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誰殺了耿炳文?淮西舊部的分裂_天幕直播:大明皇室的88種死法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天幕直播:大明皇室的88種死法 > 第79章 誰殺了耿炳文?淮西舊部的分裂

第79章 誰殺了耿炳文?淮西舊部的分裂(1 / 1)

天幕上,關於耿炳文離奇消失的謎團,徹底點燃了後世網友們的考據熱情和八卦之魂。彈幕瞬間變得密集起來,各種猜測和“推理”層出不窮。

【網友“神箭手高煦粉”發言:這有什麼難猜的!肯定是朱高煦啊!這位猛人後來在戰場上射殺敵軍大將又不是一次兩次,肯定是他在亂軍中發現了耿炳文的帥旗,一箭過去,直接狙殺!主帥暴斃,朝廷軍自然就亂了!】

這個說法簡單直接,符合朱高煦勇猛的人設,贏得了一些讚同。

但很快,更多傾向於權力博弈分析的網友提出了更複雜的“陰謀論”。

【網友“權力鬥爭分析師”反駁:樓上太天真了!沙場之上,萬軍之中,精準射殺敵方主帥哪有那麼容易?我更傾向於這是一場政治暗殺!】

【網友“淮西集團研究家”緊接著拋出了一個石破天驚的觀點:大家彆忘了耿炳文的出身!他是淮西舊部,跟徐達、常遇春他們是一夥的!朱允炆上台後,重用齊泰、黃子澄這些江南文官,搞削藩,打壓勳貴,損害的最大利益集團是誰?就是我們淮西的這些老兄弟!】

【網友“動機論者”深入分析:對啊!淮西舊部們未必支持燕王朱棣造反,但他們絕對樂見於建文朝廷吃癟!隻有朝廷陷入戰亂,他們這些被邊緣化的驕兵悍將才有機會重新被啟用,重新掌握軍權!在這種情況下,借著戰場混亂,除掉一個雖然同屬淮西但比較聽朝廷話的耿炳文,讓平叛戰爭陷入僵局甚至失敗,逼得建文不得不重新依賴他們,這不是合情合理嗎?!】

這個“淮西舊部內部清理”的猜測,以其深刻的權力鬥爭邏輯和對人性的洞察,迅速獲得了大量網友的認同,彈幕上飄過一片“細思極恐”、“有道理”的評論。

天幕之下,洪武十一年的時空中,那位此刻還年富力強、正以長興侯身份站在奉天殿內聆聽天幕的耿炳文,在聽到關於自己未來死因的種種推測,尤其是那個“被淮西舊部自己人乾掉”的陰謀論時,隻覺得一股寒氣從腳底板直衝天靈蓋,瞬間手腳冰涼,呼吸都變得困難起來!

他下意識地攥緊了拳頭,額頭上滲出細密的冷汗。自己是淮西人,是跟著皇上從濠州一路殺出來的老兄弟,這一點毋庸置疑。天幕提到自己兒子未來的)娶了江都公主,更是證明了自己在洪武朝的聖眷。可……可若未來的建文皇帝真如天幕所說,偏向江南文官,打壓淮西勳貴……那麼,自己這個手握重兵、又與皇室聯姻的“聽話”的淮西侯爵,會不會真的成為某些急於奪回權力的“自己人”的眼中釘、絆腳石?!

他不敢再想下去,隻覺得胸口發悶,仿佛已經感受到了來自未來戰場上的那一記來自背後的冷箭,或者那一杯來自“自己人”的毒酒。

而更讓耿炳文感到絕望的是,他幾乎是本能地、小心翼翼地用眼角餘光掃視了一下周圍那些同屬淮西勳貴集團的公侯們——徐達、馮勝、傅友德,還有今天剛剛被皇帝給叫來的未來涼國公藍玉……

他清晰地看到,在聽到那個“淮西舊部內部清理”的猜測時,這些往日裡稱兄道弟、一起喝酒吃肉、一起沙場拚殺的老兄弟們,雖然臉上依舊保持著肅穆,但他們的身體都幾不可查地微微僵硬了一下,沒有任何人在這時候與他對視,甚至有人下意識地將目光偏移開去,仿佛生怕與他產生任何不必要的眼神交流。

一股比死亡更冰冷的寒意,瞬間包裹了耿炳文。他明白了。無論天幕的猜測是真是假,從這一刻起,他耿炳文在淮西舊部這個圈子裡,已經成了一個需要被“隔離”的存在。就算現在沒事,等今天天幕結束,恐怕……恐怕連一個願意主動過來跟他打招呼、拍拍肩膀的老兄弟都不會有了。

信任的基石,已經因為未來那團曆史的迷霧,而悄然裂開了一道深不見底的縫隙。

龍椅之上,朱元璋將這一切儘收眼底。他看到耿炳文瞬間煞白的臉色,也看到了其他淮西勳貴那微妙的疏遠反應。

他的眼神冰冷如鐵,心中卻是波濤洶湧。

網友們的猜測,像一把鑰匙,打開了他內心深處那扇名為“猜忌”的大門。淮西舊部……功高震主,尾大不掉……這個問題,他一直都在思考,都在防範。天幕的話,無疑加重了他心中的這塊巨石。

如果未來的孫兒真的壓製不住這些驕兵悍將,如果這些人真的為了權力不惜在戰場上對自己人下黑手……那這大明的江山,還能安穩嗎?

他再次將目光投向天幕,投向那關於耿炳文下落的紛爭,眼神變得更加深邃難測。他需要思考的,已經不僅僅是如何處置一個“有野心”的兒子朱棣,更是如何駕馭和防範這些看似恭順、實則可能蘊藏著巨大破壞力的……“自己人”。

奉天殿內,因一個未來將領的死因猜測,而彌漫開一股無聲卻足以凍僵人心的寒流。

就在網友們為耿炳文的死因爭論得不可開交之際,天幕上,一位id為“田野考古君”的網友,貼出了一張照片和一段詳細的文字說明,似乎為這場爭論投下了一顆重磅炸彈。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網友“田野考古君”發言:大家彆爭了,我這邊有個實物證據。前幾年在雲南某地推測是耿家後人避禍遷居之地),發現了一處耿氏家族的明代衣冠塚,墓碑上明確刻著‘大明長興侯耿公炳文之墓’,立碑時間赫然是‘建文元年’!這說明什麼?說明耿炳文確實死於建文元年,而且建文朝廷當時是承認了他的死亡,並很可能為他舉行了正式的葬禮,否則其家人不敢公然立碑!】

這張墓碑的照片和詳細的考據,立刻讓彈幕安靜了片刻。這幾乎推翻了耿炳文死於永樂元年的說法,將他的死亡時間牢牢鎖定在了靖難之役初期的真定之戰階段。

“看來,這耿炳文確實是死在戰場上了。”朱迪鈉看著這個新證據,總結道,“建文帝還為他舉行了哀榮,隻不過後來朱棣登基,為了消除建文朝的影響,很可能systeaticay地銷毀了相關檔案,甚至連耿炳文的墓都可能遭到了破壞,可見朱棣對其恨意之深,或者說,是對其在真定阻擋自己那麼久而耿耿於懷。”

然而,這個確鑿的證據,雖然明確了耿炳文的死亡時間,但對於他究竟是如何死的——是戰死沙場?是被內部暗殺?還是其他意外?——依然沒有給出答案。墓碑無言,它隻記錄了一個結果,卻掩蓋了過程的所有細節。

對於天幕下,尤其是奉天殿內那些身處權力頂峰的洪武君臣而言,這個“新發現”並沒有帶來多少豁然開朗,反而更添了幾分宿命般的淡漠。

“到了他們這個身份地位,死因不明才是正常現象。”不知是哪位勳貴低聲嘟囔了一句,聲音雖輕,卻在許多人心頭引起了共鳴。

是啊,功成名就,位極人臣,固然風光無限,但同時也意味著置身於權力漩渦的最中心。政治鬥爭、軍權博弈、帝王心術……哪一樣不是殺人不見血的刀?不明不白地死去,曝屍荒野或者“被病故”、“被戰死”,對於他們這些人來說,從來都不是什麼新鮮事,甚至可以說是某種“常態”。耿炳文的遭遇,不過是未來可能發生在他們任何人身上的一個預演罷了。

真相是什麼?有時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結果,以及這個結果所帶來的影響。

而此刻,最直接的影響,便是耿炳文在淮西舊部這個圈子裡的徹底孤立。

之前,那個“淮西舊部內部清理”的猜測還隻是一個令人不安的假設。但現在,隨著耿炳文確定死於建文元年真定之戰期間),這個猜測的可能性在眾人心中被無限放大。無論真相如何,耿炳文已經和“可能被自己人乾掉”這個標簽牢牢綁定在了一起。

那些原本還與耿炳文有些交情,甚至算得上親密的老兄弟、老同鄉,此刻在心中已經徹底與他劃清了界限。

“怪不得永樂大帝那麼恨他,連墳都扒了……”

“建文給他風光大葬?這裡頭指不定有什麼交易……”

“以後還是少來往為妙,免得惹上一身騷。”

各種陰暗的揣測在無聲的眼神交流中傳遞。沒有人再去看耿炳文,仿佛他站立的地方是一片充滿瘟疫的禁區。原本站在他附近的人,也有意無意地挪動腳步,拉開了一點微小的、卻足以表明立場的距離。

耿炳文孤零零地站在那裡,感受著周圍那無形的、卻又冰冷刺骨的隔離牆。他臉上沒有任何表情,隻是腰杆挺得筆直,仿佛要用這種方式維持住最後的尊嚴。但他心裡清楚,從今天起,他不再是淮西集團裡那個可靠的老兄弟“耿炳文”了,他成了一個需要被提防、被疏遠的“潛在叛徒”或者說“不祥之人”。

一道深刻的裂痕,已然形成,並且難以彌合。而這裂痕,僅僅是因為天幕透露的一個充滿迷霧的未來事件。

朱元璋將這一切儘收眼底,他什麼也沒說,隻是嘴角勾起一絲冷冽的弧度。臣子之間的猜忌與分裂,有時候,正是帝王維係平衡所需要看到的。

喜歡天幕直播:大明皇室的88種死法請大家收藏:()天幕直播:大明皇室的88種死法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我愛助人為樂 我的大辮子生涯 林薇 六零軍嫂養娃:她嘎嘎亂殺 瘋批總裁,天價債,她帶球跑了 捉奸渣夫後,夫人轉嫁大佬顯懷了 風起京華,攜手一生 回到聯姻當天,我改嫁渣男小舅 熾野侵占 哈?五歲萌寶竟是隱藏小富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