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底,北京的天空難得地呈現出澄澈的藍色。在澈資本那間可以俯瞰金融街全景的交易室內,一場關乎國家戰略的投資決策正在上演。
巨大的屏幕上,中芯國際的港股行情在不停閃爍。李娜拿著一份厚達百餘頁的研報,站在林澈麵前,語氣中帶著罕見的鄭重:
"林總,經過三個月的深入調研,我們認為中芯國際是當前最具戰略價值的投資標的。"她將報告放在桌上,"作為中國大陸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晶圓代工企業,中芯國際正在迎來曆史性的發展機遇。"
陳默調出中芯國際的財務數據,眉頭微皺:"從財報來看,中芯國際目前還處於虧損狀態,而且半導體行業投資周期長、回報慢。我們現在重倉投入,會不會太冒險了?"
交易室內其他團隊成員也流露出類似的擔憂。畢竟,與之前投資比特幣、互聯網公司動輒數倍的快速回報相比,半導體產業確實顯得太過"笨重"。
林澈沒有立即回應,而是先仔細翻閱著李娜準備的報告。報告裡詳細分析了全球半導體產業格局:台積電和三星在先進製程上遙遙領先,而中芯國際在28n製程上剛剛實現量產,14n製程還在研發中。
"你們知道中國每年要花多少錢進口芯片嗎?"林澈合上報告,突然問道。
會議室裡一片安靜。
"超過3000億美元。"林澈自問自答,"這個數字比我們進口石油的花費還要多。芯片,已經成為了我們這個數字時代的"糧食"。"
他走到大屏幕前,調出一張全球半導體產業地圖:"看看這個格局,美國有英特爾、高通,韓國有三星,中國台灣有台積電。而我們大陸,中芯國際是唯一能夠在全球半導體產業版圖上占據一席之地的製造企業。"
李娜適時補充道:"根據我們獲得的信息,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正在籌備第二期,規模預計超過2000億元。中芯國際作為行業龍頭,必將獲得重點支持。"
她調出一組數據:"我們在調研中發現,中芯國際在北京、上海、深圳的晶圓廠都在擴建,特彆是北京的新廠,將重點攻關14n製程。如果能夠突破,將大大縮小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
"但是,半導體行業的周期性很強。"陳默仍然保持謹慎,"現在全球半導體市場可能正在見頂,如果我們這個時候入場,會不會買在周期高點?"
"你說得對,半導體確實有周期。"林澈點頭,"但我們要區分產業周期和戰略機遇。從產業周期看,現在可能不是最好的時點;但從戰略機遇看,現在正是布局的黃金時期。"
他在白板上畫出一條時間軸:"根據我們的研究,中國半導體產業正處在政策紅利、資本投入、技術突破的三重疊加期。這個時候投資中芯國際,我們看中的不是下一個季度的財報,而是未來五年、十年的發展前景。"
林澈的視線掃過在場每一個人,語氣變得格外凝重:"這不僅僅是一筆財務投資,更是一筆"國運投資"。中國要實現科技自立自強,半導體是必須攻克的堡壘。中芯國際,就是這個攻堅戰的主力部隊。"
他回到座位,下達了明確的投資指令:"投入10億人民幣,在港股市場買入中芯國際。建倉成本控製在每股15港元左右。"
這個決定讓會議室裡響起一陣低低的議論聲。10億人民幣,這是澈資本近年來在單一標的上最大規模的投資之一。
"林總,這個投資規模是不是太大了?"一位資深交易員忍不住問道,"萬一半導體行業進入下行周期,我們的損失可能會很慘重。"
"所以我們要做好長期持有的準備。"林澈的語氣不容置疑,"半導體產業的特點就是高投入、長周期、重資產。但一旦形成突破,帶來的回報也將是指數級的。"
他進一步分析道:"中芯國際現在的市值約500億港元,如果能夠在先進製程上實現突破,市值突破千億隻是時間問題。更重要的是,隨著國家在半導體領域的投入持續加大,中芯國際的估值體係正在發生深刻變化。"
李娜接著展示了詳細的投資邏輯:"我們認為,投資中芯國際有三大核心邏輯:第一,政策紅利將持續釋放,包括稅收優惠、研發補貼、采購支持等;第二,技術突破在即,14n製程預計在未來兩年內實現量產;第三,市場需求旺盛,中國半導體自給率提升空間巨大。"
在接下來的建倉過程中,澈資本的投資團隊展現了高超的操作技巧。10億資金被分成數十個批次,在兩周內悄然流入中芯國際的股票。最終平均建倉成本定格在14.8港元,正好在林澈設定的目標區間內。
完成建倉的當晚,林澈特意召集所有參與該項目的團隊成員開會。
"我知道,你們中可能還有人對此筆投資心存疑慮。"林澈開門見山地說,"但我要告訴大家,在投資的世界裡,有些機會是時代賦予的,錯過了就不會再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他調出一張圖表:"看看日本、韓國在半導體產業上的崛起曆程,無不是在國家和資本的共同推動下實現的。現在,這個機會來到了中國。而我們,正站在這個曆史機遇的窗口前。"
陳默在會後私下對林澈說:"澈哥,我理解這筆投資的戰略意義。但10個億畢竟不是小數目,我們是不是應該設置一個止損線?"
"不設止損。"林澈搖頭,"對中芯國際的投資,我們要有與國家戰略同頻共振的決心和耐心。即使短期內股價出現波動,我們也要堅定持有。"
事實證明,林澈的判斷是正確的。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裡,隨著國家大基金二期正式啟動,中芯國際接連獲得重大項目和資金支持。股價從15港元附近穩步上行,半年後已經突破20港元。
製程提前實現量產,第二代finfet技術研發進展順利,這些消息都在資本市場引發強烈反響。
在季度投資複盤會上,李娜彙報了最新情況:"我們投資中芯國際的10億人民幣,目前浮盈已經超過30。更重要的是,公司在技術研發上的進展超出市場預期。"
陳默也轉變了看法:"現在看來,半導體確實是一個值得長期深耕的賽道。我們之前可能太過關注短期波動了。"
林澈卻保持著清醒:"浮盈隻是數字,真正的價值在於我們參與並推動了一個重要產業的發展。中芯國際的成功,關係到整個中國科技產業的未來。"
他指示團隊:"繼續深入研究半導體產業鏈,我們要在設備、材料、設計等環節尋找更多的投資機會。既然選擇了這個賽道,就要把它做深做透。"
這次對中芯國際的成功投資,不僅為澈資本帶來了可觀的投資回報,更重要的是彰顯了林澈在重大戰略投資上的格局和眼光。在這個科技自立自強的時代,他準確把握住了國家戰略與產業發展的交彙點,讓資本的力量與國家的命運緊密相連。
而在澈資本的投資版圖上,半導體這個全新的賽道正在展現出巨大的潛力。從芯片設計到晶圓製造,從設備材料到封裝測試,一個完整的產業投資生態正在形成。這不僅是財務回報的新增長點,更是這個科技金融帝國踐行產業報國理念的重要體現。
隨著夕陽西下,交易室的燈光次第亮起。在閃爍的行情屏幕前,林澈知道,今天對中芯國際的投資,將在未來的某一天,成為中國半導體產業崛起故事中的重要一頁。而他和澈資本,很榮幸能夠成為這個故事的參與者和見證者。
喜歡重生2010:從投資小米開始請大家收藏:()重生2010:從投資小米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