜。湘王朱柏那玉石俱焚的剛烈,深深震撼了每一個人。朱元璋閉上了眼睛,臉上肌肉微微抽搐,不知是為這個兒子的剛烈感到痛心,還是為孫子的逼迫感到憤怒。而燕王朱棣,在陰影中握緊了拳頭,眼神變得更加深邃難測。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湘王之死的餘燼尚未冷卻,關於靖難之役的巨大懸念,已然懸在了所有人的心頭。

天幕上關於湘王朱柏自焚的慘劇尚未從人們腦海中散去,但那背後所揭示的建文朝初年的政局,更讓朱元璋感到一種徹骨的冰寒與難以置信。

他親手選定的繼承人,他寄予厚望的皇太孫朱允炆,竟然在自己龍馭上賓後,如此迫不及待地、幾乎是全盤推翻了他嘔心瀝血製定的基本國策!

“官職科舉向江南傾斜?減免江浙稅賦?”朱元璋喃喃自語,每一個字都像是從牙縫裡擠出來的。他太清楚這意味著什麼!這意味著對他“重北輕南”、“壓製江南士紳”這一核心治國方略的徹底背叛!他打壓江南,是為了防止財富和話語權過度集中,是為了平衡天下,更是為了遏製那些在元朝時就盤根錯節的江南文人集團!允炆這孩子,竟然一上台就向這些人妥協、示好?!

而更讓他怒火中燒、甚至感到一陣暈眩的是——“削藩!他竟然在咱屍骨未寒的時候,就向他的親叔叔們舉起了刀?!”

周王、齊王、代王、岷王……湘王朱柏那熊熊燃燒的王府仿佛就在眼前。這不是治國,這是在逼反!是在自毀長城!朱元璋仿佛能看到,那些鎮守邊塞、拱衛社稷的兒子們,在突如其來的罪名和押解隊伍麵前,是何等的驚惶與憤怒!

然而,令朱元璋更加困惑甚至失望的是接下來的發展。

“整整一年……整整一年啊!”朱元璋的聲音帶著一種壓抑到極致的顫抖,“咱的二十多個兒子,手握重兵的塞王不止一個,麵對這等逼迫,居然……居然沒有一個敢站出來?沒有一個敢拿著咱欽定的《祖訓》,堂堂正正地起兵‘清君側’?!”

這完全超出了他的理解範疇!他製定《祖訓》,賦予藩王“朝無正臣,內有奸惡,必訓兵討之,以清君側之惡”的權力,就是為了防止主少國疑、權奸當道!現在,情況不是明擺著嗎?為什麼沒有人用?

一股巨大的自我懷疑湧上心頭。他晚年到底做了什麼?是殺伐過甚,將兒子們的膽氣都磨沒了?還是他選的這些兒子,根本就是一群庸碌無能、隻知享樂的廢物,連造反的能力都沒有?抑或是……他朱元璋的威望,他欽定的《祖訓》,在他死後,根本就成了無人敬畏的一紙空文?

朱元璋下意識地伸出手,顫抖著從禦案旁拿起那本由他親自擬定、字斟句酌的《皇明祖訓》。明黃色的封皮,沉甸甸的,曾是他心中確保朱家江山萬世一係的基石。

此刻,這本他曾視若珍寶的祖訓,握在手中,卻感覺輕飄飄的,仿佛沒有絲毫重量。

他翻開書頁,看著上麵自己親手定下的條條款款,尤其是關於藩王權力、關於“清君側”的那一條,墨跡清晰,言猶在耳。

“列爵而不臨民,分藩而不錫土……”他低聲念著,嘴角扯出一絲苦澀到極點的弧度。

現實,給了這本他寄予厚望的《祖訓》一記最響亮的耳光。

他的兒子們,要麼無能,要麼無膽。他設計的製衡之策,在殘酷的政治現實和人性麵前,顯得如此蒼白無力。他以為能約束後世君臣的至高法典,在新君登基後,竟可以被如此輕易地擱置、甚至踐踏!

“難道……難道它真的……隻是一張廢紙嗎?”朱元璋望著手中的祖訓,眼神中充滿了前所未有的迷茫和一種深沉的、製度設計者麵對現實無力的悲哀。

奉天殿內,寂靜無聲。隻有朱元璋粗重的呼吸,以及那本被緊緊攥在手中、仿佛承載著整個帝國命運,卻又似乎毫無用處的《祖訓》,在無聲地訴說著一個開國皇帝內心世界的崩塌與重構。

他知道,湘王之死隻是一個開始。如果兒子們繼續沉默,那麼屠刀終將落到最有能力、也最有可能反抗的那一個頭上。而到了那時,這本《祖訓》,究竟會扮演怎樣的角色?是最終被血與火激活的利劍,還是徹底被掃入曆史塵埃的……真正的廢紙?

朱元璋抬起頭,目光再次投向那已恢複平靜的夜空,仿佛在向那不可知的未來,發出無聲的質問。

喜歡天幕直播:大明皇室的88種死法請大家收藏:()天幕直播:大明皇室的88種死法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紅色狙擊培訓學校的女校長 禁區之外:開局解鎖文明火種 唯一真神 我以抄經得長生,一字一句皆神通 祭壇獸武 我在三國當鍵盤俠 快穿:當心機女配拿了攻略劇本 魔門聖女懷身孕,爹是百歲老雜役? 全員攻略:是誰老婆還不一定呢! 穿越60我的簽到係統能爆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