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之上,畫麵緊接前情。隻見燕王府大門洞開,朱棣、朱高煦、朱高燧父子三人,手持張昺、謝貴血淋淋的人頭,昂然出現在府門之外。
府外那數百名原本隸屬於北平都司的官兵,原本還帶著一絲執行公務的倨傲與疑惑,但當他們看清那兩顆熟悉而又恐怖的人頭,再看到燕王朱棣那雖然染血卻充滿威嚴與殺氣的麵孔時,短暫的死寂之後,是兵器落地的“鏗鏘”聲和一片跪倒的身影。
“願隨燕王殿下!”
呼喊聲起初零散,隨即彙聚成一片。這些官兵,許多本就是朱棣鎮守北平時帶過的兵,他們的上司、同袍多與燕王府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如今朝廷派來的最高長官已死,麵對曾經的統帥、如今展現出雷霆手段的燕王,選擇幾乎是不言而喻的。
這不僅僅是一次簡單的投降,更像是一次被壓抑力量的瞬間釋放和重新歸附。
緊接著,畫麵快速切換。燕王的旗幟在北平城頭豎起,城門守軍幾乎未作抵抗便打開了城門。城內各級官吏,在巨大的震驚和朱棣迅速派出的使者“安撫”或者說威懾)下,大多選擇了順從。不過幾天工夫,北平這座北方重鎮,幾乎兵不血刃,便徹底改換了門庭,牢牢掌控在了朱棣手中。
北平易主的消息,如同投入平靜湖麵的巨石,激起的漣漪迅速向周邊擴散。
通州、薊州、遵化、密雲……一座座城池,一個個衛所,仿佛早已等待多時。燕王的使者所到之處,檄文傳閱之間,許多守將幾乎是不假思索地便命令部下打起了靖難軍的旗幟。整個北平周邊地區,如同乾燥的草原遇到了火星,迅速形成燎原之勢。
當然,也並非全無抵抗。畫麵中出現了都督宋忠的身影,他率領著部分不肯附逆的部隊,試圖組織防線,阻擋燕軍兵鋒。
“宋忠此人,倒還算有些氣節。”天幕下的朱元璋微微頷首,但眼神中並無太多意外。
然而,朱迪鈉的解說隨即響起:“宋忠的抵抗意誌是堅定的,但他低估了燕王在軍中的影響力,也高估了自己對部隊的掌控力。就在他準備與燕軍決戰的前夜,被其麾下心懷異誌的將領偷襲,死於亂軍之中。”
畫麵中,亂營火起,宋忠在驚愕與不甘中倒下。他的死亡,標誌著北平周邊最後一股成建製的、忠於建文朝廷的抵抗力量煙消雲散。燕王朱棣,在極短的時間內,便擁有了一個穩固的根據地和一支頗具戰鬥力的軍隊。
看著天幕上朱棣幾乎是以“傳檄而定”的速度席卷北平周邊,朱元璋的臉上沒有絲毫驚訝,反而露出一副“果然如此”的表情。
“咱早就說過,”他像是自言自語,又像是說給身旁的徐達和馬皇後聽,“以北平的根基,老四隻要敢站出來,振臂一呼,拿下那裡是輕而易舉。朱允炆那小子和他用的那些人,在那邊根本就沒站穩腳跟!”
他的語氣帶著一種對既定事實的冷漠確認,以及一絲對建文朝廷無能的不屑。
然而,此刻朱元璋更在意的,是接下來的發展。他的目光緊緊鎖定天幕,眉頭微蹙,帶著審視和研判:
“現在,就看咱那好孫兒和他身邊的那些書生們,會如何應對了。”
他的聲音低沉下來,蘊含著一位老辣政治家和軍事家的經驗判斷:
“是能迅速反應過來,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立即調集周邊精銳,尤其是遼東、大同的兵馬,形成合圍,將老四這股勢頭扼殺在河北?還是……反應遲鈍,決策猶豫,內部爭吵不休,白白浪費寶貴的時間,讓老四有機會整合力量,將勢力擴張到整個河北,甚至勾連遼東?”
這才是關鍵!開局的優勢並不足以決定最終的勝負。朱元璋深知,朝廷擁有絕對的實力優勢,戰爭的走向往往取決於決策中樞的反應速度和策略是否得當。他對朱允炆和他的智囊團,充滿了懷疑。
奉天殿內,所有人都屏息凝神,等待著天幕揭示建文朝廷的下一步動作。這不僅關乎未來的曆史走向,也隱隱關乎著此刻殿中許多人未來的命運抉擇。
天幕上,朱迪鈉繼續著她的講述,畫麵中出現了建文朝廷應對燕王起兵的第一個重大軍事部署。
“麵對燕王朱棣在北平的迅速崛起,建文朝廷的反應不算太慢。他們立即成立了‘平燕布政司’,統籌討伐事宜,並任命長興侯耿炳文為大將軍,統率十三萬大軍,北上平叛。”
聽到耿炳文的名字,天幕下的朱元璋微微頷首,臉上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認可。
“耿炳文,是跟著咱打天下的老將了,”他對身旁的徐達和馬皇後說道,“最擅長的就是防守,性子也穩。如果朱允炆和他身邊那些人能沉得住氣,不胡亂指揮,就讓耿炳文穩紮穩打,步步為營,利用兵力優勢慢慢擠壓老四的活動空間……”他頓了頓,沒有再說下去,但意思很明顯——如果真是那樣,朱棣的處境將會非常艱難。
畫麵中,耿炳文率領大軍進駐真定今河北正定),並沒有急於尋找燕軍主力決戰,而是憑借真定城及周邊有利地形,深溝高壘,構築了一道堅固的防線,擺出了一副長期圍困、消耗對手的架勢。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看到這幅場景,奉天殿內的徐達、馮勝等宿將也都暗暗點頭。這才是對付據守一隅之敵的正道!燕王雖然驍勇,但畢竟地盤小,資源有限,隻要朝廷大軍不犯低級錯誤,不冒進,像鐵桶一樣把他圍住,時間一長,內部必然生變,不戰自潰。
然而,一想到這場戰爭最終的結果是燕王勝利,所有人心中又都升起巨大的疑問:朱棣,究竟是如何破開這個看似無解的死局的?難道建文朝廷真的會像唐玄宗催促哥舒翰出關一樣,逼迫耿炳文放棄穩妥戰略,主動出擊嗎?
天幕上的畫麵陡然一變!就在耿炳文布下鐵桶陣,自以為穩坐釣魚台之時,朱棣竟然親率精銳騎兵,如同鬼魅般繞過一些哨卡,對真定外圍的朝廷軍據點發動了迅猛的偷襲!
戰鬥場麵激烈而混亂,燕軍憑借出色的機動性和戰鬥力,連續攻占了幾個前沿要點,一度甚至威脅到真定主城的安全。朝廷軍雖然兵力占優,但在燕軍這種不講章法、專挑弱點的猛攻下,顯得有些措手不及。
“然而,就在戰事陷入膠著,雙方你來我往之際,”朱迪鈉的聲音忽然帶上了一絲神秘和困惑,“曆史上一個巨大的謎團出現了。”
天幕上的畫麵變得模糊,仿佛被濃霧籠罩。
朱迪鈉的語氣也變得不確定起來:“根據我們《大明皇室88種死法》係列的第24種死法,與這場真定之戰緊密相關的,是與明興宗朱標有兒女姻親的主帥耿炳文那不清不楚的死亡和離奇的消失。”
“史料記載,就在真定之戰期間,或者說緊隨其後,大將軍耿炳文,這位開國宿將,突然間就從曆史舞台上消失了!在接下來的整個靖難之役中,再也找不到他任何活躍的記錄。”
朱迪鈉開始列舉關於耿炳文下場的幾種主流猜測,天幕上也隨之浮現出相應的文字和意象:
“第一種說法,見於部分野史筆記,說耿炳文在真定之戰中就已經戰死了。可能是在某次戰鬥中被燕軍突襲斬殺,或者死於亂軍之中,以至於屍骨無存,消息混亂。”
畫麵出現戰場上混亂廝殺,將領墜馬的場景)
“第二種說法,則指向了政治謀殺。有人認為,可能是建文朝廷內部有人不滿其‘遲緩’的戰術,或者擔心他手握重兵有異心,派刺客將其暗殺,導致軍中無主,最終潰敗。”
畫麵出現陰影中遞出毒酒或匕首的意象)
“而第三種,也是流傳較廣的一種說法,記載於一些後世史書,稱耿炳文並沒有死在真定,而是在朱棣登基後的永樂元年,被新皇帝找個由頭逼迫自儘,以絕後患。”
畫麵出現老臣在家中接到聖旨,悲憤自儘的場景)
朱迪鈉總結道:“最詭異的是,就連朱棣後來為了彰顯自身武功而修訂的《明太宗實錄》,對於這場關鍵的、導致朝廷第一次大規模平叛失敗的真定之戰,記錄也極其含糊不清,對耿炳文的去向諱莫如深。這使得真定之戰和耿炳文的消失,成為了靖難之役中一個至今未解的謎團。我們隻知道結果——燕王朱棣,似乎是在一種充滿了偶然和未知的情況下,莫名其妙地就取得了真定之戰的勝利,打開了通往南下的門戶。”
這個出乎所有人意料的發展,讓天幕下的眾人都愣住了。
不是預料中的戰略失誤,不是朝廷催促導致的冒進潰敗,而是一場夾雜著突襲、混亂和主帥離奇消失的,充滿了迷霧的勝利?
朱元璋的眉頭緊緊皺起,他本能地不喜歡這種無法用常理解釋的事情。耿炳文怎麼會突然消失?戰死?遇刺?還是……老四用了什麼不為人知的陰私手段?
徐達、馮勝等老將也是麵麵相覷,他們打過無數仗,卻從未遇到過如此詭異的情況。一軍主帥,在戰場上就這麼沒了?而且連個確切的說法都沒有?
這種不確定性,比一場堂堂正正的失敗更讓人感到不安。它意味著,在未來的那場戰爭中,充滿了無法預料的變數和……黑暗。
朱棣,他這個四兒子,究竟在真定,做了什麼?
喜歡天幕直播:大明皇室的88種死法請大家收藏:()天幕直播:大明皇室的88種死法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