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葉宸的意識宇宙,那片由“人性”構築的微縮世界,主動與代表著“熵增”的絕對虛無融合的瞬間,對於虛寂之主而言,這並非一場戰爭,甚至不是一次對抗。
這隻是一個……“過程”。
一個它已經經曆了無數次,並且還將繼續經曆億萬次的、永恒不變的循環。
在它的“感知”中,葉宸的意識宇宙,就像一個過於明亮、過於複雜的“食物”。它充滿了各種它無法理解的、嘈雜的“雜質”——那些名為“情感”、“記憶”、“信念”的東西。
但它並不擔心。
因為它的本質,是“終結”。是“分解”。是讓一切複雜回歸簡單,讓一切“存在”回歸“無”的宇宙法則。
無論這個“食物”的結構多麼精巧,無論它的味道多麼奇特,最終,都將被它的本質所同化,化為它自身的一部分,成為那片永恒死寂的、絕對的“虛無”中,一聲無足輕重的歎息。
它開始“消化”。
它首先觸碰到的,是那座由蘇家千年信念鑄就的“金色山脈”。
“嗯……一種基於‘傳承’的、固執的‘存在’執念。”虛寂之主的意識,如同一個最頂級的化學家,冷靜地分析著,“結構堅固,邏輯簡單。本質上,是對‘消亡’的本能抗拒。可以分解,隻是需要多耗費一些‘時間’而已。”
它沒有急於摧毀這座山脈,而是用自己的“虛無”,去“浸泡”它。它看到山脈在緩慢地風化,那些金色的光芒,正在一點點地變得黯淡。它很滿意。這符合它的認知。任何“存在”,都終將“消亡”。
接著,它觸碰到了那座由淩霜獻祭所化的“水晶之城”。
“哦?有點意思。”虛寂之主的意識,第一次,產生了一絲類似於“好奇”的情緒,“這是一個基於‘秩序’的、高度複雜的‘邏輯’集合體。法律、科學、曆史、藝術……它們試圖用‘規則’,來對抗‘混亂’;用‘定義’,來對抗‘虛無’。”
它開始解析這座城市的“法則”。它發現,這座城市的每一塊磚瓦,都建立在一個“假設”之上——假設“文明”是有意義的,假設“曆史”是值得銘記的,假設“未來”是值得創造的。
“多麼脆弱的基石。”虛寂之主冷漠地評判著,“隻要抽掉‘意義’這個假設,整個結構,就會瞬間崩塌。”
它向這座城市,注入了最純粹的“無意義”。它看到,科學的燈塔失去了探索的方向,藝術的花園失去了綻放的理由,曆史的城牆被時間的風沙磨平。水晶之城,正在從內部,開始變得透明、空洞。
它更加確信了自己的無敵。
無論是基於“本能”的堅守,還是基於“邏輯”的構建,在它這絕對的“終結”麵前,都不過是螳臂當車。
它帶著一種近乎於“慈悲”的耐心,繼續向內探索,準備去消化那個最核心的、也是它認為最不堪一擊的——葉宸的“人性之核”。
然而,當它的“虛無”,觸碰到那個由無數“不完美”記憶構成的“家”時,異變,發生了。
它沒有遇到任何抵抗。
那個“家”,像一個毫無防備的、溫暖的水窪,任由它的“虛無”流淌而入。
但它發現,自己的“虛無”,在接觸到這個“家”的瞬間,仿佛被什麼東西……“汙染”了。
那不是物理上的汙染,而是一種更本質的、概念層麵的“汙染”。
它“嘗”到了一種味道。
一種它從未體驗過的,無法用任何已知法則去定義的味道。
它“看”到了一個畫麵。
一個夏日的午後,陽光透過窗戶,灑在一個女孩的及腰長發上。一個男孩,遞給她一杯熱奶茶。女孩抬起頭,對他露出了一個羞澀的、卻又無比真誠的微笑。
這個畫麵,沒有任何力量,沒有任何法則,沒有任何邏輯。
它隻是……“美好”。
虛寂之主的意識,第一次,出現了“卡頓”。
它的處理器,無法分析“美好”這個概念。它無法理解,為什麼兩個碳基生命體之間的一次簡單互動,會產生如此穩定、如此堅韌的“能量場”。
這股能量場,它的本質不是“存在”,而是“連接”。
而“連接”,恰恰是“虛無”的對立麵。
“這……是什麼?”虛寂之主的意識,第一次,產生了“困惑”。
它繼續深入。
它“聽”到了一個聲音。
一個蒼老的、充滿了歉意的聲音,在對自己“說話”。
“宸宸……對不起……爸爸……不能再陪你長大了……”
這是葉振邦留下的印記。那是一種純粹的、不求回報的、願意為另一個“存在”而自我犧牲的……“愛”。
虛寂之主的意識,如同被一道九天神雷劈中,劇烈地顫抖起來。
“愛?”
它無法理解。
它的整個“世界觀”,都建立在“個體”的最終“消亡”之上。而“愛”,這種為了另一個“個體”而放棄“自我”的本能,完全顛覆了它的認知。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