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宸盤腿坐在靜心堂的訓練區,麵前攤開著陳淵給的那本《心象與實相》。經過幾周的研習,他已經掌握了心象訓練的基本方法,能量控製有了顯著提升。但最近他遇到了新的瓶頸——在高度緊張或情緒波動時,能量仍然會出現不穩定。
書中有一章提到“呼吸為心與能之橋”,強調特定的呼吸方式能夠幫助穩定情緒從而影響能量流動。但具體方法卻語焉不詳,隻有些模糊的提示和隱喻式的描述。
“氣隨息入,能隨氣動...息定則心定,心定則能定...”葉宸輕聲讀著,試圖理解其中的奧秘,“這說的太抽象了。”
他嘗試了幾種常見的冥想呼吸法——腹式呼吸、四七八呼吸法、交替鼻孔呼吸——但效果有限。這些方法能幫助放鬆,但對能量穩定的作用不明顯。
周五下午,葉宸在校園裡偶遇蘇曉。這位古武傳人正站在湖邊柳樹下,閉目凝神,呼吸悠長而有節奏,整個人仿佛與周圍環境融為一體。
葉宸靜靜觀察,發現蘇曉的呼吸方式很特彆:吸氣時似乎不僅僅是吸入空氣,還有一種無形的能量隨之流入;呼氣時則有種微妙的能量釋放,與周圍環境產生和諧共振。
等蘇曉結束練習,葉宸上前請教:“剛才的呼吸方式很特彆,是古武的修煉方法嗎?”
蘇曉略微驚訝地挑眉:“你能注意到呼吸的差異?看來進步不小。”他打量葉宸片刻,“那是蘇家基礎內功的‘平心息’,幫助調和內息,穩定心神。”
“能教我嗎?”葉宸迫切地問,“我正在尋找穩定能量的呼吸方法。”
蘇曉猶豫了一下:“平心息是蘇家秘傳,不傳外人。但...”他思考片刻,“我可以教你一些基本原理,你自己摸索適合的方式。畢竟你的能量特質與古武內息不同。”
他簡要解釋了幾個關鍵點:呼吸與能量的聯動原理、不同呼吸節奏對能量流的影響、如何通過呼吸調節情緒狀態。
“最重要的是找到屬於自己的節奏。”蘇曉最後說,“彆人的方法可以借鑒,但最終要調整適合自己的特質。”
帶著這些提示,葉宸回到靜心堂繼續嘗試。他不再機械模仿現有方法,而是專注感知自身呼吸與能量流動的關係。
起初進展緩慢。他要麼過於關注呼吸而忽略了能量,要麼專注於能量而忘記了呼吸節奏。幾次嘗試後,他感到懊惱沮喪正在上升,能量隨之變得躁動。
“息定則心定,心定則能定...”葉宸想起書中的話,強迫自己平靜下來。
他決定換個思路,不再試圖“控製”,而是“觀察”。閉上眼睛,他先讓呼吸自然流動,同時感受源核能量的相應變化。
漸漸地,他注意到一些微妙關聯:當吸氣較深時,能量傾向於向內收斂;呼氣較長時,能量更容易向外引導。呼吸急促時能量變得活躍但不穩定,呼吸平穩時能量更加溫順易控。
基於這些觀察,葉宸開始嘗試不同的呼吸模式,尋找最能使能量平穩的那種。
經過多次試驗,他發現一種四段式呼吸法效果特彆好:深吸氣四秒,屏息四秒,慢呼氣四秒,再屏息四秒,如此循環。這種節奏似乎能與源核的能量脈衝產生共鳴,帶來顯著的穩定效果。
但問題隨之出現——這種刻意控製的呼吸很難長時間維持,一旦分散注意力,節奏就會打亂,能量也隨之波動。
“需要讓這種呼吸成為本能,而不是刻意控製。”葉宸意識到。
接下來的幾天,他利用各種零碎時間練習這種呼吸法——上課前、吃飯後、甚至走路時。漸漸地,這種呼吸節奏變得越來越自然,幾乎成為第二本能。
周三晚上,突破終於來臨。
葉宸在靜心堂進行常規訓練,嘗試維持一個複雜的能量結構。往常這種練習需要高度集中精神,能量消耗很大。但這次,他下意識地進入了那種四段呼吸節奏,發現能量控製變得異常輕鬆,幾乎不費力氣。
更令人驚訝的是,在這種呼吸狀態下,他能夠同時維持兩個不同的能量結構,還能分心思考其他事情——這是之前從未達到的水平。
“呼吸成了意識和能量之間的自動橋梁。”葉宸恍然大悟,“不需要特意思考控製,身體自己就知道該怎麼做。”
興奮之餘,他嘗試將這種呼吸法與心象訓練結合。結果令人震驚——心象構建的速度和清晰度大幅提升,能量響應幾乎瞬間的。
周五,葉宸向淩霜展示這一進展。
淩霜觀察監測數據,驚訝地發現葉宸的能量穩定性提高了整整一個等級:“你怎麼做到的?這讀數已經接近經驗豐富的執塔人了。”
葉宸解釋了自己摸索出的呼吸方法。
淩霜若有所思:“自我調整的呼吸法...這很罕見。大多數執塔人需要學習現成的呼吸技巧。你能自己摸索出適合的方法,說明你對自身能量的理解已經相當深入。”
她調出一些數據:“看這裡,你的呼吸節奏與源核的能量脈衝幾乎完全同步。這種同步帶來了極高的能量效率,消耗減少,控製精度提高。”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