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上,朱迪鈉的講述帶著一種“果然如此”的無奈:“河北戰場的拉鋸和僵持,雖然讓燕軍進展緩慢,付出了代價,但也證明了建文朝廷剩餘的軍事力量若能有效組織,並非沒有一戰之力。如果這種態勢持續下去,憑借更雄厚的資源底蘊,朝廷方麵依然存在著將燕軍拖垮、耗儘的可能。”
“然而,”他話鋒陡然一轉,語氣中充滿了諷刺,“就在戰局剛剛出現一絲對朝廷有利的跡象時,建文帝朱允炆做出了一個堪稱自毀長城的決定——他將此前被罷免的堅定削藩派文官領袖黃子澄、齊泰等人,重新召回了中樞,委以重任!”
畫麵中,黃子澄、齊泰等人意氣風發地重返南京朝堂,而原本因為戰事需要而被倚重的一些將領和務實派官員,則明顯受到了冷落。
【網友“決策分析帝”發言:完了!建文這是典型的記吃不記打!剛有點起色就又迫不及待地重新擁抱他那套文人理想了!】
【網友“勳貴視角”痛心疾首:這下徹底把淮西舊部們的心給傷透了!這些老兄弟和他們的後代,原本還想借著戰爭證明自己的價值,重新獲得皇帝的信任和重用,畢竟建文是名正言順的皇帝。可建文一次次地表明,他真正信任和依賴的,始終是那些江南出身的文官集團!】
【網友“曆史轉折點”總結:這成了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淮西勳貴集團對建文朝廷徹底失望,他們明白,無論戰爭勝負,自己在未來都不會有好果子吃。既然如此,那還不如徹底倒向燕王朱棣,搏一個從龍之功!】
朱迪鈉看著彈幕,點頭認同道:“網友們的分析一針見血。建文帝這一昏招,徹底將原本還在觀望,甚至試圖通過努力作戰來改善處境的淮西勳貴集團,推向了燕王一邊。戰爭的勝負天平,因此發生了決定性的傾斜。”
朱迪鈉繼續揭秘道:“而投向燕王的關鍵性一步,很快就到來了。此時,在南京城中,有一位身份特殊的人物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他就是燕王妃徐妙雲的弟弟,在朝廷中擔任左都督要職的徐增壽!”
畫麵中,出現了徐增壽在深夜密室內書寫信件,並派遣心腹秘密北上的場景。
“徐增壽冒著極大的風險,將一份極其重要的情報密封,送抵了北平燕王府。”朱迪鈉的聲音帶著一絲緊張,“這份情報詳細說明了,為了支援河北前線,從長江防線到南京城本身的守軍,已經極為空虛!更重要的是,情報中還做出了關鍵承諾:隻要燕軍能夠推進到長江北岸,大明水師中將有重要力量陣前倒戈,並引導燕軍渡江!甚至……連南京城門的守備,到時也會有人‘行方便’。”
朱迪鈉頓了頓,用一種近乎荒誕的語氣,念出了密信中最令人難以置信的部分:
“而這份秘密承諾中,負責在關鍵時刻為燕王打開南京城門的人,赫然便是——曹國公,李景隆!”
“噗——哐當!”
天幕下,奉天殿內,一直強壓著怒火的朱元璋,在聽到“李景隆”這三個字從朱迪鈉口中清晰無比地念出時,終於再也忍不住,猛地將手中的茶杯狠狠摔在了地上!瓷片四濺,茶水橫流!
“李景隆?!又是他!!”朱元璋須發皆張,胸膛劇烈起伏,怒極反笑,“好!好一個曹國公!好一個征虜大將軍!他不僅活著,不僅沒被治罪,居然……居然還被委以守衛京城大門的重任?!哈哈哈哈!”
他笑得聲音很大,卻充滿了無儘的憤怒和冰寒的殺意。
“咱這好孫兒……咱這好孫兒用的人,可真是……真是‘知人善任’啊!他朱允炆不亡!真是沒有天理了!沒有天理了!!”
朱元璋的怒吼在奉天殿內回蕩,所有大臣都噤若寒蟬,深深低下頭去。他們心中同樣充滿了荒謬和無力感。到了這個地步,建文朝廷的失敗,已經不再是軍事層麵的問題,而是從根子上就爛透了!用人如此,豈能不敗?
連最後的城門,都托付給了一個早已心向敵方、屢戰屢敗的“自己人”,這南京城,在燕軍兵臨城下之前,其實就已經等同於一座不設防的城市了。
天幕上,朱迪鈉用略帶沙啞的聲音,模仿著朱棣可能的心境:“麵對小舅子徐增壽從南京送來的這份‘大禮’,燕王朱棣心中充滿了矛盾和疑慮。他太了解徐增壽了,此人與其好友李景隆頗有相似之處,誌大才疏,說話辦事往往不夠周密。更何況,徐增壽的兄長,魏國公徐輝祖,可是建文朝廷的鐵杆支持者,此前在戰場上沒少給自己添麻煩,下手毫不留情。這兄弟二人的立場截然相反,讓這份情報的真實性大打折扣。”
畫麵中,朱棣在北平燕王府內踱步,眉頭緊鎖,顯然內心在進行著激烈的掙紮。
“然而,”朱迪鈉話鋒一轉,語氣變得凝重,“朱棣也清醒地認識到,當前的戰局已陷入僵持。河北之地久經戰火,殘破不堪,難以長期支撐他的大軍。若不能打破僵局,最終被拖垮、困死的,很可能就是他自己。徐增壽的情報,就像黑暗中唯一可見的、卻不知是否牢固的繩索,他必須抓住它,哪怕下麵可能是萬丈深淵。”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於是,燕王朱棣做出了他一生中最大膽,也最冒險的決策——”朱迪鈉的聲音帶著一絲緊張,“他留下王妃徐妙雲和世子朱高熾鎮守北平,不求他們開疆拓土,隻希望他們能憑借殘存的兵力,儘力拖住來自遼東和山西方向的朝廷軍隊,為他爭取時間。而他自己,則親率主力精銳,甩開盛庸、平安等朝廷軍的糾纏,不顧後方,不顧側翼,沿著運河一線,以最快的速度,長驅直入,直撲長江!”
畫麵中,燕軍鐵騎如同脫韁的野馬,繞過一座座朝廷軍堅守的城池,煙塵滾滾,一路向南。這是一場名副其實的軍事豪賭,將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那條來自南京的、真假難辨的承諾之上。
天幕下,朱元璋看著老四這破釜沉舟的一招,不由得為他捏了一把汗。這種打法,風險極大,一旦徐增壽的情報有誤,或者南京有所防備,朱棣這支孤軍深入的主力,很可能陷入重圍,全軍覆沒。但朱元璋心中也明白,這或許是打破死局的唯一辦法,他既為兒子的膽量感到一絲複雜的驕傲,又為這其中的無奈和風險而深深擔憂。
而站在勳貴班列中的魏國公徐達,心情更是複雜到了極點。天幕的信息讓他對未來有了模糊的認知:自己的兩個兒子,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次子增壽似乎暗中投靠了燕王,未來甚至可能因此獲得公爵之位這意味著燕王成功了?);而長子輝祖卻堅定不移地站在建文一邊,甚至給燕王造成了麻煩。
“輝祖這孩子,性子軸,認死理……”徐達心中暗歎,但隨即又冒出一個念頭,“不過,隻要他姐姐妙雲未來是皇後,想必……想必老四也不會對他這個固執的大舅子怎麼樣吧?總歸是能保住性命的……而且連爵位都不能撤了,畢竟是我這個老丈人打下來的.....最次也得給輝祖的兒子留著.....”
想到這裡,徐達緊繃的心弦稍稍一鬆,甚至嘴角不自覺地泛起一絲若有若無的、屬於父親和未來國丈的得意。畢竟,隻要女婿贏了,他徐家似乎就能屹立不倒……
然而,這絲得意剛剛浮現,徐達猛然意識到禦座上的朱元璋正目光深沉地看著天幕,他立刻驚出一身冷汗,趕緊用手捂住了嘴角,強行壓下那不合時宜的表情,重新換上一副凝重擔憂的麵孔,心中暗罵自己糊塗!在陛下麵前,怎能因兒子可能“兩頭下注”而流露出絲毫喜色?這豈不是在暗示對朝廷不忠?
他連忙收斂心神,繼續專注地看著天幕,仿佛剛才那一瞬間的失態從未發生過。但內心深處,對兩個兒子未來命運的擔憂,以及身處政治漩渦中的如履薄冰之感,卻愈發強烈了。
喜歡天幕直播:大明皇室的88種死法請大家收藏:()天幕直播:大明皇室的88種死法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