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漢王的封號也不吉利_天幕直播:大明皇室的88種死法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107章 漢王的封號也不吉利(1 / 1)

天幕上,關於“秦王”封號不吉利的調侃尚未平息,網友們又將矛頭指向了一個更顯赫、也更危險的封號。

id名為【景山下的貓】的網友用一種誇張的語氣評論道:“要我說,秦王這個封號畢竟還差著點意思。咱們永樂大帝後來給他那個二兒子朱高煦封的‘漢王’,那才叫真正的離譜,簡直是生怕自己兒子死得不夠慘!從古至今,你們掰著手指頭數數,哪個正經王爺敢正經八百地用‘漢王’這倆字?從老祖宗劉邦開始,到他那個不知道多少輩的孝子賢孫劉備,自個兒也隻敢稱‘漢中王’,不敢直接叫漢王!這封號壓不住,難怪朱高煦後來……”

這網友話隻說了一半,便戛然而止,留下無儘的想象空間。對於後世的網友們來說,朱高煦那被活活烤死在銅缸裡的結局幾乎是常識,無需贅言。然而,對於洪武十一年的時空而言,朱高熾尚且是個繈褓中的嬰兒,朱高煦是否存在都未可知,這未儘的預言更添了幾分神秘與驚悚。

【景山下的貓】的極端言論立刻引來了反駁。一個id頗為大膽,叫做【我家住順天】的網友立刻跳了出來:

“景山下的貓你說正常人誰封自己兒子為漢王?嘿,可惜還真有!唐朝李淵有個兒子叫李元昌,就封了漢王,後來牽扯進太子李承乾謀反案,被唐太宗給賜死了。這還沒完呢,”

這位網友似乎考據癖發作,繼續拋出一個猛料,“而且咱們看看洪武大帝,就在洪武十一年,也封了他一個兒子為漢王!名叫朱瑛!隻不過後來在洪武二十五年又改封為肅王了,所以才多活了幾年,一直活到永樂十七年才死,比他那短命的秦王二哥朱樉還多活了整整五年!”

這條留言信息量巨大,不僅指出了曆史先例,更直接把火燒到了當下,點明了朱元璋自己也曾做過類似“不智”之舉。

天幕下,端坐於奉天殿的朱元璋,聽著網友對自己毫不留情的“挖苦”和“考證”,臉色先是有些難看,但當聽到“洪武十一年封朱瑛為漢王”時,他猛地一拍自己的額頭!

“嗨呀!咱怎麼把這茬給忘了!”朱元璋恍然驚醒。他確實有這麼一個兒子,乃是庶出,排行第幾他一時都有些模糊,年初之時,大概是循例封王,也不知怎麼的,就給出了“漢王”這個封號。如今被天幕一點,再結合那網友所說的李元昌和未來朱高煦的悲慘下場,朱元璋頓時覺得這“漢王”二字無比刺眼,仿佛帶著血光之災。

“看來這天幕,也不全是胡說,是在提醒咱啊!”朱元璋心中暗道,一股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念頭湧了上來。他立刻下定決心:“改!必須得改!馬上就改!”

他甚至產生了一絲好奇:朱瑛這樣一個無足輕重、年紀尚幼的庶子,其封號的改變,是否能像那些重大曆史事件一樣,引發天幕的再次關注?或者說,這本身就是一種對“天命”的試探和修正?

想到此處,朱元璋不再猶豫,也顧不得此刻正在“觀看”天幕,直接對侍立一旁的貼身太監低聲而急促地吩咐道:“快!即刻傳朕口諭給中書省,皇子朱瑛,原封漢王不妥,著即更改為……改為肅王!對,就是肅王!讓他們擬旨,用印,明發!要快!”

太監領命,不敢有絲毫耽擱,立刻躬身快步離去安排。

朱元璋做完這件事,心中稍稍安定,但目光卻更加深邃地望向天幕。他想看看,這小小的、看似無關緊要的改變,是否會像投入曆史長河的一顆石子,激起一絲不一樣的漣漪。他這突如其來的舉動,也讓近旁留意到的馬皇後和朱標投來了疑惑的目光,但朱元璋隻是微微搖頭,示意他們繼續看下去。

天空中的幕布依舊閃爍著,網友們的爭論還在繼續,似乎並未因洪武皇帝這悄然改變兒子命運的一道急令而產生任何即時變化。但曆史的齒輪,或許已在無人察覺的角落,發出了極其微弱的、偏離原軌的聲響。

天幕上,朱迪鈉看著網友們關於封號玄學越扯越遠,甚至開始爭論起“漢王”和“秦王”哪個更不吉利,不由得揉了揉眉心,決定強行將話題拉回正軌。

“好了好了,各位朋友,封號的問題我們暫且放一放。”他提高了音量,試圖壓過彈幕的喧囂,“下麵讓我們繼續來看一看,永樂年間還有哪一位皇室成員的結局,堪稱‘經典’。”他略微停頓,似乎在腦海中快速篩選,隨即確定了一個目標,“對了,要說,就得說一說那位存在感不低,行事卻頗為……嗯,獨特的穀王——朱橞hui)。”

隨著朱迪鈉的話語,天幕上浮現出一位年輕親王的形象,麵容帶著幾分被嬌慣的傲氣。

“穀王朱橞,生於洪武十二年,是洪武皇帝的第十九子。”朱迪鈉介紹著他的背景,“他的生母是郭惠妃,這位妃嬪來頭不小,是滁陽王郭子興的女兒,也就是說,朱橞身上也流著一部分郭子興的血脈。或許是因為這層關係,加上他出生時朱元璋年紀已長,對這個幼子頗為疼愛,可謂是含著金湯匙出生的天潢貴胄。”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畫麵中顯示出朱元璋與年幼朱橞相處的溫馨場景後世影劇中作品的鏡頭)。“值得一提的是,”朱迪鈉補充道,“朱橞雖然年紀小,但與他那個比他年紀還大的侄子——皇太孫朱允炆,關係卻處得相當不錯。這份跨越輩分的親近,在後來也影響了他的選擇。”

畫麵轉到洪武年間的大同鎮,一座雄峻的王府矗立其間。

“洪武二十四年,朱橞受封穀王,就藩於大同。大同是北方重鎮,九邊之一,將如此要地封給朱橞,可見洪武皇帝對這個兒子的看重和信任。”朱迪鈉話鋒一轉,“然而,當建文元年,靖難之役爆發時,這位與建文帝私交甚篤的年輕王爺,並沒有像他四哥朱棣那樣起兵‘靖難’,而是做出了一個看似忠誠,實則……嗯,頗為倉促的決定——他直接放棄了自己的封國大同,一路跑回了南京城!”

天幕上出現朱橞棄藩南奔的畫麵,引得下方一陣低語。

“這一舉動,無疑讓焦頭爛額的建文帝朱允炆大為感動,更加信任這位‘忠貞不貳’的叔叔,給予他守衛京城重任。”朱迪鈉的聲音帶上了強烈的戲劇性,“然而,曆史的諷刺就在於此。當永樂元年,燕軍兵臨南京城下,局勢岌岌可危之時,正是這位深受建文信任的穀王朱橞,聯手曹國公李景隆,親手打開了金川門,迎入了燕軍!南京城防,瞬間瓦解。”

畫麵定格在洞開的金川門和洶湧而入的燕軍騎兵上,極具衝擊力。

“這次獻門之功,對朱棣而言,意義重大。他對於這個‘深明大義’的十九弟,自然是不吝封賞。”朱迪鈉繼續講述,“朱棣將朱橞的封地從邊塞苦寒的大同,遷到了富庶繁華的湖廣長沙府。這裡需要提一句,”

朱迪鈉特意強調,“寧王朱權,帶著他的八萬甲士和朵顏三衛入股‘靖難’,最初朱棣諾過‘中分天下’,結果彆說平分天下,連他心心念念的長沙,朱棣都沒給,最後隻得了南昌。由此可見,朱棣將長沙賜給朱橞,在當時看來,是何等厚重的獎賞和信任。”

畫麵中展現出長沙城的繁華,以及穀王府的奢靡景象。

“按說,到了這個地步,”朱迪鈉攤了攤手,語氣充滿了不解和一絲嘲諷,“這位穀王殿下,既有從龍之功,又得享富貴榮華,封地還是人人豔羨的好地方,他就應該安分守己,在長沙好好享受他的王爺生涯,把這潑天的富貴傳下去了吧?”

他刻意拉長了語調,留下一個懸念:

“然而——他偏不……”

天幕的講述在此恰到好處地停頓,將穀王朱橞那作死之路的後續,留給了無限遐想的空間,也勾得洪武十一年的觀者們心癢難耐,迫切想知道這個反複無常的王爺,後來又作出了什麼驚天動地的大死。

喜歡天幕直播:大明皇室的88種死法請大家收藏:()天幕直播:大明皇室的88種死法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師門不要我,反手建個更強的 我是修仙界當路人甲一 穿越大夏三十年 萬象戒:我靠空間異能收遍諸天奇 鬥羅:開局吻火舞 古墓簽到,我的寵物軍團超凶噠 我用BUG刷爆了修仙界 鳳寶臨世,滿朝文武爭著寵 修仙遊戲?我靠吞噬玩家變強 玄塵戰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