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的鐘聲猶在耳畔回蕩,“澈澈工作室”已然摒棄了假期的慵懶,如同上緊了發條的精密儀器,全力朝著2011年的三大目標衝刺。
股市方麵,李娜和周婷埋首於海量數據和財報之中,按照年度計劃尋找著下一個“伊利股份”。而技術側的重擔,則幾乎全壓在了陳默和他的兩個學弟身上——十萬枚比特幣的年度囤積目標,像一座大山,單靠那幾台經過優化的cpu礦機,無異於愚公移山。
陳默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但更多的是一種被挑戰激發的興奮。他將目光投向了比特幣論壇上一些極客開始討論的新方向——gpu挖礦。
cpu中央處理器)是通用型的,擅長處理複雜多變的邏輯任務,但用於比特幣這種需要海量重複哈希計算的“體力活”,則顯得效率低下。而gpu圖形處理器),最初是為處理圖像渲染中大量並行計算而設計,其核心數量遠超cpu,架構正好適合比特幣挖礦這種“簡單粗暴”的重複勞動。
論壇裡的技術帖聲稱,一塊中高端的顯卡gpu),其挖礦算力甚至可以超越當時頂級的cpu十倍以上!
這個數字讓陳默的心臟砰砰直跳。如果這是真的,那挖礦效率將得到質的飛躍!
他立刻將這一情況彙報給了林澈。
“gpu挖礦?十倍效率?”林澈聽到這個消息,眼中瞬間爆發出銳利的光芒。他當然知道這是比特幣挖礦史上第一次重要的技術演進,隻是沒想到會由陳默主動提出並準備實施。這再次證明了他沒有看錯人。
“需要什麼?”林澈言簡意賅。
“錢。”陳默的回答更簡單,“需要買高性能的顯卡、配套的主板、電源,還有…電費會增加很多。”
“需要多少,直接報預算。”林澈毫不猶豫地授權,“儘快搞出一台原型機測試效果。成功了,我給你慶功!”
有了林澈的全力支持,陳默如同拿到了尚方寶劍。他帶著趙剛和孫磊,幾乎泡在了中關村和各大電腦論壇裡,研究配置,對比價格,淘換二手配件。
幾天後,一堆散發著電子元件特有氣味的硬件被搬進了“澈澈工作室”的次臥室。
接下來的幾天,這間小屋變成了一個瘋狂的實驗室。電烙鐵、螺絲刀、散熱的矽脂、雜亂的線纜鋪了一地。陳默負責核心設計和係統調試,趙剛負責硬件組裝和散熱改造,孫磊則負責網絡配置和遠程監控腳本的編寫。
空氣中彌漫著焊錫的味道和三個技術宅激烈的討論聲。
“這塊hd5970顯卡功耗太高,得單獨加強供電!”
“散熱風扇必須改裝,原裝的根本壓不住!”
“係統用精簡版的inux,所有不必要的進程全部殺掉,資源全力供給挖礦程序!”
林澈和李娜偶爾會過來看一眼,隻見機器外殼被拆開,巨大的顯卡閃爍著幽幽的彩光,密密麻麻的風扇發出巨大的轟鳴,幾乎蓋過了人聲。這裡不再像辦公室,更像一個小型的、狂野的礦場。
經過數次失敗、藍屏、重啟後,在一個深夜,第一台由多塊高端顯卡組成的gpu挖礦原型機,終於調試成功!
陳默顫抖著手,運行了經過他再次優化的挖礦程序。
命令行窗口彈出,綠色的哈希值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瘋狂刷新滾動,速度快到幾乎看不清數字!
屏幕右下角顯示的算力數值,如同脫韁的野馬,一路飆升,最終穩定在了一個讓所有人瞠目結舌的數字——遠遠超過了之前所有cpu礦機算力總和的十倍!
“成功了!成功了!”陳默激動地一拳砸在桌子上,聲音嘶啞,眼圈因為連續熬夜而布滿血絲,但眼神卻亮得嚇人。
趙剛和孫磊也興奮地擊掌歡呼!
“快!看看收益!”聞訊趕來的林澈壓抑著激動催促道。
陳默切換到挖礦池的監控頁麵。由於算力暴增,他們已經不需要獨立挖掘,而是加入了礦池,按算力貢獻份額穩定獲得比特幣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