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的一個清晨,當特斯拉股價突破1000美元的曆史性時刻到來時,林澈站在交易室中央,平靜地注視著屏幕上那個改變全球汽車產業格局的數字。這一刻,他三年前布下的棋局,終於迎來了最輝煌的收獲。
清晨六點三十分,北京金融街"澈觀資本"總部。交易室內燈火通明,儘管距離美股收盤已經過去三個小時,但所有人的目光依然緊鎖在特斯拉的股價走勢圖上。
"林總,特斯拉盤後交易價格已經突破980美元。"李娜的聲音中帶著壓抑不住的激動,"按照這個趨勢,今天開盤突破1000美元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
林澈站在巨大的數據屏前,目光深邃。屏幕上那條從2017年開始的上升曲線,記錄著他三年前那個看似冒險的決定——在特斯拉最艱難的時刻,以平均成本250美元的價格買入1.5億美元股票。
"還記得2018年那個夏天嗎?"林澈輕聲說道,"當時特斯拉深陷"生產地獄",股價一度跌至180美元,所有人都說馬斯克要破產了。"
陳昊忍不住接話:"那時候我們頂著巨大壓力持續加倉,現在回頭看,簡直是神來之筆。"
晚上十點三十分,美股開盤。
交易室內座無虛席,所有人都屏息凝神地盯著特斯拉的開盤走勢。股價以990美元高開,隨後在買盤的推動下穩步上行。
"995美元!"
"998美元!"
"999美元!"
當時鐘指向晚上十點四十五分,一個曆史性的時刻到來了——特斯拉股價突破1000美元大關!
"破了!1000美元!"交易室內爆發出震耳欲聾的歡呼聲。
幾乎同時,各大財經媒體的快訊彈窗接連跳出:
"特斯拉成為全球市值最高車企!"
"馬斯克的夢想照進現實,特斯拉市值突破1900億美元!"
"電動車時代正式來臨,特斯拉改寫百年汽車產業格局!"
李娜快速敲擊鍵盤,調出持倉數據,聲音因激動而微微發顫:
"林總,我們持有60萬股特斯拉,平均成本250美元,當前市值...6億美元!浮盈4.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6.4億元!"
這個數字讓交易室內出現了短暫的寂靜,隨即爆發出更熱烈的歡呼。三年前那個被認為過於冒險的投資,如今創造了超過4倍的收益。
"林總,要不要全賣了?"李娜抑製住內心的激動,謹慎地問道,"1000美元是個重要的心理關口,短期內可能會出現調整。"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林澈身上,等待著他的決定。
林澈凝視著屏幕上特斯拉的k線圖,沉思片刻後緩緩搖頭:"不,留50。"
這個決定讓眾人都感到意外。陳昊忍不住開口:"林總,現在獲利了結是很自然的選擇,為什麼還要保留這麼多倉位?"
"你們看這裡。"林澈調出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的最新數據,"上海工廠產能正在快速爬升,ode3的國產化進度超出預期。這不僅僅是產能的提升,更是成本的大幅下降。"
他繼續分析:"更重要的是,特斯拉正在從一家汽車製造企業,轉型為能源生態公司。他們的太陽能業務、儲能業務都在快速成長。"
李娜若有所悟:"所以您認為,1000美元不是終點?"
"這隻是一個開始。"林澈語氣堅定,"但我同意需要鎖定部分利潤。賣出30萬股,回收3億美元。剩下的3億美元倉位,我們要長期持有。"
"那回籠的3億美元資金,您打算如何配置?"王明問道。
林澈走到白板前,畫出了一個清晰的資金配置圖:"2億美元投入半導體研發,特彆是汽車芯片領域。另外1億美元作為備用資金。"
這個決定再次讓團隊感到驚訝。陳昊提出疑問:"半導體研發投入大、周期長,為什麼選擇這個時點進入?"
"你們想過沒有,為什麼特斯拉要自研芯片?"林澈反問道,"未來的汽車,本質上是一個移動的智能終端。而芯片,就是這個終端的大腦。"
他調出一組數據:"隨著電動車普及,汽車對芯片的需求正在爆發式增長。傳統燃油車需要500600顆芯片,而智能電動車需要超過1000顆。這個市場,正在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長。"
李娜迅速記錄著關鍵點:"所以您是要布局汽車半導體賽道?"
"沒錯。"林澈點頭,"我們要在下一波產業浪潮到來前,提前布局。這不僅是為了投資收益,更是為了構建我們在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話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