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戰略投資,是在無人問津時播種,在人聲鼎沸時收獲。當世人的目光被眼前的喧囂吸引,智者已看向下一個輪回的起點。
2015年的日曆繼續前翻,a股市場的驚濤駭浪逐漸平息,澈宇科技的投資重心再次回歸全球視野。在公司略顯靜謐的會議室裡,核心團隊的注意力聚焦在另一塊沉寂已久卻始終未曾離開視野的屏幕——比特幣行情圖。
屏幕上,那條曾經在2013年驚豔世界、又在2014年墜入深淵的k線,此刻正如同進入蟄伏期的巨獸,在200美元的關鍵心理價位附近,進行著漫長而令人窒息的窄幅震蕩。價格波動極小,交易量萎靡,論壇裡昔日的狂熱早已消散,隻剩下一些鐵杆信徒和技術極客在討論著“區塊鏈”這個更為底層和技術性的概念,偶爾夾雜著對價格絕望的哀嚎。
“澈哥,”陳默打破了沉默,語氣中帶著一絲不確定和期待,“這價格……在200美元這兒已經趴了快三個月了。死水一潭。門頭溝事件的陰影好像散得差不多了,挖礦成本也差不多在這附近形成支撐。咱們……要不要再補點倉?”
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林澈。他們還記得2014年底林澈在200美元附近果斷抄底5萬枚的英明決策,那時的恐懼與如今的麻木如出一轍。
李娜調出了一係列新的數據分析圖表,她的聲音冷靜而客觀:
“林總,陳默的判斷有數據支撐。從鏈上數據看,長期持有者的持倉比例在穩步上升,說明籌碼正在從短期投機者手中向看好其長期價值的人手中轉移。”
“更重要的是,”她切換了一張圖表,上麵顯示著幾則不起眼的新聞摘要,“‘區塊鏈’技術開始真正受到大型金融機構和科技公司的關注。華爾街的投行、矽穀的風投,都在發布研究報告或成立內部小組研究這項技術,雖然他們談論的是‘分布式賬本’,但其底層就是比特幣網絡。這表明institutionainterest機構興趣)正在萌芽,這是過去從未有過的積極信號。”
“雖然短期價格驅動因素不明,但長期基本麵的基石正在被悄然夯實。”
林澈的目光掃過那些圖表和新聞,眼神深邃如古井。他看到的不僅僅是數據,更是未來波瀾壯闊的圖景。他清楚地知道,現在這個令人昏昏欲睡的橫盤階段,正是曆史級彆的黃金坑,是上帝送給認知先行者的最後一份廉價禮物。
“默哥,娜姐的分析沒錯。這不是死水,這是爆發前夜的極致壓縮。”林澈的聲音沉穩而有力,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信念,“機構的目光已經投來,說明價值的曙光已現。而大眾的目光還停留在過去的傷疤上。這就是認知差,這就是我們的機會。”
他停頓了一下,下達了清晰的指令:
“執行加倉計劃。”
“動用1000萬美元資金,在200美元價位附近,分批買入5萬枚比特幣。注意節奏,不要驚動市場。”
“1000萬……美元?”陳默確認了一下數字,這意味著公司將再次投入超過6000萬人民幣的巨資壓注在這個沉寂的市場。
“對,1000萬美元。”林澈肯定地點頭,“這很可能是最後一次能以200美元級彆價格收集到大量比特幣的機會。一旦機構資金大規模湧入,或者下一個應用爆點出現,這個價格將一去不返。”
命令就是方向。交易團隊立刻行動,龐大的資金開始如同細流彙入沉寂的池水,悄無聲息地吸納著那些失去耐心的投資者拋出的籌碼。
操作持續了數日,最終順利完成。
李娜更新了資產報表,向全員通報:“加倉完成,平均成本201美元。截至目前,公司比特幣總儲備達到16萬枚。按現價計算,總市值約3200萬美元約合2.2億人民幣)。”
16萬枚!
這個數字讓團隊成員們精神一振。這是他們在旁人恐懼和忽視中,通過兩次精準的底部布局,積累下的驚人籌碼。
“3200萬美元……聽起來不少,但比起咱們在a股的經曆,感覺還是太慢了。”一個年輕交易員小聲嘀咕了一句。
“慢?”林澈聽到了這句話,他轉過身,看著所有人,語氣前所未有的嚴肅,“在投資的世界裡,最快的速度,往往來自於初期的緩慢布局和長期等待。”
“我們現在做的,不是在炒幣,而是在以史無前例的低價,囤積未來數字世界的‘核心資產’,是在為下一個比2015年a股更宏大、更全球化的牛市,打下最堅實的基礎。”
“記住今天這個價格。我相信,用不了太久,你們會為今天我們所付出的‘耐心’而感到震驚。”
他的話語如同重錘,敲在每個在場者的心上。他們再次意識到,林澈的目光永遠比他們看得更遠。
會議結束,林澈獨自留在會議室。
他看著屏幕上那條平平無奇的橫線,仿佛能穿透時間,看到它未來一飛衝天、改變無數人命運的模樣。
200美元的比特幣。
這是時代給予的最後一次溫柔提醒。
而澈宇科技,已然抓住了這稍縱即逝的機遇,將16萬枚未來的數字黃金,牢牢鎖進了自己的保險箱裡,靜候那場注定要震驚世界的風暴來臨。
布局,已然完成。剩下的,便是交給時間。
喜歡重生2010:從投資小米開始請大家收藏:()重生2010:從投資小米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