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已經是淩晨,但陳軒並沒有停手,反而再接再厲。
這份“虎號作戰”計劃明顯涉及海陸空協同,僅憑華中方麵軍的計劃還不夠。
所以,他馬不停蹄,又先後潛入申海派遣軍司令部和駐滬日本海軍特彆陸戰隊司令部。
這裡的防守雖然同樣嚴密,但至少比朝香宮鳩彥王把作戰計劃放在自己臥室要好,而且以陳軒的變身術加寫輪眼,可以光明正大的潛入這些地方。
果然,申海派遣軍司令部也有類似的計劃,既調往申海的部隊番號,時間,以及對他們的安排。
“居然毫不停留,就這樣直接送往前線嗎?”
然後在駐滬日本海軍特彆陸戰隊司令部,則找到配合的作戰計劃。
兵力投送、物資裝載時間表、運輸船隊編成,護航艦隻,預定登陸碼頭,以及海軍航空兵配合空襲的詳細方案。
其中,動用的運輸船高達五百艘,不停歇的運輸,在兩天時間內,將接近十萬的部隊運往申海。
結合申海派遣軍司令部的情報,這十萬日軍,將會通過火車、汽車、運輸船,直接投送到金陵前線。
並且申海和周邊地區的一部分日軍,在近期就會出發。
所有的情報都被清晰地拍攝下來。
當所有膠卷衝洗成照片,整齊地鋪在張發魁指揮部那張簡陋的作戰桌上時,連這位久經沙場的悍將也不禁倒吸一口涼氣。
“好家夥……小日本這次真是下了血本了!”
張發魁指著照片上的內容,語氣凝重。
這份名為“虎號作戰”的計劃,其規模和決心確實堪稱孤注一擲,破釜沉舟。
戰略目標:於1938年2月10日至15日間,集結所有力量,對金陵城發動最終總攻,不惜一切代價,務必在五日內完全占領全城,徹底粉碎中國軍隊抵抗意誌。
參戰兵力:
華中方麵軍主力:第3、第9、第11、第13、第16、第101師團等部,加上直屬部隊,總兵力約18萬人。
新增援部隊:從日本本土及朝鮮、台灣緊急調運的第10師團、第18師團,第19師團,第20師團,以及獨立混成第2旅團,約8萬人。
申海派遣軍協同部隊:約4萬人。
總計進攻兵力:約30萬人。
主要裝備:
坦克裝甲車:約220輛主要型號為八九式中戰車、九四式輕裝甲車)。
火炮:各型野戰炮、榴彈炮、加農炮、迫擊炮約1100門。
飛機:陸軍航空兵和海軍航空兵合計投入約520架包括戰鬥機、轟炸機、偵察機),意圖完全掌握製空權。
海軍艦艇:組成特混運輸船隊,由輕巡洋艦、驅逐艦、炮艦護航,數量超過30艘。
主攻方向與部署:
1.東麵:以第9師團、第16師團、第20師團為主力,配屬大量坦克和重炮,猛攻雨花台、光華門一線,這是計劃的主突擊方向。
2.南麵:第6師團、第114師團、第19師團等部,加強進攻中華門、通濟門,牽製守軍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