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初春的深圳,林澈在地鐵站的人臉識彆閘機前,親眼見證了人工智能從實驗室走向千家萬戶的曆史性時刻。一場由ai技術引領的安防革命,正在這座科技之城悄然上演。
三月的一個清晨,深圳地鐵福田樞紐站。早高峰的人流如織,但在新安裝的人臉識彆閘機前,通勤秩序井然。林澈與商湯科技創始人徐立並肩站在閘機旁,注視著每一位乘客"刷臉"進站的流暢體驗。
"林總,這就是我們最新一代的人臉識彆係統。"徐立指著閘機上幾乎無法察覺的攝像頭,"準確率已經達到99.9,單日能夠處理百萬人次的無感通行。"
林澈看著屏幕上迅速閃過的"識彆成功"提示,微微頷首:"從乘客的表情來看,大家已經習慣了這種無感支付的方式。這才是技術應有的樣子——無處不在,卻又隱於無形。"
一位上班族在閘機前稍作停留,幾乎在瞬間完成識彆通過。她甚至沒有掏出手機或交通卡,整個流程行雲流水。
徐立帶著林澈來到地鐵控製中心。巨大的電子屏幕上實時顯示著各站點的客流數據,ai係統正在智能調度列車班次。
"這套係統不僅能夠識彆身份,還能實時分析客流密度,預測擁堵點。"徐立調出一組數據,"上線一個月以來,早高峰通行效率提升了35,人力成本降低了60。"
李娜在一旁快速記錄著關鍵數據,忍不住讚歎:"這個提升幅度確實驚人。"
"更重要的是安全性。"徐立切換屏幕,展示安防係統,"我們的人臉識彆技術能夠實時比對在逃人員數據庫,一旦發現匹配,係統會自動報警並跟蹤軌跡。"
就在這時,屏幕突然彈出一個紅色警示框。係統識彆出一名被通緝的犯罪嫌疑人正在龍華線列車上。
"看,這就是係統的實戰能力。"徐立指著屏幕上快速移動的紅點,"我們已經通知警方,下一站就會有警力部署。"
林澈注視著屏幕上那個被精準鎖定的目標,眼中閃過深思:"這項技術如果推廣到全國的地鐵係統,將對社會治安產生深遠影響。"
半小時後,眾人來到商湯科技的深圳研發中心。在充滿科技感的會議室裡,徐立展示了更加詳細的技術方案。
"林總,現在正是擴大產能的最佳時機。"徐立打開一份市場分析報告,"除了地鐵係統,銀行、機場、邊境口岸都在積極推進人臉識彆係統的部署。我們的訂單已經排到明年年底了。"
林澈仔細審閱著報告中的數據:"目前的主要瓶頸在哪裡?"
"芯片和傳感器。"徐立直言不諱,"我們需要建立自己的專用芯片生產線,才能擺脫對國外供應商的依賴。這需要大量資金投入。"
李娜立即調出商湯科技的財務狀況:"公司目前估值150億元,如果投資5億元,可以獲取3.33的股權。但如果用於芯片產線建設,預計需要810億元。"
徐立補充道:"我們已經在與中芯國際洽談合作,如果能夠獲得足夠資金,可以在一年內建成首條專用ai芯片生產線。"
林澈站起身,在會議室裡踱步沉思。窗外的深圳天際線在晨光中熠熠生輝,這座城市的每一個角落都在見證著科技的快速發展。
"我投5億元。"林澈終於開口,"但不是用於芯片生產線。"
這個決定讓徐立略顯失望,但林澈接下來的話讓他重新燃起希望。
"芯片投入太大,周期太長。我們應該先專注於算法優化和應用場景拓展。"林澈在白板上畫出新的路線圖,"這5億元專門用於產品化和市場推廣。我們要讓商湯的技術在更多場景落地。"
徐立若有所思:"您的意思是..."
"銀行、機場、智慧城市..."林澈列舉著,"我們要把ai做成像水電一樣的基礎設施。等到市場規模足夠大,再自建芯片產線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李娜快速計算著:"如果按照這個路線,預計明年營收可以突破50億元,估值有望達到300億元。"
就在這時,林澈的手機響起。是滴滴出行ceo程維的來電。
"程總,正好我有個提議。"林澈開門見山,"你們不是一直在尋求提升司機端安全管理的方案嗎?我這邊有個很好的技術合作夥伴。"
程維在電話那頭表現出濃厚興趣:"林總說的是人臉識彆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