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的資本圈像被按下快進鍵的棋局。小米ipo的鐘聲餘韻未散,字節跳動的全球化估值剛破750億美元,聚光燈又驟然轉向美團——這個靠黃騎手勢如破竹的巨頭,正攥著港交所招股書,站在資本盛宴的入口。
香港中環的寫字樓裡,投行分析師們熬夜趕製的美團研報堆成小山;紅杉資本的會議室裡,合夥人拿著美團騎手配送數據圖爭論不休;連街頭巷尾的便利店老板都知道:“美團要上市了,以後點外賣可能更方便咯。”
美團總部的戰略會議室,冷灰色的牆麵嵌著整麵電子屏。屏幕亮起的瞬間,密密麻麻的藍色光點如潮水般湧現在中國地圖上——那是近百萬美團騎手的實時軌跡,在北上廣深的街巷間奔流,在三四線城市的主乾道上延伸。
光點時而密集如星雲,時而分散如星子,連偏遠縣城的小吃店門口都有閃爍的標記。林澈站在屏幕前,指尖輕輕觸碰玻璃上的北京區域,光點立刻放大,能清晰看到騎手從商家取餐到送達用戶的完整動線。
“這張網,每天要跑過2000萬訂單。”王興的聲音從身後傳來,他穿著淺灰色衛衣,手裡拿著一杯美式咖啡,熱氣氤氳了他的眼鏡片,“林總,感謝你願意在上市前的關鍵節點,把10億美元投進來。”
兩人在會議桌兩端坐下,中間擺著兩份攤開的招股書。王興摘下眼鏡擦了擦,重新戴上時,眼神裡帶著創業者特有的銳利與探究:“我很好奇,在你眼裡,美團這3.33的股份,到底值什麼?”
這話像顆試金石。王興見過太多隻看財務報表的投資者,也聽過太多“外賣市場飽和”的論調。他想知道,眼前這位能精準押注字節和小米的投資人,是否真能看懂美團的底層邏輯。
林澈拿起桌上的馬克筆,在白板上畫了個圈:“王總,我投的不是外賣,不是到店,是‘本地生活服務閉環’。這是個萬億級的金礦,而你已經把鏟子磨得最鋒利。”
他指向電子屏上的騎手光點:“外賣是地基,高頻剛需培養用戶習慣,30分鐘送達的配送網是彆人十年都建不起來的壁壘。你知道嗎?餓了麼花了三年,配送覆蓋率才達到美團的60。”
“到店業務是橋梁。”林澈又畫了條連接線上線下的線,“去年美團到店交易額突破1500億,醫美、親子這些新業務增速超80。用戶從點外賣到周末探店,粘性就這麼建立起來了——這是純線上平台做不到的。”
王興的眼睛亮了,身體微微前傾。林澈繼續說道:“酒旅是升級階梯。從30塊的外賣到3000塊的酒店訂單,客單價翻百倍,毛利率從15漲到30。你收購摩拜後,連‘行’的場景都補上了。”
他把馬克筆往桌上一放,聲音篤定:“當‘吃住行遊購娛’都裝進一個app,美團就不是工具了,是用戶的生活管家。這種便利性帶來的依賴性,就是最深的護城河——你見過有人同時裝三個本地生活app嗎?”
王興忍不住笑了,之前的嚴肅全然褪去:“林總,你比我還懂美團!”他起身從文件櫃裡拿出一本深藍色封皮的冊子,燙金字體寫著《美團未來五年戰略規劃書》,“這是我們內部的核心資料,連投行都沒看過。”
“裡麵寫了什麼?”林澈接過冊子,指尖劃過封皮。“即時零售。”王興壓低聲音,“未來三年,我們要把配送網從‘送外賣’改成‘送萬物’,生鮮、藥品、電子產品,30分鐘送達。這才是美團的終極形態。”
林澈翻開冊子,扉頁上是王興手寫的一句話:“用科技讓生活更美好”。他合上冊子,看向王興:“不用細看了。我投的不是規劃,是你這個人——你身上有把‘不可能’變成‘可能’的韌勁。”
這時,雙方律師和投行代表推門而入。黑色的投資協議攤在桌上,條款密密麻麻:澈觀資本以300億美元投前估值,投入10億美元,獲得3.33股份,鎖定期6個月,享有董事會觀察員席位。
林澈拿起鋼筆,筆杆是定製的鈦合金材質,刻著澈觀資本的ogo。他深吸一口氣,在簽名處落下“林澈”兩個字,筆鋒剛勁有力。王興緊隨其後簽名,兩人的名字並排落在協議上,像兩顆咬合的齒輪。
“合作愉快。”王興伸出手,掌心帶著常年握筆的薄繭。“合作愉快。”林澈握住他的手,兩人用力搖了搖——這一握,不僅是10億美元的投資,更是兩個頂尖大腦對未來的共同押注。
走出美團總部時,已是傍晚。夕陽把寫字樓的玻璃幕牆染成金色,樓下的騎手驛站裡,黃騎士們正忙著給電動車充電,餐箱上的美團ogo在餘暉中格外醒目。
坐進車裡,李娜翻著投資協議,嘴角抑製不住上揚:“林總,這筆投資太值了!現在美團的估值每天都在漲,上市後至少翻一倍!”林澈沒說話,隻是望向窗外。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車窗外,騎手們騎著電動車穿梭在車流中,餐箱穩穩當當。林澈想起剛才電子屏上的光點,那些光點此刻仿佛變成了一張巨大的網,把城市的每個角落都連接起來。
“李娜,你覺得投資的本質是什麼?”林澈突然問道。“賺錢?”李娜愣了一下。“不止。”林澈搖搖頭,“投資是賭未來。我們投字節,是賭內容會占領用戶時間;投小米,是賭硬件會成為流量入口;投美團,是賭本地生活服務會重構人們的日常。”
他指著窗外的騎手:“這些黃騎士,就是這個時代的脈搏。他們每天跑過的路,送過的餐,都是美團成長的印記。我們投的不是公司,是這個正在發生的時代。”
李娜若有所思地點點頭:“難怪您之前讓我們調研騎手的配送效率、用戶的複購率,原來早就把這些當成判斷的依據。”“做投資不能隻看報表,要接地氣。”林澈微微一笑,“用戶在想什麼,騎手在忙什麼,這才是最真實的商業邏輯。”
車駛過高架橋,遠處的維多利亞港燈火初亮。林澈拿出手機,給雷軍發了條信息:“感謝引薦,美團這筆投了。”很快收到回複:“眼光毒辣!王興說你是最懂他的投資人。”
他放下手機,靠在椅背上。腦海裡浮現出資本版圖的輪廓:線上有字節跳動,線下有小米,中間有美團連接——這三張牌,剛好把“信息硬件服務”串聯成閉環,覆蓋了未來十年中國人的生活方式。
“林總,接下來我們還要看哪些項目?”李娜問道。“不急。”林澈望著窗外的夜景,“先陪美團走完上市,看看這張本地生活的網,能織得多大。”
車窗外的風帶著夏末的燥熱,騎手們的身影漸漸遠去,但他們留下的軌跡,正悄然勾勒出一個屬於美團的時代。
喜歡重生2010:從投資小米開始請大家收藏:()重生2010:從投資小米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