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第30種死法:短壽的徐皇後_天幕直播:大明皇室的88種死法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天幕直播:大明皇室的88種死法 > 第104章 第30種死法:短壽的徐皇後

第104章 第30種死法:短壽的徐皇後(1 / 1)

天幕上,朱迪鈉在講完梅殷的遭遇後,正準備按順序盤點下一位,卻突然停頓了一下,拍了拍自己的額頭,對著虛空直播鏡頭)露出了一個歉意的表情。

“哎呀!各位朋友,實在抱歉,我差點遺漏了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她的去世,無論是對永樂皇帝個人,還是對永樂初年的政局,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朱迪鈉的語氣帶著一絲檢討,“這位就是永樂大帝的元配皇後——仁孝徐皇後,徐妙雲。”

此言一出,天幕下的眾人,尤其是徐達,心猛地一提。

“徐皇後在曆史上享有賢名,被譽為‘女諸生’,才華出眾,德行高尚。然而,這樣一位賢後,卻不幸早逝,於永樂五年1407年)七月崩逝,享年不過四十六歲。”朱迪鈉的聲音帶著惋惜,“關於她盛年早逝的原因,後世分析,主要有三個方麵。”

畫麵中出現了徐達、徐輝祖等人的形象,旁邊標注著他們的壽數,大多不算長壽。

“第一,可能與徐家的家族體質有關。”朱迪鈉謹慎地選擇著措辭,“魏國公徐達大將軍,雖然戰功赫赫,但也是壯年早逝注:曆史上徐達死於1385年,享年54歲)。其子徐輝祖等人,壽數亦不算長。徐皇後或許在一定程度上繼承了這種……嗯,不算特彆長壽的家族稟賦。”

畫麵轉換,來到了冰天雪地的北平城頭,一位身著王妃服飾、麵容堅毅的女子,正在寒冷的北風中,親自慰勉守城將士,組織防禦。

“第二,也是至關重要的一點,是在靖難之役期間,徐皇後為丈夫守住基業所付出的巨大辛勞和健康代價。”朱迪鈉的語氣充滿了敬意,“當年燕王朱棣率精銳襲取大寧,李景隆率領的朝廷數十萬大軍圍攻北平。是徐皇後,這位看似柔弱的王妃,展現出了驚人的勇氣和魄力。她親自登城督戰,在朔風凜冽、天寒地凍的城頭,與將士們同甘共苦,激勵士氣,最終等來了朱棣的回援,保住了北平這個根本之地。但經年累月的憂勞,加上那段時間在嚴寒中受損的身體,無疑為她日後的健康埋下了極大的隱患。”

畫麵再次變化,出現了徐輝祖閉門不出、鬱鬱寡歡的場景,以及宮中徐皇後聽聞消息後黯然神傷的模樣。

“第三,則是在永樂朝初年,她的親弟弟,魏國公徐輝祖的遭遇,給徐皇後帶來了巨大的精神打擊。”朱迪鈉歎息道,“徐輝祖堅決不向朱棣屈服,最終被削爵、自我幽禁。一邊是自己的丈夫,一邊是血脈相連、性格剛烈的親弟弟,看著弟弟如此境況,而自己身為皇後卻難以從根本上化解這份僵局,徐皇後內心的痛苦和煎熬可想而知。這種長期的鬱鬱寡歡,無疑也加速了她身體的衰敗。也就在聽到自己弟弟去世的消息沒幾天,病重的徐皇後也就去世了.....”

朱迪鈉總結道:“家族遺傳、守城積勞、親人變故帶來的憂思,這三重因素疊加,恐怕共同導致了徐皇後的早逝。一位賢德與智慧並存的皇後,最終卻以‘短壽’這種方式,告彆了她深愛的丈夫和正處於開拓時期的大明王朝,實在令人惋惜。”

天幕之下,奉天殿前。

端坐在勳貴首位的徐達,在聽到“徐家天生短壽”這幾個字時,身形猛地一晃,臉色瞬間蒼白了幾分。他下意識地握緊了拳頭,仿佛要對抗那無形的命運。坐在他旁邊的曹國公李文忠眼疾手快,連忙伸手扶住了這位老兄弟的肩膀,低聲道:“魏公,穩住!”

然而,李文忠自己心中也是七上八下。天幕提到李景隆圍攻北平時,徐皇後在城頭受累受寒,這豈不是說,自己那個不成器的兒子李景隆),間接上也成了損害徐皇後健康的“幫凶”?再想到朱元璋朱棣這對父子那“護妻狂魔”的名聲,李文忠不由得為自己和兒子李景隆的未來捏了一把冷汗。朱棣若是想起這茬,能不找李家的麻煩?

朱元璋和馬皇後對視一眼,都從對方眼中看到了痛惜。這些天以來,他們對徐家這個兒媳是萬分滿意的,聽到她未來竟如此早逝,馬皇後更是感同身受,輕輕歎了口氣。

天幕上,朱迪鈉並未深入講述徐皇後去世後的具體曆史事件,但直播間的網友們卻已經自發地討論開來,幾條代表性的彈幕飄過:

【愛逛景山的貓:徐皇後這一走,對永樂朝的影響,感覺就跟馬皇後去世對洪武朝的影響一樣,失去了最重要的賢內助和緩衝劑啊!】

【最愛方孝孺:樓上說的對,但也不完全對。朱元璋喪妻後那是磨刀霍霍向功臣,內部血流成河;你看朱棣喪妻後,他雖然也悲痛欲絕,但發泄方式“健康”多了——他帶著幾十萬大軍殺向漠北,專找蒙古人麻煩去了!某種程度上,算是把悲痛化為了開疆拓土的動力?】

【騎驢看洪武:確實,一個向內開刀,一個向外征伐,同樣是喪妻之痛,表現出來的形式和對國家的影響還真不一樣。】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朱迪鈉看著這些彈幕,點頭表示看到了網友的討論,但他謹守本章重點,沒有就網友的聯想進一步延伸,隻是總結道:“無論後世如何評價徐皇後早逝帶來的連鎖反應,她本人的賢德與付出,以及她短暫卻璀璨的一生,都足以在史冊中留下光輝的一筆。她的死,是永樂皇帝個人巨大的損失,也是大明王朝的一大憾事。”

天幕上,關於徐皇後早逝原因的討論並未停止,反而在朱迪鈉的直播間裡引發了更深入的探討。網友們似乎對“遺傳”這個話題格外感興趣。

【愛逛景山的貓】再次發言:“要我說,徐皇後早逝,根子恐怕就在徐家的短壽基因上。你們看啊,徐皇後給朱棣生的三個兒子——仁宗朱高熾、漢王朱高煦、趙王朱高燧,還有那幾個女兒,壽命都不算長吧?尤其是從朱高熾開始,後麵的大明皇帝,有幾個長壽的?”

這條彈幕仿佛打開了話匣子,更多網友加入討論。

【永樂年的小透明】附和道:“沒錯!仁宗朱高熾登基不到一年就沒了,才四十八歲;宣宗朱瞻基三十八歲;後麵的英宗、代宗……唉,仔細想想,除了嘉靖和萬曆皇帝靠著不上朝、修仙熬得久一點,大明中後期的皇帝壽命平均值確實不高。他們身上,可都流著徐達的血啊!徐大將軍自己也是五十四歲就走了,這短壽……怕不是刻在徐家血脈裡了?”

這條分析顯得格外紮眼,直接將大明皇室後續皇帝普遍不長壽的現象,與徐達的遺傳聯係了起來。

當然,也有網友提出不同看法。

【最愛方孝孺】反駁道:“永樂年的小透明你這說法太絕對了。朱高熾的兒子裡麵不是也有長壽的嗎?比如……此處網友可能一時想不起具體封號或名字,略作停頓)反正我記得有個王爺挺能活的。”

這時,另一個id為【騎驢看洪武】的網友插話道:“最愛方孝孺你說的那個長壽兒子應該是朱高熾的第六子朱瞻堈,但象他這樣長壽的例子太少了!而且他為什麼能長壽?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遠離政治中心,沒有當皇帝那份日理萬機的操勞和朝堂上的勾心鬥角!你看看那些在皇位上的,有幾個能輕鬆活到古稀之年的?壓力大、政務繁重,本身就很折壽,再加上可能存在的遺傳因素,可不就是雪上加霜了?”

朱迪鈉看著網友們的爭論,適時地插話總結道:“好了好了,各位朋友,關於遺傳學的問題我們就不深入探討了,這超出了我的專業範圍。不過,網友們的觀察確實指出了一個有趣的曆史現象:徐皇後及其子女,乃至後續多位大明皇帝的壽命,似乎都不算特彆長。這背後是遺傳、是操勞、是政治壓力,還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恐怕很難給出一個定論。我們隻能從史料記載中,看到這一連串相對短暫的生命軌跡。”

天幕下,奉天殿前。

朱元璋聽著天幕上關於“徐家短壽基因”以及其如何“影響”了大明後世皇帝壽命的討論,臉色變得有些微妙和複雜。

他不由自主地看向身旁的馬皇後。他的妹子,在另一個時空,不也是早早離他而去了嗎?天幕雖未明言,但他心裡清楚,馬皇後的早逝,恐怕也和徐皇後一樣,與早年隨他顛沛流離、在戰火硝煙中操心勞力、落下內傷根子脫不開乾係。想到這裡,他心中一陣揪痛,暗自下定決心:得讓太醫院好好給妹子調理身體,那些積年的舊傷,得想辦法根治才行!

然而,當他的目光下意識地掃過下方勳貴隊列中的徐達時,心情就變得有些矛盾甚至不悅了。徐家千好萬好,忠心、能乾、不結黨……可這短壽的毛病,怎麼偏偏也隨著血脈,流進了我老朱家的皇室之中?還影響到了咱的孫子、重孫子們?!這豈不是拖累了咱大明的國祚綿長?

他在心中暗自埋怨徐家的時候,卻選擇性遺忘了一點:就在不久前,當他聽到天幕提及徐達的兩個兒子徐輝祖】徐增壽)壽數不永時,內心深處其實是掠過一絲不易察覺的輕鬆甚至快意的。畢竟,功臣後代若都身強體壯、長命百歲,對於皇權而言,未必是件純粹的好事。外戚勢力過於綿長穩固,同樣是帝王心術需要警惕和平衡的。

這大概就是極致的雙標吧。

隻是這番心思,朱元璋是絕不會說出口的。他甚至在心裡為自己的埋怨找到了一個“合理”的借口:按他所想,徐皇後早點去世,雖然可惜,但從政治角度來看,或許也未必全是壞事。徐家縱然一門兩國公,榮耀無比,但若頂梁柱徐皇後)早逝,在位的不過是些年輕子弟,其家族在朝堂上的影響力和滲透力,自然就會隨之減弱,對於皇權而言,這反倒是更易於掌控的局麵。

喜歡天幕直播:大明皇室的88種死法請大家收藏:()天幕直播:大明皇室的88種死法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禁區之外:開局解鎖文明火種 唯一真神 我以抄經得長生,一字一句皆神通 祭壇獸武 我在三國當鍵盤俠 快穿:當心機女配拿了攻略劇本 魔門聖女懷身孕,爹是百歲老雜役? 全員攻略:是誰老婆還不一定呢! 穿越60我的簽到係統能爆肉 退休滿級大佬的養崽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