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十一年十月二十七日,夜。天幕準時亮起,懸掛於蒼穹。
主播朱迪鈉的身影出現,他開門見山地說道:“各位網友,昨天的直播我們討論了一些題外話,導致主線有些偏離。今天,我們回歸正題,聚焦於靖難之役中至關重要的一役——北平保衛戰!”
隨著他的話語,天幕上的畫麵瞬間切換到了戰火紛飛的北平城下。喊殺聲、戰鼓聲、兵刃撞擊聲、垂死哀嚎聲混雜在一起,瞬間將所有人拉回了那慘烈而關鍵的戰場。
雖然燕王朱棣再次出現在奉天殿前,並且就站在太子朱標身邊,姿態恭順,但殿內群臣眼觀鼻、鼻觀心,無人敢對此流露出任何異樣神色。
皇帝此舉或許是為了平息謠言,但洪武十一年到未來的洪武三十一年,還有整整二十年!這二十年裡會發生什麼,誰敢保證?
畢竟大明立國才十餘年,前元遺留的胡風舊俗尚未完全滌清,民間風氣與宋代理學昌盛之時大不相同,曆史上那些驚世駭俗之事並非沒有先例。
就算出現武則天與李治、李隆基與楊玉環的事情都不奇怪,更何況是李世民與楊貴妃此楊貴妃指的是原齊王李元吉之妃)之事呢?
此刻,專心陪同帝後觀看天幕,才是明哲保身之道。
畫麵牢牢鎖定在北平城頭。
守城的主心骨,赫然是燕王妃徐妙雲和世子朱高熾!徐妙雲雖不披甲,但神色鎮定,穿梭於城樓之間,親自督促防禦,調配物資,安撫傷兵。她的存在,極大地穩定了軍心。
而世子朱高熾,這位體型肥胖、未來被讚譽有加的“仁君”,此刻卻展現出了與他外形截然不同的堅韌和果決。他坐鎮中樞,協調各處防線,應對著朝廷軍一波強似一波的攻勢。雖然他因體型原因無法親臨最前沿搏殺,但他那沉穩的指揮和與士卒同生共死的決心抱著幼子登城宣誓的一幕雖未重現,但其意已彰),贏得了守軍上下的一致擁戴。
朝廷軍的攻勢如同狂風暴雨。尤其是大將軍李景隆麾下都督瞿能及其兒子瞿茂,勇猛異常,親自率領精銳士卒,冒著城頭傾瀉而下的滾木礌石、沸騰的金汁糞便、毒藥等混合熬煮)和火油,一次又一次地衝向城牆,架起雲梯,企圖強行登城!
畫麵給到了幾次驚險的特寫:瞿能父子如同猛虎,一度甚至已經登上了城垛,與燕王府護衛展開慘烈的白刃戰!城頭守軍死戰不退,用血肉之軀堵住缺口,才堪堪將這次凶險的進攻打退。每一次瞿能部隊的猛攻,都讓北平城牆搖搖欲墜,形勢岌岌可危。
奉天殿內,一片寂靜,隻有天幕傳來的喊殺聲和兵刃交擊聲在回蕩。
端坐於勳貴班列中的魏國公徐達,雖然麵色沉靜,但緊握的雙拳和微微前傾的身體,卻暴露了他內心的極度緊張和不安。那城頭上,是他的嫡長女,是他那個尚在繈褓中就顯出不凡據天幕所言)的外孫朱高熾!
儘管從天幕已知,北平最終守住了,女兒和外孫並無性命之憂。但親眼看到那慘烈的戰鬥場麵,看到女兒身處矢石交攻的危險境地,看到外孫以稚嫩的肩膀扛起如此重擔,麵對瞿能父子那般猛將的亡命攻擊……徐達的心,還是不由自主地提到了嗓子眼!
當看到瞿能父子險些突破城防,殺上城頭的那一瞬間,徐達幾乎是下意識地猛地從座位上站了起來,身體緊繃,仿佛下一刻就要衝入天幕,去護衛自己的骨肉!
他這突如其來的動作,引得周圍幾位勳貴側目,但大家都理解他的心情,無人出聲。徐達也立刻意識到自己的失態,緩緩地坐了回去,但目光卻死死釘在天幕上,須發微顫,顯示著他內心遠不如表麵看起來那般平靜。
這位一生征戰、見慣了屍山血海的沙場老將,此刻隻是一個為兒女安危揪心的父親和外祖父。天幕所展示的“結果”無法完全消除過程帶來的驚心動魄。他再一次深刻地體會到,未來那場所謂的“靖難”,對他徐家而言,是何等殘酷的一場豪賭和煎熬。
朱元璋用眼角的餘光瞥了一眼徐達,並未說什麼,隻是將目光重新投回天幕,眼神深邃。他在評估,評估那個胖孫子的韌性,評估北平的防禦潛力,也在評估……李景隆的指揮能力。這場防守戰,似乎並不像他最初想象的那麼輕鬆。
天幕之上,戰鬥已進入白熱化。都督瞿能及其子瞿茂,勇不可擋,竟然真的率領少數精銳,突破了城頭守軍瘋狂的阻擊,成功登上了北平城牆!
畫麵中,瞿能父子如同出閘猛虎,刀光閃爍間,數名燕王府護衛倒地。他們奮力擴大突破口,後續的朝廷士兵正沿著雲梯源源不斷地向上攀爬。城頭防線,眼看就要被撕開一個致命的口子!
燕王妃徐妙雲就在不遠處的城樓指揮,看到這一幕,臉色瞬間煞白。她深知,一旦讓敵軍在城頭站穩腳跟,內外夾擊,北平必破無疑!絕望之下,她眼中閃過一絲決絕,腳步不由自主地向著垛口邊緣挪動,似乎已做好了城破之時,躍下殉節的最壞打算。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奉天殿內,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徐達更是目眥欲裂,幾乎要再次站起身來!
然而,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
“鐺!鐺!鐺!”
一陣清晰而急促的鳴金之聲,陡然從朝廷軍後方響起,傳遍了整個戰場!
這突如其來的收兵信號,讓所有人都愣住了!
天幕下的朱元璋、徐達、馮勝等沙場老將,更是眉頭緊鎖,滿臉的不可思議。
“混賬!此時鳴金?!”朱元璋低聲罵了一句。作為頂尖的統帥,他太清楚戰機稍縱即逝的道理。瞿能父子已然登城,正是擴大戰果,一舉破城的最佳時機!此時收兵,等於前功儘棄,還給了守軍喘息和重整防線的機會!
是誰?誰敢在這個時候鳴金?
答案幾乎不言而喻——唯有主帥,曹國公李景隆!
天幕畫麵切換,給了李景隆一個特寫。他端坐於中軍帥旗之下,麵色平靜,甚至帶著一絲……“從容”?仿佛那催命的鳴金聲與他無關。
緊接著,畫麵中出現了怒氣衝衝從城頭撤下來的瞿能。他幾乎是衝到李景隆麵前,壓抑著怒火質問:“大將軍!末將父子已登城,破城在即,為何鳴金?!”
李景隆看著渾身浴血、殺氣騰騰的瞿能,歎了口氣,用一種看似體恤下屬的語氣解釋道:“瞿都督勇猛,本帥深知。然燕王府抵抗頑強,本帥是擔心你父子孤軍深入,若有不測,徒然折損朝廷大將,於心何忍?”
李景隆這番“愛惜將領”的說辭,立刻引來了天幕上網友們的瘋狂吐槽:
【網友“洞察帝”發言:我信你個鬼!分明就是怕把燕王一家逼急了,真跳城牆死了!他李景隆擔不起逼死四叔四嬸的罪名!】
【網友“甩鍋分析家”補充:樓上正解!彆忘了湘王朱柏全家自焚的事兒,建文嘴上不說,心裡肯定也落下了陰影。要是燕王一家再被逼死,將來史書上怎麼寫?建文搞不好為了維護‘仁德’名聲,反手就把黑鍋扣李景隆頭上,說他用兵酷烈,逼死皇叔!李景隆這是給自己留後路呢!】
【網友“關係論者”總結:所以說,李景隆就算跟朱棣關係一般,也不敢把事情做絕。在皇帝和藩王之間走鋼絲,難啊!】
這些分析,雖然帶著後世的戲謔,卻精準地戳中了李景隆可能麵臨的複雜處境和微妙心態。
天幕下的洪武勳貴們,雖然不敢像網友那樣直言,但心中也大多暗暗點頭。尤其是曹國公李文忠,聽到兒子這番“顧全大局”的解釋,非但沒有覺得兒子怯戰或愚蠢,反而覺得他考慮周全。
“景隆此舉,雖失戰機,卻也在情理之中。”李文忠心中暗想,“涉及天家骨肉,又是眾目睽睽之下,若真逼死了燕王夫婦,將來確實難以分辨。隻是……”
他眉頭微蹙,也意識到一個問題,“到了爭奪江山你死我活的地步,還如此瞻前顧後,想著不得罪人,想著全身而退……這恐怕,終究會誤了大事啊!”
其他如徐達、馮勝等人,想法也大抵類似。他們理解李景隆的顧慮,甚至覺得換做自己,在那種情況下可能也會猶豫。但理解歸理解,他們都明白一個殘酷的道理:在爭奪最高權力的戰爭中,這種“聰明”的猶豫和“周全”的盤算,往往才是最致命的弱點。李景隆和建文朝廷的那幫謀士一樣,都陷入了“既要……又要……”的困境,聰明反被聰明誤。
朱元璋冷哼一聲,沒有評價李景隆,但那眼神中的失望與冷意,卻愈發明顯。他要的是一錘定音的帥才,不是這種精於算計、畏首畏尾的“聰明人”。
喜歡天幕直播:大明皇室的88種死法請大家收藏:()天幕直播:大明皇室的88種死法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