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支隊伍的組建,早在張發魁中了“彆天神”之時,就已經開始了。
自張發魁接掌南京衛戍司令以來,便在思慮如何為陳軒這柄“孤懸敵後的利刃”配上一副可靠的刀鞘。
陳軒雖身負奇能老張至今還不明白忍術是個什麼東東),但上海灘龍蛇混雜,特高科耳目眾多,一人之力終有窮儘。
如果有一批可靠的人從旁協助,不僅能分擔壓力,更能成倍提升行動的效率與安全性。
於是,張發魁以整頓軍務、遴選精銳組建直屬偵察隊為名,調閱了麾下各部,尤其是教導總隊的士兵名冊。
他篩選的標準極為嚴苛:
首先,身世必須清白簡單,最好是孑然一身,無家室拖累,以減少後顧之憂與潛在的脅迫風險;
其次,性格需沉穩堅韌,意誌堅定,能承受敵後工作的巨大壓力;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個人軍事素養必須出類拔萃,且具備某項專長——無論是格鬥、射擊、爆破、偵察、電訊還是語言。
他要在二十萬大軍中,萬裡挑一。
最終,這份名單上留下了二十個名字。
張發魁深知,將這二十名精銳從正麵戰場抽離,短期內看似削弱了前線力量,但若能助陳軒在上海打開局麵,其所獲的收益。
無論是物資、情報還是對敵後的擾亂,都將遠超二十名士兵在陣地戰中的作用。
這是一筆關乎全局的戰略計劃。
深夜,南京城內一處戒備森嚴的倉庫內,燈火通明。
陳軒在此會見了這二十名被選中的軍人。
他們站姿如鬆,銳利的眼神帶著審視,即便麵對張發魁司令親自引薦的“陳長官”,也保持著冷靜與矜持。
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疑慮,他們原本的使命是與南京共存亡,此刻卻被召集於此,麵對一個未知的任務和一位陌生的長官。
張發魁深知他們的心結,他站在眾人麵前,聲音沉穩而有力。
“諸位都是我軍的棟梁,是抱著必死之心守衛南京的勇士。此刻將你們從前線調離,非為怯戰,而是有一項更為艱巨、也更為關鍵的任務,需要你們去完成。”
他目光掃過每一張年輕而堅毅的臉。
“我知道你們心中有許多疑問,為何要離開血戰的同袍?我現在可以告訴你們一部分答案——我們並非坐困死城!”
他略微提高了聲調。
“近來軍中補充的武器彈藥、食品藥品,衣服被褥,你們應當有所察覺。這些東西,並非憑空而來。”
張發魁讓開身體,將陳軒凸顯出來。
“這位陳軒長官,便是我們與外界聯係,獲取這些寶貴物資的關鍵人物——你們可以理解為,正是因為陳軒的存在,我們才能獲得源源不絕的軍火物資,然後跟日寇打下去。”
此言一出,下方原本肅立的軍人們,眼神瞬間發生了變化。
從最初的疑惑、審視,轉變為驚訝、探究,乃至一絲恍然與尊敬。
他們太清楚那些物資意味著什麼了——那是陣地上兄弟們能多撐一天的保障,是能多殺幾個鬼子的子彈,更是挽救傷員的希望。
這條隱秘的“生命線”以及陳軒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
若是陳軒需要他們,那麼離開正麵戰場,便不再是難以接受的逃避,而是一種同樣光榮且至關重要的轉進。
張發魁簡單交代了絕對服從陳軒命令的核心要求後,便拍了拍陳軒的肩膀,將空間留給了他。
他知道,接下來的舞台,屬於陳軒自己。
倉庫內重歸寂靜,二十雙目光再次聚焦於陳軒身上,少了幾分之前的陌生與質疑,多了幾分好奇和尊敬。
但那份源於軍人的謹慎和審視,並未完全消退。
陳軒迎接著這些目光,坦然開口,聲音清晰而平靜。
“諸位兄弟,張司令的話,大家已經聽到。他將你們,我們國家最鋒利的刀刃交到我手中,是對我的信任,更是對諸位能力與忠誠的最高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