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的清晨帶著些微涼意,夏家大隊到城裡的土路上,還凝著層薄霧。
德麟趕著生產隊的馬車,車轅上掛著個牛皮箱子,裡麵是俊英的換洗衣物,還有兩個麻袋,裡麵裝滿了夏三爺連夜摘好的青菜。
夏張氏坐在車邊,一手扶著車幫,一手緊緊攥著俊英的手,指腹反複蹭過兒媳微涼的手背。
“到了你娘那兒,可彆總坐著,每天慢點兒走兩步,對孩子好。”夏張氏又叮囑了一遍,眼裡滿是不舍,“缺啥就捎信來,我給你送過去,彆跟我客氣。”
俊英點點頭,望著車邊掠過的老槐樹,葉子上掛著露水,一片片打著旋兒落在地上。“你也彆總惦記我,家裡活兒多,你多歇著。”
她想起夏張氏,每天天不亮就起來喂雞做飯,還要去園子裡忙活,心裡就有些不落忍。
德麟坐在車頭,手裡的鞭子輕輕搭在馬背上,偶爾甩一下,發出清脆的響。“俊英,你放心,家裡有我呢,我會常看著娘的。”他回頭笑了笑,露出憨厚的模樣,“你們商店也有電話,缺啥少啥給我往大隊打電話,我給你送過來。”
馬車軲轆碾過石子路,發出“咕嚕咕嚕”的聲響,約莫半個時辰,就到了劉家的胡同口。
張義芝早就站在門口等了,手裡還拿著件厚褂子,看見馬車過來,趕緊迎上去:“可算來了!快下來,早上霧大。”
她一把拉過俊英,把厚褂子披在她身上,又摸了摸她的肚子,臉上笑開了花:“路上冷不冷?我熬了小米粥,還在鍋裡溫著呢,都快進屋喝一碗。”
夏張氏和德麟也跟著進了屋,看著張義芝忙前忙後,把一碗冒著熱氣的小米粥端到俊英麵前,又往碗裡臥了個荷包蛋,心裡踏實了不少。“老姐妹兒,俊英就拜托你了,這孩子懷著孕,嘴挑,你多費心。”
“你放心,這是我親閨女,我能不疼嗎?”張義芝笑著說,又給夏張氏倒了杯熱水,“你也喝口熱的,路上辛苦。”
夏張氏坐了會兒,又叮囑了俊英幾句,才跟著德麟回去。
臨走時,她還回頭望了望,看見俊英站在門口揮手,眼眶忍不住紅了。
這孩子,自打嫁過來,就沒怎麼麻煩過夏家,現在懷著孕又回了娘家,她心裡總有些牽掛。
劉俊英成了張義芝的寶貝疙瘩。
每天天不亮就去雞窩裡掏剛下的雞蛋,給她蒸雞蛋羹,上麵滴兩滴香油;中午燉小米粥,放些紅棗和紅糖,補氣血;晚上還會燒些熱水,給俊英泡腳,幫她揉腿,緩解水腫。
俊英在娘家住得安穩,可心裡總惦記著夏張氏。
每個周末,她都會早早起來,提著工農兵商店新到的糕點。夏張氏牙口不好,她特意選軟乎乎的桃酥和棗糕,用油紙包好,拎在手裡,慢慢往夏家走。
夏張氏每到周末,天剛亮就起來掃院子,把堂屋的凳子擦得乾乾淨淨,又把縫到一半的小衣服拿出來,坐在窗前等俊英。
隻要看見壩埂上出現俊英的身影,她就趕緊大老遠的迎出門去,拉著俊英的手往院子裡走,一邊走一邊問:“路上累不累?餓不餓?娘給你留了熱乎的高粱米粥。”
進了屋,夏張氏把小衣服遞到俊英手裡:“你看這小棉襖,娘用的新棉花,軟和得很,要是小子,就穿這個藏青色的;要是丫頭,娘再給她縫件粉花的,保準好看。”
俊英摸著小棉襖上細密的針腳,心裡暖暖的,眼眶有點發熱。“德昇昨天來信了。”
她從挎包裡拿出信來,遞給夏張氏,“他說他進了師後勤部,做後勤助理,工作挺順利的,還說等明年春天,爭取回來探親。”
夏張氏接過信,指尖有些顫抖。
她不識字,卻喜歡摸信紙上的字,仿佛能摸到德昇的溫度。“你給娘讀讀,娘聽聽他說啥。”
俊英展開信紙,輕聲讀起來:“娘,俊英,我在部隊一切都好,後勤的工作不危險,就是忙些。最近給孩子做了個小撥浪鼓,等回去給孩子玩。俊英懷著孕,辛苦你多照顧她,彆讓她累著……”
讀到“給孩子買了小撥浪鼓”時,夏張氏的眼淚忍不住掉了下來,她用圍裙擦了擦,笑著說:“這孩子,在部隊還惦記著孩子,真是個心細的。”
她把信疊好,放進一個鐵盒子裡。那裡麵裝著德昇每次寄回來的信,她都收得好好的,想他的時候就拿出來摸一摸。
日子一天天過去,轉眼就過了夏天。田埂上的草綠得發亮,村口的老槐樹開滿了白色的槐花,風一吹,滿村子都是甜甜的香味。
俊英的肚子越來越大,走路也慢了,張義芝不讓她再往夏家跑,怕路上出意外。
從那以後,夏張氏就每隔兩天往劉家跑一趟。每次去,她都會拎著個柳條籃子,裡麵裝著自家種的小番茄、剛摘的黃瓜茄子豆角等時令的菜蔬,還有攢了好幾天的雞蛋。
到了劉家,她先給俊英倒杯溫水,然後坐在炕邊,幫俊英揉腿,緩解水腫。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你彆急,等德昇回來,就能陪你了。”夏張氏一邊揉,一邊說,“德昇小時候就懂事,有次我生病,他還學著給我熬粥,雖然熬糊了,可當娘的心裡暖得很。”
俊英聽著,嘴角忍不住往上揚。她還沒見過德昇小時候的樣子,可從夏張氏的話裡,能想象出那個小小的、懂事的男孩,心裡滿是甜蜜。
秋收過後的秋分那天,夏家的院子裡熱鬨了起來。紅燈籠掛在了房簷下,紅喜字貼在了門框上,德興要結婚了。
婚禮不算隆重,卻很熱鬨,夏家大隊和狼窩大隊的鄰居都來幫忙。男人們搭棚子、借桌子,擺板凳。女人們洗菜、切菜,收拾碗筷兒。孩子們在院子裡跑來跑去,笑聲飄出老遠。
夏張氏和王桂蘭忙前忙後招呼來客們,院子裡臨時搭著大鍋灶,飄出陣陣香味。
王桂蘭殺了好幾隻自家養的老母雞,湯濃肉香;夏張氏把攢了好久的雞蛋,花生米,豬肉,都拿了出來,搭配著園子裡新下來的蔬菜。炒了雞蛋、花生米,還做了豬肉燉粉條……都是農家待客的硬菜,粉條是托俊英從商店裡特意留出來買的,豬肉也攢了好久的肉票買的。
涼拌黃瓜和土豆絲也擺上了桌,一大桌子葷素搭配清爽可口。
婚禮那天,麗新穿著件紅色的燈芯絨上衣,領口縫著圈深紫色的牙邊,那是王桂蘭熬了三個晚上縫好的;頭上戴著朵大紅花,是童秀雲用紅綢子紮的,花瓣層層疊疊,好看得很。
德興穿著件洗得有些發白的軍裝,卻熨得平平整整,胸前彆著枚軟皮像章,身姿筆挺地站在麗新旁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