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太子朱標血脈的枯竭_天幕直播:大明皇室的88種死法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101章 太子朱標血脈的枯竭(1 / 1)

天幕上,朱迪鈉在講述完朱允熥的結局後,話鋒順勢轉向了建文帝的直係血脈。

“關於吳庶人朱允熥)的後代,這裡補充一些網友提供的線索,”

朱迪鈉的聲音帶上了一絲考據的意味,“有史料記載和民間研究指出,朱允熥可能並非完全沒有後人。據說他有一個遺腹子,名叫朱文坤。在幾十年後的明英宗時期,官方文書裡還出現過‘吳庶人’相關的記載,很可能指的就是他的後代。甚至在民間,也有自稱是朱允熥後人存在的說法,不過有趣的是,這些後人據說已經不再使用朱元璋為太子朱標一脈製定的輩分排行了。”

他稍微停頓,讓觀眾消化這個信息,隨即總結道:“無論如何,相比起我們接下來要說的這兩位,朱允熥這一支,雖然曆經磨難,但或許還算留下了一絲若有若無的血脈,結局相對……不那麼徹底。”

“而建文帝朱允炆本人雖然下落成謎,或許逃出生天,”朱迪鈉的語氣驟然變得沉重,“但他的兒子們,卻承受了更為確鑿和漫長的痛苦。”

畫麵中出現了兩個年幼孩子的身影,一個約莫六七歲,眼神懵懂;另一個更是尚在繈褓之中。

“建文帝的長子,太子朱文奎,”朱迪鈉的聲音帶著惋惜,“靖難之役南京城破時,他年僅六歲。據記載,他隨同其父建文帝一同失蹤,從此杳無音信。是死於皇宮大火之中?還是隨父親隱姓埋名,最終泯然眾人?這成了又一個曆史謎團。一個六歲的孩童,就這樣被曆史的驚濤駭浪所吞噬。”

畫麵轉向了一座森嚴的高牆,與之前囚禁朱允熥的地方頗為相似,但氣氛更為壓抑。

“而建文帝的次子,朱文圭,”朱迪鈉的聲音透出明顯的沉痛,“他的命運則更為清晰,也更為殘酷。城破之時,他僅僅隻是一個兩歲的嬰孩!然而,就因為他是建文帝的兒子,從那時起,他就被當時的永樂帝下令囚禁於中都鳳陽的祖陵之內,美其名曰‘厚養’,實則是與世隔絕的終身監禁!”

畫麵中,一個孩童在空曠的院子裡蹣跚學步,然後成長為少年、青年、中年……他始終在那高大的圍牆之內,活動的範圍有限,麵對的隻有冰冷的建築和看守的宦官軍士。他的眼神從懵懂到麻木,再到徹底的死寂。

“這一關,就是整整五十五年!”朱迪鈉的聲音提高,帶著曆史的控訴,“從懵懂無知的兩歲幼童,一直到白發蒼蒼的五十七歲老翁!他的人生,幾乎全部在囚禁中度過,外界的天翻地覆,王朝的興衰更迭,都與他無關。他被稱為‘建庶人’。”

畫麵再次變化,出現了明英宗朱祁鎮的形象。“直到明英宗朱祁鎮時,對其產生了一絲同情心,下令釋放了這位被囚禁半個多世紀的族叔。”朱迪鈉繼續說道,“英宗為他安排了住所,甚至替他娶妻,希望他能過上普通人的生活。然而,長達五十五年的囚禁生涯,早已徹底摧垮了朱文圭的身心。他被釋放時,甚至連牛馬都不認識,幾乎失去了正常生活的能力。出來不到兩年,這位可憐的‘建庶人’便潦草地走完了他悲劇的一生。”

畫麵最後,出現了明憲宗朱見深的形象。“在明憲宗成化年間,甚至還有官員上書,請求尋訪並冊封朱文圭的後人為王,以奉建文之祀,”朱迪鈉搖了搖頭,“但這一提議被明憲宗拒絕了。自此之後,關於‘建庶人’這一支的確切記載便徹底消失於史冊。建文帝的直係血脈,至此,可以說是徹底斷絕了。”

天幕的敘述暫時告一段落,但那漫長囚禁帶來的窒息感,卻彌漫開來。

天幕下,洪武十一年的奉天殿前,一片死寂。

朱元璋久久地望著天幕,臉上慣常的嚴厲神色漸漸被一種極其複雜的情緒所取代。他腦海中反複回響著“兩歲被囚,五十七歲放出,不識牛馬,兩年即卒”這幾句話。

他的目光,不由自主地轉向了此刻正侍立在一旁,因為天幕揭露的未來而臉色蒼白、眼神中帶著驚懼的太子朱標,不由得想起了那個這個月因為天幕提前透露的信息,自己一怒之下將那個同樣隻有兩歲的孩童朱允炆送回了鳳陽,恐怕他的將來就可能永遠不會出現的朱文圭一樣,連朱馬都不認識吧。

恍惚間,朱元璋仿佛看到,那個因為母親呂氏被自己懲罰的稚孫兒,其未來的命運,竟與天幕中所說的那個曾孫朱文圭的影子重疊了起來——都是自幼便被無形的枷鎖困住,一生不得自由,最終在壓抑中凋零。

“嗬……”朱元璋喉頭滾動,發出了一聲意味難明的輕笑,帶著無儘的滄桑和一絲不易察覺的苦澀,“這朱文圭的結局,聽起來,不就是咱眼前這允炆未來可能的寫照嗎?”

他這話聲音不高,卻像一道驚雷,炸響在朱標耳邊。

朱標伸出手,似乎想去輕輕攬住那遠在鳳陽的兒子顫抖的小肩膀,雖然撲了一個空,但他能感受到那單薄身軀裡傳來的恐懼。他抬頭望著天幕上那關於自己孫輩在另一時空)如此淒慘的描繪,再聽著父皇這近乎冷酷的聯想,心中百感交集,最終化作一聲悠長而沉重的歎息。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唉……”

這聲歎息裡,有對命運無常的無奈,有對權力傾軋的厭惡,有對骨肉相殘的悲慟,更有一股沉甸甸的壓力——他必須阻止這一切!絕不能讓他的兒子,他的孫子,再走上這條被囚禁、被磨滅的絕路!

朱棣依舊跪著,頭深深埋下。他未來的“功業”,竟然是以如此殘酷地對待兄長和侄兒的血脈為代價的嗎?連兩歲的孩童都不放過,囚禁至死……這讓他感到一陣陣的反胃和自我厭棄。

天幕上,朱迪鈉在講述了朱文圭令人扼腕的結局後,語氣忽然帶上了一絲困惑和探究,他話鋒一轉:

“說實話,每次研究到朱文圭這長達五十五年的囚禁生涯,我心頭都會冒出一個巨大的疑問。”

他頓了頓,似乎在組織語言,“如果說,建文帝朱允炆真的如許多野史所說,成功逃出了南京,並且一直隱姓埋名地活著……那麼,作為一個父親,他怎麼可能在長達數十年的時間裡,對自己這個年僅兩歲就被囚禁的兒子不聞不問?哪怕他自身難保,但一點嘗試尋找、營救或者至少確認兒子死活的消息都沒有?這於情於理,似乎都有些說不通。”

畫麵中出現了南京皇宮燃起大火的場景。

“所以,有時候我甚至會想,”朱迪鈉的聲音帶著懷疑,“或許,建文帝根本就沒有逃出去。他可能真的就如官方史書所記載的那樣,死於那場皇宮大火之中了。隻有這樣,才能解釋為何他對親生骨肉如此‘絕情’——因為他早已不在人世。”

但緊接著,他又自我反駁道:“不過,這種說法也存在問題。如果建文帝真的活著,以他當時已成‘欽犯’的身份,必然是東躲西藏,朝不保夕。他自身都難保,又哪裡有能力去顧及被嚴密看管的兒子?甚至,他可能根本不知道朱文圭是死是活,漫長的歲月和嚴密的封鎖,足以斷絕一切消息。”

這時,天幕上出現了新的畫麵,描繪著一位地方官員覲見皇帝,以及一位老僧被秘密接入宮中的場景。

“而且,這裡還有一個更讓人頭疼的矛盾點。”朱迪鈉拋出了另一個線索,“按照部分流傳較廣的說法,就在明英宗朱祁鎮正統五年,有一位名叫岑瑛的廣西思明府知府,據說找到了流落民間的建文帝,並將他送至京城。明英宗將其接入西內居住,直至老死。如果這個傳聞是真的……”

他的語氣充滿了不解:“那麼問題來了。如果正統五年建文帝真的被接入宮中,而他的兒子朱文圭是在明英宗天順元年才被釋放,這中間相隔了十多年!如果建文帝當時真的在宮中,明英宗為什麼不讓這對分離了半個多世紀的父子相見呢?這於情於理,都是極大的慰藉,也能彰顯皇恩浩蕩。但史書上對此毫無記載,這無疑是一個巨大的矛盾點。”

朱迪鈉最後攤了攤手,無奈地總結:“所以,關於建文帝的下落,以及他與兒子朱文圭之間這殘酷的‘無緣’,至今仍是籠罩在曆史之上的一團迷霧。或許,真相早已隨著當事人的逝去,永沉海底了。”

天幕下,眾人跟隨著朱迪鈉的講述,思緒也在曆史的種種可能中起伏。

朱元璋眯著眼睛,仔細聽著每一個字。當聽到“明英宗”這個廟號再次出現,並且其行事似乎還帶著一絲“仁慈”釋放朱文圭)時,他微微頷首,難得地評價了一句:“不管這件事兒是真是假,這個叫朱祁鎮的後輩,在這件事上,倒還算有點良心,知道給自家人一條活路。”

他顯然此時還不知道,這位“有點良心”的後世子孫,在未來將會釀成一場幾乎動搖國本的“土木堡之變”,成為大明王朝由盛轉衰的一個重要節點。若是知曉,恐怕此刻的評價就絕非如此了。

最終朱迪鈉用一句話結束了今天的直播:“反正這是朱標後代的最後消息了,此後的大明或者南明曆史上,再無朱標後代的消息,那怕南明對朱標、朱允炆恢複了廟號、帝號,但是並沒有朱標後代再出現過......

喜歡天幕直播:大明皇室的88種死法請大家收藏:()天幕直播:大明皇室的88種死法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東京:開局神選,三天製霸鈴蘭 七罪贖命 重生官場:我從基層逆襲成王 我的青春戀愛絕不可能扭曲且胃酸 荒島求生美女投懷送抱 穿成棄子?帶異能下鄉囤貨虐渣爽 天下第一!小說版 醫道:中醫傳人在火影 無限世界:開局俘獲劍之聖女 重生官場之權力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