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死灰複燃的瓦剌與韃靼_天幕直播:大明皇室的88種死法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天幕直播:大明皇室的88種死法 > 第117章 死灰複燃的瓦剌與韃靼

第117章 死灰複燃的瓦剌與韃靼(1 / 1)

天幕上,朱迪鈉的講述進入了對安南統治的反思階段。

“隨著張輔和沐晟的協力作戰,安南的戰事最終以明軍的勝利告終。”朱迪鈉說道,“黎氏父子被擒,押送京師。然而,一個關鍵問題擺在了永樂皇帝麵前:如何統治這片新征服的土地?”

畫麵中出現了安南的地圖,上麵逐漸覆蓋了大明的旗幟。

“由於黎季犁父子對陳氏王族進行了殘酷的清洗,加上戰亂影響,陳氏的直係後裔確實難以尋訪。”朱迪鈉解釋道,“在這種情況下,直接設立流官統治,建立交趾布政使司,似乎成了唯一的選擇。永樂五年,大明正式在安南設立三司,將其作為行省直接管轄。”

但他隨即話鋒一轉,指出了其中的困境:“然而,不得不說,在明初,對於雲南、貴州乃至安南這類邊疆、民族情況複雜的地區,僅僅設立布政司派遣流官,而沒有一位有分量的親王,或者像沐家鎮守雲南那樣擁有巨大威望和實力的強勢家族長期坐鎮,統治是極難穩定的。”

“安南,就此成了永樂皇帝在位二十多年間,一塊始終無法徹底消化,卻又舍不得放棄的‘牛皮糖’。”朱迪鈉用了一個形象的比喻,“明軍主力一撤,當地的反抗就此起彼伏;朝廷賦稅征收困難,行政管理阻力重重。整個永樂時期,安南地區大規模的叛亂就發生了數次,小規模的騷亂更是連綿不絕。大明需要不斷投入兵力、財力去維持統治,消耗巨大,得到的回報卻遠低於預期。”

畫麵中出現了明軍鎮壓安南反抗,以及當地百姓艱難生活的場景,凸顯出統治的艱難。

“可以說,”朱迪鈉總結道,“永樂大帝憑借強大的國力強行咽下了安南這塊土地,但他的腸胃行政和同化能力)卻始終無法很好地消化它,導致這塊疆土成了帝國一個持續流血的傷口,咽不下去,吐出來又不甘心,處境十分尷尬。”

天幕下,朱元璋聽著朱迪鈉對安南統治困境的分析,臉色凝重。他看向殿下的朱標和朱棣,目光又掃過其他皇子以及文武大臣,沉聲開口,語氣中帶著一絲為自己政策辯護的意味:

“你們都聽到了?後世子孫覺得直接派流官管不住那些邊遠之地!咱當初為何要封建諸王,鎮守邊疆?就是因為自宋末以來,中原淪於異族之手幾百年,南北東西,風土人情各異,人心渙散!若不派咱的兒子,咱的骨血去坐鎮,如何能儘快收攏人心,穩固疆土?靠那些幾年一任、不知根底的流官嗎?”

他這番話說得擲地有聲,仿佛在向所有人強調他分封藩王的必要性和正確性。

然而,站在文臣班列中的李善長,低垂著眼瞼,心中卻是一陣嘀咕:“陛下啊陛下,您總是有您的道理。可您就沒仔細想想,您這藩鎮設下去,是好是壞?邊鎮是穩固了,可也養出了燕王這般……他不敢細想)又如那沐英,雖是義子,其子沐晟在雲南,儼然已是半獨立的格局。這說明什麼?說明封親兒子,可能覬覦中樞大位;反而是沐英這等毫無血緣的乾兒子,因為根基全仰仗皇室,反而更能安心鎮守邊陲,更為可靠一些……”

當然,這番大逆不道的心思,李善長是萬萬不敢表露分毫的,隻是將其深深埋藏在心底,臉上依舊是那副恭謹聆聽聖訓的模樣。

天幕上,朱迪鈉的講述進入了永樂朝的另一個重要階段。

“雖然坐上皇位的過程充滿了爭議,但不可否認,在永樂七年之前,整個大明帝國相對而言是風平浪靜的。”朱迪鈉評價道,“尤其是隨著鄭和船隊帶回帖木兒帝國陷入內亂、再無東顧之力的確切消息後,朱棣肩頭最大的外部威脅終於解除。他利用這寶貴的七年時間,大力恢複因靖難之役而損耗的國力,整頓內政,使得帝國從內戰的創傷中逐漸喘過氣來。”

畫麵中出現了百姓農耕、商旅往來、朝廷頒布休養生息政策的景象。

“然而,表麵的平靜下,北方的隱患卻在滋長。”朱迪鈉話鋒一轉,“靖難之役的一個深遠惡果,在遼東逐漸顯現。當年為了對抗建文朝廷,朱棣通過計謀和裹挾,將原本鎮守大寧的重鎮——包括能征善戰的朵顏三衛在內的近十萬精銳,整體搬遷到了北平地區。這一舉動雖然壯大了他‘靖難’的力量,卻也導致整個遼東防線瞬間空虛,失去了最可靠的一支機動作戰力量。”

“與此同時,”朱迪鈉繼續道,“在洪武年間被多次沉重打擊、幾乎一蹶不振的北元勢力,經過幾十年的休養生息,竟然再次死灰複燃。雖然他們內部也分裂成了瓦剌和韃靼兩部,彼此爭鬥不休,但在麵對明朝時,依然共尊一個名義上的大汗,並不時南下,侵擾大明邊境,劫掠人畜,成為了北方新的邊患。”

畫麵中出現了蒙古騎兵在草原上集結,以及他們襲擊大明邊境堡寨的場景。

“麵對北元的再次寇邊,此時仍坐鎮南京尚未正式遷都)的永樂皇帝朱棣,決定給予強有力的回擊。”朱迪鈉說道,“他派出了靖難功臣中的重量級人物——淇國公丘福,並配屬了王聰、火真、王忠、李遠等一批侯爵將領,率領十萬大軍,北征韃靼!”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然而,”朱迪鈉的語氣帶上了遺憾和批判,“這位丘福國公,勇猛有餘,卻並非帥才。他或許是被早年的勝利衝昏了頭腦,或許是想複製當年藍玉在捕魚兒海那樣的奇功,竟然犯了兵家大忌——輕敵冒進!他拋下主力大軍,僅僅率領數千輕騎,孤軍深入漠北,企圖尋找韃靼主力進行決戰。”

“結果可想而知。”朱迪鈉沉痛地說,“丘福率領的這支先鋒部隊,在臚朐河今克魯倫河)流域,陷入了韃靼主力精心設置的埋伏圈。蒙古騎兵利用地形優勢,四麵合圍,發起猛烈攻擊。明軍寡不敵眾,又身處絕地,最終全軍覆沒!淇國公丘福,以及隨軍的四位侯爵——王聰、火真、王忠、李遠,全部力戰陣亡!”

畫麵中出現了明軍騎兵在草原上陷入重圍,死戰不退最終血染黃沙的悲壯場景。

“這是永樂朝對蒙古用兵一次極其慘重的失敗,”朱迪鈉總結道,“不僅損失了數乾精銳騎兵,更折損了包括一位國公、四位侯爺在內的一大批高級將領,對明軍的士氣和北邊防務造成了沉重打擊。這場慘敗,也徹底暴露了靖難功臣集團在獨立指揮大規模野戰,尤其是麵對靈活機動的遊牧騎兵時的能力短板。”

天幕下,朱元璋看著天幕上描繪的慘烈敗績,臉色陰沉,久久不語。他仿佛能看到老四朱棣)在南京接到敗報時那震怒而又無奈的神情。

沉默了半晌,朱元璋才發出一聲複雜的歎息:“老四兒……他本人是能打的,可他手底下,真正能獨當一麵、堪為大將的人才,實在是太少了啊!”

這一刻,他甚至不由自主地產生了一絲埋怨——埋怨自己為了給繼承人掃清障礙,殺伐過重,藍玉、傅友德、馮勝……一大批能征慣戰、富有經驗的老將都被清洗。倘若這些人在永樂年間還在,何至於讓丘福這等有勇無謀之輩擔當如此重任?

更深一層,一個他平時不願細想的念頭浮現出來:如果……如果咱在標兒去世後,選擇的繼承人不是朱允炆,而是更像自己、更擅征伐的老四,那麼很多功臣是不是就不用殺了?他們可以繼續為國效力,培養下一代將領。而沒有那場持續四年的靖難之役,軍中第二代、第三代的優秀苗子也不會大量死在內部消耗中,北征韃靼,又怎會落到無人可用,以至於讓丘福這等角色擔綱主力,釀成如此慘禍?

這番思緒沉重而複雜,帶著對過往決策的隱約悔意和對曆史另一種可能性的揣測。天空中的幕布,將北疆的慘敗與一個開國皇帝深沉的反思,一同定格在洪武十一年的夜空下。

喜歡天幕直播:大明皇室的88種死法請大家收藏:()天幕直播:大明皇室的88種死法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紅色狙擊培訓學校的女校長 禁區之外:開局解鎖文明火種 唯一真神 我以抄經得長生,一字一句皆神通 祭壇獸武 我在三國當鍵盤俠 快穿:當心機女配拿了攻略劇本 魔門聖女懷身孕,爹是百歲老雜役? 全員攻略:是誰老婆還不一定呢! 穿越60我的簽到係統能爆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