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酷熱難耐,林澈卻從一隻股票的異常波動中嗅到了資本的氣息。在平靜的盤麵下,一場跨界轉型的故事正在悄然上演。
二零一九年八月的,灼熱的陽光炙烤著這座金融中心的玻璃幕牆,空氣中彌漫著濕熱與浮躁。“澈觀資本”頂層會議室內,林澈站在巨大的電子屏幕前,目光敏銳地捕捉到了中潛股份那條異常波動的k線。
“林總,中潛股份最近走勢異常強勁,短短一個月內已經上漲超過60。”李娜將一份剛打印出來的報告遞到林澈麵前,語氣中帶著專業的審慎。
林澈微微點頭,指尖在平板電腦上輕點,調出中潛股份的詳細資料。“一家主營潛水裝備的公司,在整體市場低迷的背景下能有如此表現,背後必定有故事。”
林澈很快注意到了關鍵點。“看這裡,公司七月發布公告,以1元價格收購北海慧玉網絡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權,正式進軍大數據領域。”
李娜俯身補充道:“根據資料,北海慧玉是一家今年四月才成立的公司,截至六月底,資產總額、負債總額、淨資產、營業收入及淨利潤均為0元。這樣的收購行為實在令人費解。”
“不僅如此,”林澈滑動屏幕,眼中閃過思索的光芒,“中潛股份還在九月通過收購上海招信50股權,間接控製了蘇州森瑞特,計劃將大數據技術應用到黃金投資交易領域。而這些收購標的,和北海慧玉一樣,都是沒有實際業務的空殼公司。”
團隊裡的分析師陳昊推了推眼鏡,提出疑問:“這樣的跨界轉型,表麵看起來確實缺乏邏輯。但股價卻從去年底的十幾元一路飆升,至今漲幅已接近四倍。市場為何會買賬?”
林澈嘴角微揚,走到數據牆前:“這就是問題的關鍵。表麵上,中潛股份是在進行一係列毫無邏輯的跨界收購。但實際上,這是一場精心設計的資本運作。”
他調出中潛股份的股權結構變化圖,激光筆的紅點停留在關鍵位置:“注意看,九月,公司第二大股東香港爵盟的100股權被轉讓給了一位真正的資本大佬——”
“仰智慧!”李娜脫口而出,“那位有"濟州島賭王"之稱的藍鼎國際實控人。”
林澈滿意地點頭:“正是這位資本大佬的入局,給了市場無限的想象空間。仰智慧以約3.5億元獲取了香港爵盟100股權,間接成為中潛股份第二大股東。而這位大佬最擅長的,就是資本運作。”
在接下來的深度調研中,林澈團隊挖掘出更多關鍵細節。
陳昊整理了一份詳儘的報告:“仰智慧是資深資本玩家,早年傾向於a股市場布局,而後轉戰港股。他旗下的藍鼎國際在韓國濟州島經營博彩業務,因此有"濟州島賭王"的稱號。”
“更關鍵的是,”李娜接過話,“仰智慧入主後,中潛股份的資本運作明顯加速。公司正在規劃向智能製造及具有提供高端綜合服務能力的供應商方向進行試探性轉型。”
林澈沉思片刻,走到窗前,俯瞰著北京繁華的天際線:“市場看中的不是公司目前的收購標的是否優質,而是看好仰智慧這個資本運作高手能夠給中潛股份帶來的未來想象空間。在a股市場,預期往往比現實更重要。”
他回到數據屏前,調出當時市場的宏觀環境數據:“2019年,隨著證監會表示要"精準做好股票質押、場外配資等重點領域風險處置",市場環境趨於穩定,遊資活躍度明顯回升。而中潛股份這種"跨界轉型+資本大佬入主"的題材,正是遊資最熱衷追逐的類型。”
李娜提出疑慮:“但公司的基本麵並不支持如此暴漲。中潛股份上半年淨利潤同比下滑超過25,而市盈率已經高達數百倍。這樣的炒作,風險是否過大?”
“所以我們的策略必須清晰。”林澈轉身,目光掃過全場,“這首先是一次事件驅動型投資,核心驅動力就是市場對仰智慧資本運作的預期,以及中潛股份後續可能繼續跨界轉型的故事。我們要在市場普遍覺醒之前,悄無聲息地完成布局。”
林澈走到交易室中央,下達指令:“執行買入計劃。目標:中潛股份。”
“策略:利用市場對其認知不足的窗口期,結合技術麵信號,分批建立倉位。”
“操作:投入3億人民幣,將建倉區間嚴格控製在40元至45元之間。行動要隱蔽,避免打草驚蛇。”
指令下達後,交易團隊開始有序執行。由於中潛股份當時市值不大,日成交金額並不高,大舉建倉需要極高的技巧。
“40.2元,成交500萬元。”
“41.5元,成交800萬元。”
“39.8元,成交6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