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資本市場的目光大多被科技股的絢爛和消費股的穩健所吸引時,林澈的目光卻再次投向了那片曾被遺忘的“黑色地帶”——煤炭行業。在澈資本的核心策略室內,一場關於周期股價值再發現的深度討論正在進行。
電子屏幕上,中國神華的財報數據、煤炭價格走勢圖與行業政策文件並列展示,構成了一幅與傳統認知截然不同的畫卷。
“我知道,在很多人眼中,煤炭代表著‘舊經濟’,是汙染與過剩的代名詞。”林澈開場便直指核心偏見,“但投資,最忌諱的是帶著一成不變的濾鏡去看待變化中的世界。現在的煤炭行業,尤其是龍頭公司,正在經曆一場深刻的供給側革命,其投資邏輯已經發生根本性轉變。”
他示意李娜提供數據支撐。李娜調出國家統計局的官方數據,清晰念道:“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2017年110月,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高達630,而黑色金屬冶煉主要為鋼鐵行業)利潤總額也增長了160。這兩個緊密關聯的上遊行業,盈利改善幅度冠絕所有工業門類。”
陳默看著這組驚人的數據,忍不住插話:“利潤增長六倍?!這……這簡直是印鈔機啊!但澈哥,這會不會是曇花一現?畢竟環保壓力那麼大。”
“問得好。”林澈讚許地點點頭,走到互動白板前,開始勾勒新的邏輯框架,“這絕非曇花一現。驅動這一切的核心,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鐵腕正在發揮持續效力。”
他詳細闡述道:
“第一,供給收縮是持續性的。政策層麵,淘汰落後產能、限製新增產能的力度前所未有,而且絕非短期行為。大量中小煤礦被永久關閉,行業集中度大幅提升。這意味著,供給端的無序競爭時代結束了,龍頭公司對價格的掌控力顯著增強。”
“第二,需求端具備韌性。儘管經濟結構在轉型,但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煤炭作為我國主體能源的地位難以動搖。電力、鋼鐵、建材等行業的需求依然保持穩定。供給大幅收縮,而需求相對剛性,其結果就是價格的趨勢性上行。”他指向屏幕上的秦皇島動力煤價格曲線,那條線從2016年的低穀一路昂揚向上,至2017年已實現翻倍漲幅。
“第三,也就是神華最獨特的魅力所在——”林澈的激光筆重點圈出了公司的分紅數據,“超高分紅承諾。神華管理層已明確表示,在滿足資本開支後,會將大部分盈利返還股東,分紅比例預期將超過50!”
李娜適時補充計算道:“按照當前煤價和神華的盈利能力測算,其股息率可能達到一個非常可觀的水平,甚至超過很多債券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這在當前資產荒的背景下,對追求穩定現金流的長期資金具有極大的吸引力。”
林澈總結道:“所以,現在的中國神華,不再是過去那個單純的、波動劇烈的周期股。它正在蛻變為一家具備強大現金流創造能力、擁有極高股息回報的‘周期股中的藍籌’。市場會逐漸意識到,它提供的是一種‘類債券’的防禦屬性與周期上行帶來的價格彈性相結合的獨特資產。”
他建立了一個清晰的決策邏輯鏈:
供給側改革導致產能永久性出清→煤炭價格進入中長期上升通道→龍頭企業盈利暴增→高現金流帶來超高分紅預期→吸引保險、社保等長線資金配置→估值體係從純周期股向高股息價值股重構。
“基於此,”林澈目光堅定,下達指令,“買入中國神華!初始建倉資金1.5億元人民幣,采取逢低分批吸納的策略。我們的目標不僅是分享煤價上漲帶來的盈利彈性,更是要鎖定其作為‘現金奶牛’的長期分紅價值。”
“明白!”李娜和陳默齊聲應道。團隊迅速行動起來,資金開始有條不紊地流向這隻昔日的“煤老大”。
在隨後的建倉過程中,神華的股價伴隨著亮眼的季度財報和堅定的分紅預期,走出了一波穩健的上行趨勢。市場開始用新的眼光審視這家公司——它不僅受益於商品價格上漲,更因其慷慨的分紅政策而具備了價值的“錨”。
看著持倉列表中神華不斷增加的浮盈,陳默感慨道:“以前總覺得周期股就是賭價格,漲得快跌得也狠。沒想到還能像神華這樣,靠著分紅變成‘香餑餑’。澈哥,你這視角真是獨到!”
林澈站在窗前,望著窗外:“資本的嗅覺是最靈敏的。當舊的偏見被打破,新的價值被發現,資金自然會做出最明智的選擇。神華的轉變,隻是這場供給側改革大潮中,傳統產業價值重估的一個縮影。”
這筆對中國神華的成功布局,不僅為澈資本的投資組合增添了具備高股息保護的周期屬性,更再次證明了林澈在看似傳統的領域中發現顛覆性投資機會的非凡能力。在他的帝國版圖上,這塊“黑色的黃金”,正閃耀出與眾不同的、堅實而誘人的價值光芒。周期與價值的融合,在此刻達到了一個美妙的平衡。
喜歡重生2010:從投資小米開始請大家收藏:()重生2010:從投資小米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