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北歐返回京城,空氣中殘留的年味很快被高效運轉的商業節奏所取代。節後的澈資本辦公室,彌漫著一種銳意進取的蓬勃氣息。
周一上午,例行投資晨會。陽光透過百葉窗,在長條會議桌上切割出明暗交錯的光帶。林澈坐在首座,聽著各小組負責人的彙報,神色沉靜。
輪到數字貨幣小組。負責人李娜點開投影,屏幕上展現出比特幣從2015年低點至今的k線走勢圖。一條曾經劇烈波動的曲線,此刻正展現出一種罕見的、穩健的上升趨勢。
“林總,各位同事,”李娜推了推她的金絲邊眼鏡,語氣冷靜而專業,一如她分析a股報表時的模樣,“比特幣價格在上周,已經突破了500美元整數關口。目前穩定在505美元左右震蕩。”
她在圖表上畫出一個圈,“值得注意的是,這一輪的上漲,波動率明顯低於2013年那波。成交量是溫和放大,而非急劇放量。從鏈上數據和交易所資金流入情況看,我們發現一些新的、體量不小的地址在持續建倉,其操作手法更接近於傳統機構的定投策略,而非散戶的追漲殺跌。”
她切換了一張圖表,展示澈資本自身的持倉情況。
“基於林總前期的布局和我們在2015年期間的持續吸納,截至目前,公司冷錢包內共囤積比特幣160,000枚,綜合成本遠低於當前市價。”
她頓了頓,報出一個精確的數字:“按當前505美元市價計算,我們這部分持倉的市值是……”
她身後的屏幕立刻跳出一個數字:80,800,000。
“折合人民幣約為5.33億元。”按2016年初約6.6的彙率計算)
會議室內響起一陣低低的、克製的讚歎聲。雖然公司總資產的大頭在小米,但比特幣這不到一年時間從2.2億漲到5.3億的增幅,依然極具視覺衝擊力。這對於節後剛收心回來的團隊而言,無疑是一劑強心針。
“哇哦!”負責二級市場操作的陳默忍不住吹了聲口哨,身體前傾,盯著那曲線,“這玩意兒……快摸到2013年那波牛市的高點了吧?我記得好像是1163美元?這都快一半了!這次能衝到多少?八百?一千?”
他的問題也代表了會議室裡不少人的好奇。目光紛紛投向主座上的林澈。
林澈的手指在桌麵上輕輕敲擊了一下,目光掃過屏幕上那條平穩向上的曲線,語氣平淡卻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確定性:
“2013年的高點?那隻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小山丘。”他微微後靠,眼神裡是一種俯瞰般的洞見,“我們看到的,不是反彈,而是新一輪超級牛市周期的基礎構築階段。機構資金的試探性入場,隻是開端。”
他停頓了一下,迎上所有團隊成員的目光,清晰地吐出幾個字:
“真正的爆發,在2017年。”
然後,他給出了一個讓在場除李娜外所有人都瞬間瞠目的預測:
“這一輪周期的頂點,不會隻是一兩千美元。它的目標,至少在一萬美元以上。”
“一萬美元?!”
“我的天……那得是多少倍?”
會議室內響起一片倒吸涼氣的聲音和難以置信的低語。這個數字遠超當下大多數人的想象極限。按照當前500美元計算,那就是20倍!按照他們的成本價計算,更是數百倍的漲幅!
陳默張了張嘴,半天才憋出一句:“澈哥……這,這可能嗎?”
不是不相信林澈,而是這個目標實在太過駭人。
李娜接過了話頭,她的分析總是能冷靜地支撐林澈的判斷:“從技術層麵看,並非不可能。林總判斷的機構入場跡象,我和團隊也觀測到了。如果這成為趨勢,帶來的資金量將是過去以散戶和極客為主的市場無法比擬的。而且,區塊鏈底層技術的應用敘事正在擴散,這不再是單純的投機標的,開始附著‘價值存儲’和‘數字黃金’的新故事,這更容易吸引大型資本。”
她看向林澈,得到後者一個微微頷首的肯定,繼續說道:“所以,我們的策略依然是:堅定持有,忽略短期波動。市場的情緒和資金,正在為我們抬轎。”
林澈最後總結,一錘定音:“娜姐的分析很到位。2016年,對於比特幣而言,將是蟄伏、蓄勢、夯實基礎的一年。波動會有,但大趨勢是向上的。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拿住手裡的籌碼,像巨鯨一樣保持耐心,靜待風起。”
他的目光變得銳利起來,“而這股風,已經起於青萍之末了。散會。”
會議結束,團隊成員們一邊收拾東西,一邊仍在興奮地低聲討論著“一萬美元”的可能性。懷疑有之,但更多的是一種被宏偉藍圖激發的亢奮和信心。
陳默湊到李娜身邊,低聲問:“娜姐,真能到一萬啊?”
李娜合上筆記本,淡淡一笑:“林總什麼時候看錯過大趨勢?做好倉位管理,盯著數據,執行就好。”
林澈最後一個離開會議室,走到巨大的落地窗前。樓下是車水馬龍的金融街,繁華而忙碌。
他嘴角勾起一絲不易察覺的弧度。
五年布局,蟄伏潛行。巨鯨已然深潛,隻待那驚雷炸響,便可乘風破浪,直上九天。
2017年……那場席卷全球的瘋狂盛宴,他早已備好了最大的餐盤。
比特幣的穩步上漲,如同戰鼓前的悶響。
喜歡重生2010:從投資小米開始請大家收藏:()重生2010:從投資小米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