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依舊籠罩在節後的慵懶氛圍中。然而,澈資本的會議室內,卻已是一派敏銳與專注的景象。林澈的目光,已從上一年的傳統產業周期,投向了移動互聯網浪潮中一個尚未被主流資本廣泛察覺的隱秘角落。
“拚好貨?”李娜看著林澈遞過來的簡單項目簡介,眉頭微蹙。這份簡介粗糙得甚至不像一份正規的商業計劃書,更像是一個產品構想。“林總,您說的是那個主要在微信群裡通過拚團模式賣水果、零食的創業項目?”
“沒錯。”林澈語氣肯定,“但它很快就會更名為‘拚多多’。而它的野心,絕不僅僅是賣水果。”
陳默湊過來看了看資料,撓頭道:“澈哥,這模式聽起來沒啥技術含量啊?就是團購的變種嘛。而且主打低價,感覺像是消費降級?和我們之前投的小米、頭條那種高大上的調性不太一樣啊。”
團隊其他成員也流露出類似的疑惑。此時,主流投資圈的目光仍聚焦在消費升級、o2o、跨境電商等光鮮賽道,對於這種紮根於微信生態、瞄準低線市場的“草根”項目,普遍缺乏興趣甚至帶有偏見。
林澈微微一笑,深知這正是巨大的認知差所在。他腦海中清晰浮現著拚多多未來幾年狂飆突進,最終與淘寶、京東三分電商天下的圖景。
“你們看到的或許是‘消費降級’,但我看到的是一個被長期忽略的、擁有十億人口的巨大市場正在被互聯網喚醒。”林澈走到白板前,畫出了一個簡單的金字塔,“傳統的電商巨頭,服務的是塔尖和塔身上部的用戶。而塔基的、廣闊的下沉市場,他們的購物需求、社交方式,需要一個全新的、完全適配的模式來滿足。”
他詳細剖析著拚多多的核心優勢:
“第一,極致的性價比與社交裂變:拚團模式天然帶來低價,利用微信的社交關係鏈進行裂變傳播,獲客成本極低,速度極快。這完美契合了下沉市場用戶對價格敏感、又有強烈社交歸屬感的特性。”
“第二,微信生態的紅利:它生長在微信這個超級app內,無需單獨下載,支付便捷,分享容易,幾乎是無摩擦的爆發式增長。”
“第三,創始人黃崢:他對算法、對供應鏈的理解,以及‘分布式ai’匹配供需的理念,是這套模式能運轉的核心。這個人,值得我們下注。”
林澈看著仍在消化信息的團隊,拋出了一個更具衝擊力的判斷:“不要被‘低價’迷惑。當它彙聚了海量的用戶和訂單後,它將對上遊供應鏈產生巨大的議價權和改造能力,這將構築起強大的壁壘。它的未來,是成為一個服務最廣大人群的新電商基礎設施。”
他建立了清晰的決策邏輯:
洞察下沉市場巨大空白+社交拚團模式精準匹配需求+微信生態紅利窗口期+強有力的創始人=潛在的電商新極。
“現在,正是它最需要資金、估值也最合理的天使輪或a輪階段。”林澈果斷下令,“李娜,立刻組織團隊進行深度儘調,重點評估其用戶增長數據、供應鏈把控能力和技術架構。陳默,想辦法直接聯係創始人黃崢,表達我們的投資意向。我們要搶在大多數機構反應過來之前,成為其早期最重要的投資人之一。”
儘管內心仍有疑慮,但基於林澈過往近乎神準的判斷,團隊迅速行動起來。儘調結果反饋積極:拚多多的用戶增長曲線確實呈現出驚人的陡峭度,遠超同期其他電商項目,且模式在目標人群中接受度極高。
數月後,經過多輪磋商,澈資本成功參與了拚多多的早期融資。林澈力排眾議,投入5000萬美元,獲得了拚多多一個相當可觀的股權比例。這個投資額和估值,在當時的早期投資圈已屬大手筆,但林澈深知,與未來相比,這無疑是撿到了巨大的便宜。
簽約儀式後,林澈與黃崢有過一次深入的交談。他沒有過多指點江山,而是重點表達了對“普惠”理念的認同和對團隊執行力的信任。這種尊重和遠見,給黃崢留下了深刻印象,為未來更深度的合作奠定了基石。
投資完成後,拚多多的發展速度甚至超出了林澈最樂觀的預期。更名後的拚多多如同一艘搭載了火箭發動機的巨輪,在微信的海洋裡破浪前行,用戶量、gv商品交易總額)呈指數級增長。
澈資本會議室內,李娜定期彙報著拚多多的最新數據,語氣中早已沒有了當初的疑慮,取而代之的是驚歎:“林總,拚多多最新的月活用戶已突破1億,單月gv逼近百億規模!我們的投資估值,在短短幾個月內已經翻了數倍!”
陳默看著那幾乎呈90度直角向上的增長曲線,咂舌道:“我的老天……這增長速度,簡直是病毒式傳播啊!澈哥,你又押中了一個怪物!”
林澈站在屏幕前,看著拚多多那代表著中國最龐大消費群體的活躍數據,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這一次,他捕獲的不是周期輪回的確定性,也不是製度套利的紅利,而是一頭真正從底層需求破土而出、即將改變行業格局的“下沉巨鯨”。
“記住,最大的市場,往往隱藏在最平凡的需求裡。”林澈對團隊總結道,“投資拚多多,告訴我們不要有認知傲慢,要永遠對新生事物保持好奇和敬畏。下一個巨頭,可能正以一種我們看不懂的方式,在某個隱秘的角落野蠻生長。”
這筆早期投資,不僅為澈資本帶來了又一項潛在回報率驚人的資產,更重要的是,它標誌著林澈的投資視野已經覆蓋了從傳統產業到前沿科技,再到新興消費模式的全部光譜。
喜歡重生2010:從投資小米開始請大家收藏:()重生2010:從投資小米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