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突破0.1美元帶來的興奮逐漸沉澱為一種更堅實的信心,而a股試水的成功則證明了李娜金融分析能力的可靠性。林澈意識到,隨著攤子越鋪越大,僅靠他們三人在宿舍裡單打獨鬥,效率低下且風險越來越高。
陳默需要專注於更底層的算法和未來礦機的研究,而不是整天守著幾台電腦挖礦。李娜需要更係統化的數據支持和處理,而不是手動搜集零散信息。而他自己,更需要從繁瑣的具體操作中解脫出來,專注於更高層麵的戰略和資源整合。
是時候組建一個真正的、哪怕是最微小的工作室了。
這個想法得到了陳默和李娜的一致支持。陳默受夠了在宿舍挖礦時提心吊膽怕被室友發現,李娜也渴望有一個更安靜、更專業的環境進行分析工作。
選址很快確定。就在大學城附近的一個老式居民小區裡,租下了一套兩室一廳的房子。房子有些年頭,但還算乾淨整潔,關鍵是租金便宜,且足夠隱蔽。
簡單的打掃和布置後,林澈去打印店做了一個簡單的亞克力牌子,上麵刻著四個字:
【澈澈工作室】
名字有點土,甚至帶點學生氣的玩笑意味,但林澈並不在意。名字不重要,重要的是在這裡做的事情。
牌子掛在大門一側,一個微小而隱秘的據點,就此成立。
客廳被改造成公共辦公區,擺上了四張二手淘來的辦公桌和電腦椅。主臥室作為林澈的辦公室兼會議室,次臥室則預留為未來的小型機房或儲藏室。
“澈澈工作室”掛牌成立後的第一要務,就是招人。他們需要幫手。
招聘目標非常明確:吃苦耐勞、背景乾淨、有基礎專業技能、且對薪酬滿意的在校生。不需要天才,需要的是可靠的執行者。
林澈讓陳默和李娜各自去自己的院係裡物色人選。
陳默很快找到了兩個計算機學院大二的學弟:一個叫趙剛,黑黑壯壯,話不多,但動手能力極強,擅長硬件擺弄;另一個叫孫磊,戴個眼鏡,有點內向,但對inux係統和網絡配置非常熟悉。兩人都是技術宅,家庭條件一般,正在尋找兼職機會。
李娜則通過觀察和打聽,在金融學院找到了一位大一的學妹,叫周婷。小姑娘文文靜靜,心思細膩,exce函數用得極溜,對數字敏感,而且做事極其認真負責,是那種能把枯燥的數據整理工作做到一絲不苟的人。
林澈親自和三人分彆談了話。沒有畫不切實際的大餅,而是非常實在:
“工作內容可能比較枯燥,主要是協助他們指陳默和李娜)做一些技術性的輔助工作和數據整理。需要保密,不能對外說工作室的具體業務。”
“工作時間相對靈活,按課時安排,但需要保證投入。”
“月薪,5000塊。”
“五千?!”
當這個數字從林澈嘴裡說出來時,三個學弟學妹幾乎同時瞪大了眼睛,倒吸了一口涼氣。
2010年,對於一個在校大學生來說,這絕對是一筆難以想象的“巨款”。當時普通的兼職,發傳單、做家教、當服務員,一個月能掙一千塊就已經很不錯了。五千塊,甚至超過了當時很多一線城市白領的起薪!
“學…學長,真的一個月五千?”孫磊推了推快滑下鼻梁的眼鏡,聲音都有些結巴。
“嗯,稅後。”林澈肯定地點點頭,“做得好,以後還會漲。但要求就一點:嘴嚴,活好。”
巨大的金錢誘惑和林澈身上那種超越年齡的沉穩氣場,徹底擊垮了三個年輕人的猶豫。他們幾乎沒有任何猶豫,就忙不迭地點頭答應下來。
入職第一天,三個新人懷著忐忑又興奮的心情,走進了“澈澈工作室”。
陳默帶著兩個學弟,開始布置他們的“礦場”。四台經過改裝的台式機又添置了兩台)在次臥室裡嗡嗡作響,趙剛和孫磊的任務就是保證這些機器7x24小時穩定運行,處理一些基本的軟件故障和網絡問題,並記錄每天的算力和產出。對於計算機係的他們來說,這工作並不難,但貴在持久和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