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進入二零二零年九月下旬,江西銅業的股價在突破25元後,開始了高位震蕩。多空分歧明顯加大,成交量持續放大,盤中的波動也變得劇烈起來。
澈宇科技交易室內,氣氛比之前建倉時更加緊張。每一次價格的快速跳水都牽動著大家的神經,而每一次拉回又讓人鬆一口氣。
“林總,股價目前在25.4元附近震蕩,多空博弈非常激烈。我們的浮盈已經超過二十億了。”陳默看著實時行情,語氣中帶著詢問,“有不少機構開始發布報告,提示短期價格過熱的風險。”
李娜也拿著最新的研究報告走過來:“根據我們的監測,倫銅價格在突破6800美元後,繼續上攻的動能有所減弱。國內部分下遊加工企業開始抱怨成本壓力過大,可能出現‘需求破壞’的跡象。同時,美聯儲最新的議息會議釋放了可能提前收緊貨幣政策的‘鷹派’信號,這對大宗商品的金融屬性是潛在利空。”
林澈站在屏幕前,沉默地觀察著分時圖上那如同心電圖般的劇烈波動。他深知,資本市場從來不會隻漲不跌,尤其是這種由供給、需求和金融屬性三重驅動催生的暴漲行情,一旦某個邏輯鏈條出現鬆動,回調的力度也會同樣驚人。
“貪婪和恐懼,是投資者最大的兩個敵人。”林澈緩緩開口,像是在對團隊說,也像是在告誡自己,“我們在市場恐慌、價值低估時敢於重倉買入,依靠的是理性和勇氣。現在,當市場陷入狂熱,價格已充分反映甚至透支利好時,我們更需要用理性和紀律來約束貪婪。”
他轉過身,目光堅定:“我們的投資邏輯正在出現邊際轉弱的跡象。銅價進一步上漲需要更超預期的驅動,而向下的風險卻在累積。是時候了。”
他看向陳默,下達了清晰的指令:
“開始分批減倉,鎖定利潤。在一周內,將我們持有的1.6億股江西銅業全部清空。目標均價不低於25元。”
“明白!”陳默立刻帶領交易團隊執行。
接下來的五個交易日,交易團隊按照計劃,有條不紊地賣出股票。由於市場交投活躍,他們的賣出操作進行得相當順利。到九月三十日a股收盤時,所有持倉均已清空,最終賣出平均價格鎖定在25.4元。
下午三點,收盤鐘聲響起。李娜將最終的戰報呈現在大屏幕上:
投資標的:江西銅業
建倉成本:12.5元股
持倉數量:1.6億股
賣出均價:25.4元股
投資回報率:103.2
絕對收益:20.64億元人民幣
交易室內瞬間爆發出熱烈的掌聲和歡呼!不到三個月時間,二十億本金翻倍,狂賺超過二十億!這無疑又是一次堪稱經典的投資戰役。
在隨後的複盤會議上,林澈並沒有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中,而是引導團隊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
“這二十億的收益,是對我們洞察力和執行力的獎賞,但它的意義遠不止於此。”林澈看著團隊成員們,“通過這次操作,我們更應該看到未來十年一個巨大的戰略機遇。”
他走到白板前,寫下了“資源為王”四個字。
“碳中和背景下的能源革命,本質上是一場金屬和材料的革命。電動汽車、光伏、風電、智能電網……所有這些綠色科技,都建立在銅、鋰、鈷、鎳、稀土等關鍵礦產資源的基礎之上。未來,誰掌握了這些關鍵資源,誰就掌握了能源轉型的命脈。”
李娜點頭補充道:“是的,這次江西銅業的投資,成功驗證了我們‘布局核心資源’這一戰略方向的正確性。這些具備強供需格局和戰略價值的商品,將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具備極高的配置價。”
陳默興奮地搓了搓手:“這麼說,我們接下來是不是要順著這個思路,去挖一挖鋰礦、鈷礦的機會?”
“沒錯。”林澈肯定道,“這次操作的成功,不僅為我們帶來了豐厚的利潤,擴大了我們的資產規模,更重要的是,它為我們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從金融投資,上升到對國家戰略資源和未來產業命脈的洞察與布局。”
他環視全場,語氣變得愈發沉穩:
“資本的膨脹隻是結果,而對時代趨勢的深刻理解和對核心價值的精準把握,才是我們澈宇科技能夠持續穿越周期、不斷成長的根基。江西銅業這一頁已經翻過,接下來,我們要用這次賺來的資金和更成熟的視角,去開拓更廣闊的硬核資源版圖。”
複盤會結束,眾人散去。林澈獨自站在窗前,夕陽的餘暉將天空染成一片金紅。
喜歡重生2010:從投資小米開始請大家收藏:()重生2010:從投資小米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